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行医招牌,治病良药

2021-11-30 07:04:01
养生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葫芦科服食性味

葫芦,是古时中医行医的招牌。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载: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想学医,苦于没有好的师父指导,一直闷闷不乐。这天他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凡吃过他的药的病人,立即见效,药到病除。费长房看了以后,就想拜老翁为师。于是待路人散后,他便尾随跟踪,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心想这老翁决不是等闲之辈,更增加他拜师的决心。于是,他便在酒店挂葫芦处备好一桌上等的酒席,恭候老翁出来,不多时,老翁便从葫芦内跳出来。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认师求教,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便收他为徒,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于他。

后来,费长房成为一代名医。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表示开业应诊之意。根据济世救人的职业特点,人们便将开业行医者通称为“悬壶济世”之人,这就是“悬壶济世”的由来。从此,葫芦医生与药葫芦便逐渐流传开来。而且,葫芦本身也是一味药食两用中药。

葫 芦

葫芦,又名匏、瓠,为葫芦科植物,其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夏日保健佳品。《诗经·邶风》言“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经·卫风》言“齿如瓠犀”,《诗经·幽风》言“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等,说的都是葫芦,可见葫芦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其果实的形状因种类而异,成熟后的葫芦外壳木质化,中空,可制作各种容器、水瓢或儿童玩具。

葫芦叶

葫芦叶,又名匏瓜叶、瓠瓜叶,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叶。中医学认为,瓠瓜叶性味甘、淡、平,入肺、脾、肾经,有利湿通淋、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葫芦瓜

葫芦瓜,又名匏瓜、瓠瓜、葫芦瓜、壶芦瓜,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季采用成熟而又未老的果实,去皮用。中医学认为,葫芦性味甘、淡、平,入肺、脾、肾经,有清热宣肺、利湿通淋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淋涩疼痛,肢体肿满,腹胀,黄疸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热,行水,通肠。治五淋,消肿胀”。《饮膳正要》言其“主消水肿,益气”。《滇南本草》言其“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陆川本草》言其“润肺,治肺燥咳嗽”。《本草再新》言其“利水,治腹胀,黄疸”。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葡萄糖、戊聚糖、维生素B、C及脂肪、蛋白质、木质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麻醉犬静脉注射葫芦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葫芦子

葫芦子,又名瓠瓜子、壶芦子,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种仁,秋季采收,将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中医学认为,葫芦子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解毒辟秽、活血消肿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山岚瘴气等。《滇南本草》言其“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服,治咽喉肿疼”。

葫芦皮

葫芦皮,又名瓠瓜皮、壶芦皮,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打碎,除去果瓤及种子,晒干,生用。中医学认为,葫芦皮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之功,适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滇南本草》言其“通淋,除心肺烦热”。《本草再新》言其“利水,治腹胀,黄疸”。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1.葫芦素片(中成药):由葫芦素组成。口服。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一次1~3 片,一日3 次,连服3 个月为一疗程,饭后服,儿童酌减。原发性肝癌一次2~4片,一日3 次或遵医嘱,连服3 个月为一疗程,饭后服。极量:一次6 片。可解毒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盛所致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

2.肾炎片(中成药):方由葫芦壳、一枝黄花、车前草、马鞭草、白茅根、白前等组成。口服。一次6~8 片,一日3 次。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急慢性肾炎和泌尿道感染。

3.葫芦粥:葫芦150 克,大米100 克,调味品适量。将葫芦择洗干净,切块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时调入葫芦块,煮至粥熟后,加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 剂。或将葫芦榨汁,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煮熟服食。可利湿通淋,消肿止痛。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4.葫芦叶粥:葫芦叶100 克,大米100 克,调味品适量。将葫芦择洗干净,切细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时调入葫芦细,煮至粥熟后,加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葫芦叶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 剂。可利湿通淋,消肿止痛。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5.葫芦三皮汤:葫芦皮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 克,红枣10 克。将壳、皮、枣加水400毫升,煎取150 毫升,分2 次饮服,每日1 剂。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急性肾炎,小便短少,眼睑浮肿等。

6.葫芦蜜饮:葫芦、蜂蜜各适量。将葫芦去皮、洗净、切片,榨汁,加蜂蜜及冷开水各适量拌匀饮服,每日数次,连续3~5 天。可清热宣肺,适用于肺热、肺燥咳嗽,胸痛,心烦口渴等。

猜你喜欢
葫芦科服食性味
服药以攻疾
不同葫芦科作物中瓜氨酸含量的比较
中国瓜菜(2020年6期)2020-07-08 09:47:18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葫芦科植物离体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2017年10期)2018-02-03 18:46:35
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
文教资料(2016年36期)2017-05-24 19:09:08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青年文学家(2017年2期)2017-02-22 12:43:26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