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烤烟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1-30 05:54李双全
云南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烟农烟叶烤烟

李双全

(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思茅区的烤烟产业经历了试种、起步、发展、国家“双控”的过程。1990年以来,随着云南省农村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思茅区政府把烤烟作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的种植产业进行扶持。1992年成立思茅区政府烟草办公室,负责提供烤烟种植技术,培训烟草生产技术人员和烟草收购人员。全区有初、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40人,农民技术员280人。思茅区西部2乡1镇(云仙乡、龙潭乡、六顺镇)大部分村、社海拔都在1400~1800 m,是生产优质烟叶的最佳适宜区。

(二)选点试种阶段

1992-1995年,属全区烤烟生产选点试种阶段。由于传统农业结构及生产方式的原因,只是零星种植,粗放型管理,各项服务措施及技术尚未成熟,经济效益低下。1996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区再次在云仙、龙潭2乡组织示范5.95 hm2,获得平均亩产值1071元的好收益,实现了“上台阶式”的发展;1997年发动2乡1镇(云仙乡、龙潭乡、六顺镇)27个村162个生产合作社2611户农民种植烤烟786.67 hm2,实现烤烟总产值500万元,总经营销售额1000万元余,实现农特税187万元,通过这一年生产,肯定了思茅区的烤烟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三)大面积推广期

1998年,思茅区将开始大面积推广烤烟生产时,云南烟草产业恰逢国家宏观调控,即“双控”(一是控制烤烟种植面积,二是控制烤烟收购量,以下简称“双控”)。实行了“双控”政策后,思茅区的烤烟生产压缩到22个村78个社799户种植171.73 hm2,实现烤烟总产值228万元,农特税78万元。思茅区委、区政府对发展烤烟产业没有退缩,在“双控”政策指引下稳步前进,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方针,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创品牌、上规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科技兴烟战略,使全区烤烟生产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1999-2000年,继续执行“双控”政策和种植计划,在种植面积少的情况下,全区以优质高效为目标,选择气候、交通、水利条件好,农民劳动力充足、种植有效益,积极性高的具有技术基础的地方合理布局,狠抓烤烟生产的开发,猛攻质量。2001年全区2乡1镇(云仙乡、龙潭乡、六顺镇)17个村464户种植烤烟120 hm2,收购烟叶5600担,创造产值180万元,实现税收40万元。2019年全区2乡1镇(云仙乡、龙潭乡、六顺镇)16个村65个社982户种植烤烟820 hm2,收购烟叶34 500担,创产值5077万元,较2018年4656万元增加421万元,实现税收1117万元,较2018年1024万元增加93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2018年,全区共建成烟水工程6501件,行业补贴资金2979.43万元(总公司补贴资金1649.25万元、省公司补贴1330.18万元),其中水池102个、水窖6375口、管网7件、沟渠15条、提灌站1座、坝塘1座;共建成烟叶调制设施701座,行业补贴资金1443.84万元(总公司补贴资金798.4万元、省公司补贴645.44万元),其中密集烤房461座、热源内置烤房220座、烤房设备维修更换17座、灾后重建烤房3座;共建普通小烤房3432座;共装备烟草农业机械358台(套),投入资金105.28万元(总公司补贴资金63.17万元,省级公司补贴资金42.11万元),包括通用机械341台(套)、专用机械17台(套)。

思茅区烤烟生产的实践证明,烤烟是一项“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很适合边远山区种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尤其在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烤烟产业的作用更加凸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烟区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烟区道路(全区共建机耕路9条,投资213.52万元,其中主干机耕路5条、分支机耕路4条)覆盖不完全,且现有道路等级低、晴通雨阻现象普遍、雨季损毁严重、保通能力弱;二是烟水配套设备设施薄弱,抗旱移栽困难;三是烤房布局不合理,加之山区种烟地块分散,现有烤房无法满足轮作需要;四是人工增雨和防雹点设置等气象投入不足。上述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全区烤烟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且存在烟农种烟成本高、抗灾能力弱、风险大,降本提质增效难度大等问题。

(二)烟农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烟农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存在应付式种烟、不服从当地政府及技术人员的管理情况、重栽轻管、甚至栽后不管不问现象;部分烟农种植技术掌握不到位、管理不及时、不规范,影响全区烟叶质量和年度计划的圆满完成。

(三)烟区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全区万亩以上的种烟乡(镇)少(万亩以上的种烟乡仅有云仙乡),发展重点不突出;部分山区、半山区种烟地块多年连作,地力下降,加之核桃等经济林木逐年长大不再适宜种植烤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四)技术力量不足,实用技术落实不到位

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全区从事烟叶生产技术人员19人),人均承担面积过大(按照每年种植800 hm2,平均每人承担40 hm2);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标准难以统一,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平衡。

(五)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烟叶生产涉及烟农、地方政府、烟草公司的利益,由于各方利益关系处理不当,特别是基层组织和烟农利益未得到重点倾斜;烟叶生产中种植品种与收购不一致,各项实用技术、科技管理措施难以执行落实到位,收购不平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三、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面对全国烟叶生产面临的新形势,着力破解烟叶生产发展各方面的难题,优先发展质量,稳中求进,实现全区烤烟产业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着力提高烟农素质

要层层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正面引导烟农,着力提高广大烟农对发展烤烟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种烟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走降本提质增效的健康发展道路,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提高新形势下抢抓机遇和把握机遇的意识和能力。

(三)增加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政府领导、烟草为主、水利支撑、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原则,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烟区生产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四)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烟农综合素质是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加大烤烟技术培训力度,努力做好督促与指导广大烟农适时开展好中耕管理、优化烟叶结构、烘烤、烟叶分级、收购等各项技术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技投入对烤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五)创新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水平

要按照依法、自愿、补偿、集中的原则,继续探索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烟田向种烟大户、种烟能手集中,巩固发展千亩村、百亩组,鼓励发展一批2 hm2以上的种烟大户,并按照相关政策在生产补贴、技术指导、灾害保险、农机具、密集式烤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逐步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同时,强力推进以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户为主,以家庭农场为辅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出台烟叶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烟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资料为资本入股入社,实行统分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支持烟叶种植管理合作社、烟叶生产经营合作社、专业服务合作社、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发展,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项目建设与建后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明确县(市、区)、乡(村)各级和农户在烤房及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物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群众在收益的同时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促进效益的有效发挥。

(七)积极争取惠农政策,降低种烟成本和风险

要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用足优化烟叶结构补助、烟叶生产商业保险、农机补贴、机耕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降低烟农的种烟成本和风险,增加烟农收入,增强烟农发展烤烟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提升思茅区烟叶质量,彰显思茅区烟叶品质特色,确保思茅区烤烟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八)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

遵循经济规律,区域化种植的原则,加大烤烟种植区域布局调整力度,落实合理轮作模式,以提高烤烟种植集中连片为目标,按照选中、选优,优胜劣汰的原则,把烤烟种植配置到最适宜区,下决心淘汰不适宜种植区。在努力向上争取追加指标的同时,着力在“打基础、促管理、增效益”上下功夫,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烟农综合素质,为今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烟农烟叶烤烟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兴山县烟农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抓牢中耕管理 确保烤烟提质增效
浅谈提高罚没烟叶利用率的途径
晒烟叶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
始兴
浅析烟草企业如何提升服务烟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