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思考

2021-11-30 04:15田乃心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位院校

文/田乃心(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行业工作内容、方式都有局限性,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岗位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参与度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企业管理方式、各岗位的工作职能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形势下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更符合企业管理决策的新要求,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强化构建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充实管理会计岗位,突出职业教育优势。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对管理会计缺乏认知

尽管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了会计专业,但把管理会计作为单独专业分支的院校寥寥无几。传统的会计专业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依然体现出以核算型会计主导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也与财务会计以及其他核算类课程无法相提并论,其中课程规划不到位以及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之所以在管理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本质上还在于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还没有深刻认知,导致人才市场导向偏差,最终制约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有缺陷

现代企业开始认识到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给人才市场提供了新导向,而职业教育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强调市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无法突破传统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思路,虽然及时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在专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比较单一,专业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并不理想,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不高。其中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多数院校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不利于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在专业教学模式方面,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为、常规课后练习,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有关的公式、理论的过程中,无法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导致知识理解不到位。此外,在教学考核环节,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对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考核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中无法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在财务会计课程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管理会计领域则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涉及财会信息分析以及现代化管理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部分教师对于新的要求感觉有些吃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教师对于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比较少,且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管理会计实践活动的机会也不多,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二、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重新设定管理会计教学目标

首先,在财务转型的大环境下,确立全新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工作者提出的技能、素质要求,把这些要求精准落实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中去。管理会计工作中需要岗位工作者具备会计电算化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规划控制能力、纳税测绘能力、责任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其次,明确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管理会计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组织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给决策层提供财务数据参考,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岗位工作内容与职业应该和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专业教学的目标设定上,需要具体参考上述要点,建立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二)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质量对于专业教学水平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高职管理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财务转型需求为参考,创编、整合专业教学资源,突破以财务会计为主的教材内容体系束缚,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制工作,依据专业教材内容重构课程教学模式。应该强调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责任会计、预算实务、成本会计等课程形成协调配合关系,开设单独的管理会计课程,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此外,对于管理会计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内容,酌情删减、合理配置、重新组合分配,避免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如管理会计中与财务管理课程中销售预测、资金预测等内容重复,可以重新思考这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分配比例,节约教学资源,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内容规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1]。

(三)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是各大实用型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新思路,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人才输出的目标定位,应该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对于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有很强的适用性。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智能化课程教学平台,结合目前管理会计行业发展形势以及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岗位人才的选拔标准,明确课程开发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思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管理会计人才输出质量。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都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来,推动实训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在产教融合环境下培养具备实践技能、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2]。

(四)加强专业转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尤为突出,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适应企业运行机制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开展岗位工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应该加快转型建设,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彻底解决我国企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管理会计人才短缺问题困扰[3]。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建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依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在各行业对于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迫切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多元因素,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发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专业教学质量会产生根本的影响,教师资源是学校的无形资本,树立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理念、给专业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增加人才培养投入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4]。管理会计专业教师在数量和质量层面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活动中一定要客观认识师资力量提升的重要价值。首先,管理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能力协同提升。专业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规范的言行、良好的教师形象、扎实的专业能力带给学生正面的示范和引导,潜移默化中渗透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岗位责任精神。因此,专业教师要注意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和教学能力发展,抓住学校提供的校企合作机会,进入企业参与顶岗学习活动,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掌握最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发展动态,以此为基础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专业教学水评[5];其次,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引起重视。高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需要实践教学环节作支撑,但是院校教师长期参与教研活动,缺乏会计岗位工作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兼职教师的形式,引进企业优秀的会计师、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者,兼任实操课的辅导教师,补充最前沿的管理会计信息,为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三、结语

会计岗位工作开始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种岗位工作内容、职责上的变动,引起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及时洞悉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动,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重视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工作,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转型需求,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

笔者立足财务转型的客观环境,分析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深入反思,明确教学改革重点,旨在推动专业转型,建立起能够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推动院校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岗位院校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