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21-11-30 02:34:47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1期

郑 峥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小企业的产业项目规划、产品生产活动,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情况下,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针对内部业务经营、产品生产状况,积极分析当下“双循环”战略的发展形势,借助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大力开展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产品类型、技术内容、发展模式的创新,以逐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占有率、产业经济效益。

1.经济双循环的主要含义概述

经济双循环是以国内产业消费大循环为主体,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经济优势,带动国内企业产业经营、商品销售额等的不断提升。而另一循环为国际循环,指的是在商品生产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积极向外开拓海外市场,与国际品牌、物流与销售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供应、产品贸易之中,来保证企业更加快速、稳定地发展。因此,不同企业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考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方面内容,准确地分析与界定国内、国际市场所占的比例,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发展。

国内经济循环主要以居民内需消费带动企业产品生产、技术创新与经济收益的快速增长。但当下国内经济循环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相较于国有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较低,其受到的产业发展政策、融资支持力度小,特别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00万家的形势下,不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加剧,那些产业附加值过低、税负过重、劳动力众多的产业,常常面临着中小企业淘汰、倒闭的问题。经济循环环境下,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通常依靠宏观市场的自主调控,也就是社会居民的消费倾向、审美观念,对企业产品生产、产业经营的影响较大,但经济内循环也会推动社会就业、营业税收、技术创新的发展。

同时,在强调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商贸活动,寻找新的战略合作机遇。国际经济外循环是利用“一带一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战略,加强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产业合作,积极融入世界产业链的分工、产品生产之中,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做好国内、国际市场占比的主动调整,加强两个市场的贸易合作与资源互补,来解决国内、国外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矛盾问题。

2.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经济消费乏力、国际市场经济贸易壁垒严重的环境下,盲目开展项目投资和产品生产活动,会使企业面临产业经营、产品生产、再生产的问题。因此,合理分析经济双循环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前作出产业规划、产品生产的布局,能够保证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1 经济双循环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2.1.1 经济循环环境下的国家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发展

传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国家政策,通常包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被称为“铁公基”,多种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快速建设,带动了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而新时代经济双循环环境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提供信贷融资、降低贷款利率、减少税负,以及为企业提供依法依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企业产品类别、产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财政资金、硬件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根据2019年国务院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贡献了80%以上劳动力就业、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

2.1.2 带动全社会内需消费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提供机会

在国内外经济波动、疫情持续不断的发展背景下,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线上、线下消费模式的有效融合,努力培育国内市场消费业态,积极开拓国际消费市场,保障各类消费商品、服务项目的提供。因此,随着国内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在日常用品、电子产品、文娱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大产品生产数量,扩大营销力度,帮助企业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利益。

2.1.3国内外经济循环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类型、消费服务项目的完善

经济双循环形势下,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在经济经营发展中涉及一系列供应链,而中小企业只是产业供应链中的一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不断涌现,普通消费者对实物商品、虚拟产品存在着多样化需求,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数字化经济的产业消费趋势,对现有的产品类型、产业消费服务作出创新与完善,以保证企业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全面发展。

2.2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社会消费下行与竞争加剧环境下,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淘汰危机

当前随着国内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成,以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为主的相关企业,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严重,以及产品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经济利润下降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产业规划、产品开发与销售中,面临着严峻的项目审查、产品竞争压力,其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倒闭、被淘汰。

2.2.2 国际经济外循环的产品出口环境恶化,容易使中小企业面临产业链断裂、订单中断与关税增加的贸易壁垒

相比于国内经济消费平稳发展的情况,国外在贸易战、贸易壁垒的政策主导下,会对企业产品的出口作出重重限制。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以外贸为主,面向美国、日本、欧洲的对外贸易占据较大比例,但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疫情形势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限制增多,出口订单减少,且部分需要国外原材料的供应链也发生中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产品积压,也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久发展。

3.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对策研究

3.1 地方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

在国内经济大循环、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政策,通过提供融资资金、降低税赋、房租减免的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产业扶持资金的支持,提高政府、中小企业联系的密切程度。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行政机构,积极落实党中央有关金融支持、税费减轻、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推出一系列企业信贷、税收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在经济不稳定环境下渡过难关。

3.2 中小企业开展产业结构、产品与技术的革新

面对国内线上线下经济大循环发展的形式,中小企业也要从产业结构、产品形态、营销模式等方面,跟随时代步伐展开改革创新,迎合互联网产业营销、产品售卖的主流趋势,推出符合广大消费者内在需求的产品。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响应绿色发展、节能降耗的产业要求,整改与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项目,并通过产品形态、产品核心技术的不断革新,提高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结合网络电子商务的产业经营模式,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开店,如在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由知名主播参与线上带货,通过线上手机下单、线下配货发货的经营流程,在更广范围内获得更多潜在客户,尽可能减少销售环节,降低产品产销的成本,挖掘国内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从而带动中小企业自身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3.3 中小企业与外企联合打通产品对外产销渠道

某些主营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会在中美贸易摩擦、疫情蔓延环境下,受到严重的冲击。而这一国际经济循环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也迫使中小企业调整自身的产业经营模式,来谋求更广范围内的贸易合作、产品经营,通常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案:一是拓展出口转内销业务,二是与外企在产品生产、销售上展开合作,打通对外产销渠道。如部分中小企业可以与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合作,或者在海外建立仓储、营销渠道,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存在审查限制的产品,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深耕国内市场,逐渐增加产品类型在国内的销售占比,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的产业经营活动。

4.结语

面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国家在经济政策制度、产业导向机制方面也随之改变。通过围绕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需对企业产业项目规划、产品生产活动,作出全方位的带动与指导,形成多种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而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开展产业结构、产品形态和技术的革新,积极地与网络线上营销平台进行融合,向国内外消费群体销售符合其预期的产品,以减少经济双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