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 李 伟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力,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实践行动获取地理知识。因此,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实践力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运用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认识地理环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制作地理教具,来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教师为学生讲解地理课程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所学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地理教具,学生在制作地理教具的过程中,便能够积极思考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动手制作地理教具的过程中,便将地理知识融入其中,进而形成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节课程中,教师便可以在为学生讲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这部分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制作出地球内部圈层的教具模型。我在授课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地球物理学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幔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地核在古登堡面以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在为学生讲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知识之后,我将为学生准备的教具制作材料展示出来,有橡皮泥、乒乓球、小皮球、玻璃球、剪刀等材料。在这些材料展示出来之后,我对学生表示:“大家刚刚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了,那你们能够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代表地球圈层结构的模型吗?”接着学生便自己选取认为合适的材料开始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的模型。有的学生选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相应的地球内部圈层模型,用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形,作为地核,用橙色的橡皮泥包裹在这个红色的橡皮泥外圈,作为地幔,再用黄色的橡皮泥进行包裹,作为地壳,之后切除四分之一,露出里面的几层,这样便能够看到这一模型中的情况了。还有的学生将乒乓球、小皮球剪开,将玻璃球放入乒乓球中,将乒乓球放入小皮球中,由此也形成了代表地壳、地幔、地核的模型。从学生制作的教具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可见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了提升。
在地理学科中,还有一些地理知识需要通过实验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地理知识设计模拟地理情境实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简单阐明一些地理现象中的原理,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原理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学生便能够在实验中理解地理原理,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例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这节地理课程中的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便包含地理现象的形成原理,教师可以在此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述热力环流现象的原理,让学生在了解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再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述了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当城市的地面受热较多,温度较高,近地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上升。而其附近的郊区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就会冷却下降。由此郊区地面的气流会向城市流动,而城市高空的气流会向郊区流动。这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其实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流动。”在为学生解读了这一现象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按照这一原理设计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长方形的玻璃缸、塑料薄膜、热水、冰块、香、火柴等材料。学生在拿到材料之后,便开始讨论如何能够模拟出热力环流的现象。有的学生说道:“我们应该在鱼缸中间放上热水,在两边放上冰块,之后将塑料膜盖在鱼缸上,再用香来观察气流的运动。”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说法比较符合热力环流的现象,便共同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来进行实验,将小冰块放到玻璃缸的两侧,再将一小烧杯的热水放在中间,将塑料薄膜盖上,再在上面扎出小孔,将香伸进去,观察香飘动的方向。学生在观察之后发现果然如我所讲述的内容一致,气流的确是像所了解的原理那样运动。由此对这一知识的记忆便更加深刻,也充分理解了热力环流的原理。从这一过程中,便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也能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可以通过结合实地情况,组织学生测绘的方式来进行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同样是先教授学生根据实地情况进行测绘的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实地测绘,这样便能够锻炼学生对于测绘方法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学用专题地图”这一单元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此单元活动时,先教授学生绘制专题地图的方法、注意事项,之后让学生共同合作制作学校的专题地图,在地图上标出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等不同的位置。我在此活动课程中,便在课堂上先向学生传达了地图的绘制方法:“要绘制一份地图,首先要对相应的对象进行勘测,测量好整体的面积以及长、宽,以便在地图上能够将勘测对象的轮廓表现出来。之后要根据测量的数据,制定合适的比例尺,如果图中有特殊的情况需要标记,则要设计图例和标记,这样地图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在向学生介绍了地图的绘制方法之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测绘。于是,同学们有的组成了合作小组,开始带着测量的工具对学校的各个位置进行测量和记录。在学生测量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数据制定出了比例尺,并按照比例尺换算出了纸上的尺寸。接着便开始画出学校的轮廓,再在里面画出不同的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等地点的位置,同时也在图上标出了图例和标记。从这一过程中,便可以看出,让学生进行测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对地理信息的理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地理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地理授课的内容为学生设定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始进行实践调查,由此过程中同样能够锻炼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分析与运用能力,使学生用自身的行动能力开始进行地理教学实践。
例如:教学“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这一课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对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了解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城乡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实践调查。我在授课过程中,便对学生表示:“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哪里是中心的位置吗?哪里又是工业区?哪里又存在耕地呢?”学生摇摇头,表示并不了解。于是我便为学生布置了进行实践调查的任务:“那我们就共同来对我们生活的地方开始展开调查吧。这次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城乡内部的空间结构,调查的范围比较大,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调查,组长分配好调查的任务。”在此之后,同学们便开始讨论如何展开调查。其中一个小组中的组长表示:“我们以两个人一个小分队,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进行调查。先调查城市的中心位置,之后调查它附近都是什么区域,大家边调查边记录吧。”接着,同学们便开始进行走访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城市中心是商务区,之后有一些高档的住宅区,还有一些轻工业区,再是中等的住宅区、普通的住宅区、重工业区。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内部结构,对于此课的知识点也有了深入认识。可见此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也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地理教具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吸收利用,成功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地理知识设计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实验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原理;可以通过结合实地情况组织学生测绘的方式,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地测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如何从生活中展开地理调查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的运用方法。这些方式均能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