徐 萌
(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 , 辽宁 沈阳 110011 )
高龄人群多伴有骨质疏松,受外力撞击、跌倒、高处坠落等因素的影响,发生骨折后,行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1]。与常规内固定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的特点[2]。但手术期间,如护理不善,同样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不利[3]。有研究指出,实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n=25)性别:男/女=15/10,年龄(89.6±5.2)岁。对照组(n=25)性别:男/女=14/11,年龄(88.2±4.3)岁。2组数据可对比(P>0.05)。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2组均行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1)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C臂机下观察骨折情况。(2)骨折闭合复位,近端与远端基本对线对位,颈干角>125°,前倾角10°-20°,使健侧肢体外展,患侧肢体内收。(3)消毒铺巾,大转子顶端上方5cm做3-5cm切口,逐层切开,钝性分离臀中肌,大转子顶端进针。(4)插入导针,空心钻头扩大转子处,沿导针扩髓,插入PFNA-Ⅱ主钉,拔出导针,连接瞄准器与保护套筒。(5)C臂机下打入专用导针,远端距离股骨头关节面1cm,专用钻头扩开股骨外侧骨皮质,沿导针方向打入螺旋刀片,置入远端锁定螺钉。(6)确保位置无异常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7)术后当天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术后2天主动运动,术后1周下床,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术前探视时,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强调手术的优势,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另外,术前还需做好器械准备,保证严格消毒,预防术中感染。为提高舒适度,护士同样应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并提前对术中所需的液体进行加温,预防低体温。(2)术中:患者入室后,护士应立即迎接,辅助患者摆放体位,保证体位正确、舒适。麻醉前,应给予患者提醒,使其做好准备。插尿管的过程应于麻醉后进行,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中,针对无需暴露的肢体,需采用棉被覆盖,应加强对皮肤的保护。护士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同时还应快速准确的传递医疗器械,尽可能缩短术时。关闭切口前,需对敷料以及器械进行清点。(3)术后:患者术后应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充足、易于消化,应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促进术后康复。术后早期,应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及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2组手术与康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术时(105.6±5.1)分钟、出血量(84.1±3.5)ml、术后FMA(86.5±5.4)分、ADL(90.1±2.1)分。对照组术时(121.6±5.4)分钟、出血量(104.3±2.0)ml、术后FMA(70.4±3.6)分、ADL(80.0±3.3)分。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4.2 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3.6±2.5)分、(91.4±3.0)分以及(92.8±2.6)分。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82.7±1.9)分、(78.3±2.6)分以及(76.6±3.8)分。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手术耐受度低的特点,如手术创伤过大、术时过长,或出血量多,极容易阻碍术后康复,致使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4]。近些年来,在交通以及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医院对患者疾病治疗与护理问题同样加强了重视[5]。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器械准备、术中配合等[6]。由于护理内容缺乏综合性,相对而言不完善,故患者的部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护理效果将大打折扣。本研究中,接受常规护理后,患者术时(121.6±5.4)分钟、出血量(104.3±2.0)ml、术后FMA(70.4±3.6)分、ADL(80.0±3.3)分,提示手术效率有待提升,术后康复情况有待改善。本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82.7±1.9)分、(78.3±2.6)分以及(76.6±3.8)分,提示满意度低。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本院实施了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术前探视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做好器械准备,并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减轻不良情绪,避免对术中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降低术中感染率,预防低体温,改善护理效果[7]。患者入室后,护士立即迎接,辅助患者摆放体位,并采用棉被覆盖肢体,可有效减轻患者入室后的恐惧感,提升其依从性,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准确的传递医疗器械,同样可达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的目的[8]。术后加强饮食干预,与此同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营养供给,增强高龄人群的耐受度,对肢体功能康复时间的缩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发现,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时(105.6±5.1)分钟、出血量(84.1±3.5)ml、术后FMA(86.5±5.4)分、ADL(90.1±2.1)分,与常规护理相比,出血量少,患者耐受度高,且术后康复情况佳。进一步观察发现,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3.6±2.5)分、(91.4±3.0)分以及(92.8±2.6)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满意度更高(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手术室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行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期间,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可缩短术时,改善术后下肢功能,提升满意度。护士可于术前开始,将该护理模式渗透到术中、术后等阶段,完善及丰富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使高龄患者的耐受度增强,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