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提升对策

2021-11-30 02:34:47任秀娟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1期

任秀娟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整合与进步之后,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一步步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装备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关学者为怎样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大量的观点与建议,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多方面的周转,它的生产效率规模化和别的产业也大不相同。装备制造业不像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在提高规模效率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根据当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展开分析。

1.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产业: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装备制造业是机械电子制造业中去除消费类产品(约占机械电子制造业增加值20%)而生产的投资类产品(约占机械电子工业增加值的80%)。装备制造业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而制造的装备的合称,是工业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更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最大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装备工业虽然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同时兼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质,对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量,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与装备工业联系密切的工业也比较多,装备行业的进步也可以推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装备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制造出来的产品技术要求较高,附加值较大。目前,装备工业在生产中持续引进新科技,再加上信息技术、软件技术以及新制造技术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使得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技术更加软件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装备制造业的许多产业或相关产业即将迈入高技术产业行列。

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装备工业是各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和引导,是工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环节,并能为其他产业部门制造许多的先进产品。装备工业既能促进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改进与升级,又可以推动各产业部门整体水平的提升,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我国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装备工业是高新技术投入生产的载体,又能够推动高新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管是在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还是在海洋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都需要装备制造业生产的专业装备和测控仪器作为辅助。

2.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其生产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成为装备制造大国。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销量已是日本、美国等国家所不可追赶的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既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利益相关,更与世界经济有着密切联系。

近几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在经济效益方面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内部依然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的收入还处于增长状态,和产业整体经济水平同步;利税、资产总计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整体流动资产和负债方面大致也是如此,可是,企业单位数量变化却比较大,也就是说,在微观经济层面,装备制造业还有着利润和利税总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总数量上升缓慢的危机。这就需要行业内的相关研究能够触及这些微观视角,充分了解并分析这些经济指标,才能够找出阻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无后顾之忧。

3.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阶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我国装备工业在产品开发以及制造方面持续进步,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一些重要的产品,如小型拖拉机、发电设备、通信设备以及PC机和其他原件等,在国际市场已经崭露头角。尽管装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产品水平低,技术结构落后:现阶段,整体来说,我国的工业总体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为落后的。就制造水平而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是以机械化为主,制造水平和工艺装备技术都较为落后。就产品结构而言,产品大多相似,且始终处于中低档水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身独有的技术,产品技术水平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大设备与高技术产品,并不具备开发和制造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础制造水平较为落后,和装备工业的现实地位尚不匹配:近几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水平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且基础机械较为缺乏,这也是装备制造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机械产品落后。机床、仪器仪表这类基础产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是很高。我国的高精度数控机床、超精密数控机床和发达国家相比,在精密性、可靠度以及工艺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就与数控机床相匹配的伺服系统以及反馈元件而言,其成套性似乎也不太充分。二是机械基础件技术水平低。机械基础件行业一直存在基础性能差、投入不足的缺陷,且生产种类较少,制造水平低下,质量也不够优良,因此性价比很低,市场竞争力差。现阶段我国各种机械基础件的制造水平仅仅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持平,深深地阻碍了主机和配套体系的性能和可信度。仪表元件的可信度也很低,敏感元件的失效率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三是制造工艺及自动化技术水平低。装备工业的制造水平持续低迷,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仅仅处于机械化生产力为主的时代,还不具备充分利用高效节能工艺的能力。发达国家已经能够大量制造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品,且逐步向定制性、智能性以及集约型的方向迈进,反观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在单机自动生成、刚性自动化的层面徘徊,似乎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并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近几十年来始终运用的是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方法来促进产业进步,这就说明我国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与技术手段都十分依赖国外的技术支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可以制造出一些重要的机械产品,可是其生产技术还是来自国外,且行业领域内大部分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是如此。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很少拥有自身的技术,就算具备自身核心技术的企业,其制造水平也十分低下。我国一直坚持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原则,并且过于依赖从国外引进,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的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4.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措施

实现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效益结构的合理化,确保资料运用效率的高效化:首先,如果想要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盈利能力的整体提高,先要做的就是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推动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依赖于高效益,又要依赖于收益在投入中的科学占比。这并不是说可以盲目地扩大资金投入,当然也不可能依靠低的投入去得到超高的收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制定科学有效的投入规划和发展方案,如此才可以保障装备制造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要想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要推动行业效益结构的调整,促进其合理化。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一个很复杂的发展过程,它的产业结构也存在很多复杂的情况。它正从高投入、低效益向投资收益合理化转变。这种转变也再次印证了科学把控投入与收益的比例能够推动装备制造业进步的科学认知。当然,该过程还是需要各方坚持不懈地投入资金的。最后,全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资产运用能力,如此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有了科学的资金投入,还要保障科学地运用。只有保障资金运用的科学性,才能全面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可是具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升经济效益,是当前整个装备制造行业领域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制订和实施振兴装备工业的法律法规,推动我国装备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保障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积极制定或者优化助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要做好明确对象、制定科学规划、保障资金投入以及企业行为等四个步骤,用来保障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未来的蓄力发展过程中产业政策更为权威、系统、稳定和协调。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事关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家安全态势的部分的发展,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还要提供行政指导,积极促进相关政策与规定的落实。在扶持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指引下,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制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行业进步。

制定或修改相关法规,促进市场行为规范,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还有给企业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的义务,创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推动力。因此,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和行业相关的一系列具体制度与法规;为企业提供公平科学的政策与法规,提倡科学竞争,通过计划性的金融税收举措,给企业提供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此外,政府还要优化相关法律体系,如此才能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符,然后根据科学的立法与行政干预,降低市场缺陷带来的阻碍,并且要积极运用多边规则来保障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利益。

高度重视并强化产业技术竞争力:为了保障助力于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能够真正落实,政府要修改相关法律并转变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地方团体、大学以及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责任与作用,参与具体的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也要作出及时的优化与调整,明确振兴对象、振兴战略与方向、具体领域及其目标和举措。我国各重点行业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划与指导,规划出适合行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战略方案与举措。

5.结语

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总体上来说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要想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还是需要积极促进行业内资产结构的优化,确保投入与效益占比的科学性,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如此才能全面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