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于 潇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自身长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高尚品质及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遵循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三项基本原则为学生服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综合文化基础,还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创新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的数学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保证学生在具备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掌握数学综合能力,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看待事物,提升自身的事物判断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要改革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具有较大的重要意义,但该阶段的学生在数学思维构建、独立自主构思方面的能力较差,很难在没有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能够在养成数学核心素养思维的同时,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妥善掌握数学价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独立学习意识,总结阶段学习经验,为促进自身健康成才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该科目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烦琐性、困难性的学科,难以理解学科知识的学生普遍会滋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再适用于当代教育环境,难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将较为烦琐、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变成清晰、简单、直观的趣味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接触的数学难题。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程重点知识讲解、知识概念背诵、习题练习、课后作业等,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室内哪种物品属于长方体或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怎样区分”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或根据身边资源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运用阶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是一门知识框架广阔深邃、知识结构复杂多变的学科,多数知识内容都需要学生应用大量的时间反复计算、检验、思考、分析,虽然学生在多次练习中能够得到适当的提升,但实际效果不佳。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还未发育成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逻辑分析等能力,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难题期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不认真听讲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即使教师教授了学习知识,学生也难以通过自主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会给未来的学习带来困扰。而在当代社会,要想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适当应用信息技术结合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措施。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通常会采用一成不变的系统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而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较为枯燥、复杂、烦琐的数学内容,结合核心素养的文化底蕴及科学精神进行授课,会让学生感受到新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投影、播放等功能,让学生在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逐渐形成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考验极大,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绘制平行四边形,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平行线、互相平行、对边平行、上底、下底、腰、高、垂足等。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应该在多媒体平台上绘制相关知识点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实际观看到知识的表现应用,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学习技能,正确理解学习内容,在促进学生构建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达到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数据收集”一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教学科目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调查到的数据收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收集项目设计与规划,引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写下来后,需要将调查问卷返还给该学生。之后学生可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全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科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将具备较高的学习主动性,核心素养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学习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改善。因此,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系统构建,并使用评估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才能更有把握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周长”一课中,课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大部分学生都预习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才能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课程结束后,数学教师需要在第二次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当学生遇见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之后,数学教师可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记录到评估系统之中,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数学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知识源于生活,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数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的眼前,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由此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数据收集”为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并确保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放学后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如小卖部一个小时的收入数据、市场大妈一个小时的卖菜收入数据等。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通过使用真实的数据来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如学生买东西的时候,要计算好总价钱,避免上当受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通过结合生活的数学教学方式,数学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基础,丰富学科人文底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下,创新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