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30 02:34羽,周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1期

江 羽,周 勤

(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3)

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计算机实训室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做科研的重要资源,对中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增强实训室的科技性、前沿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现状,发现管理效率低、系统维护工作繁重、管理制度落后三个问题,并分析了计算机实训室的系统架构,提出了夯实硬件资源层、调适新技术、构建开放性的实训平台以及创新实训室管理制度四个策略,为中职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意见。

1.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的系统构建

计算机实训室的架构一般分为四层,分别是硬件资源层、平台资源层、实验应用层和用户应用层等。

硬件资源层:硬件资源层是基础保障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阵列以及网络交换设备和云终端实验终端设备。硬件设备采用分布式集群的物理架构,为教学提供持续保障。分布式集群架构的硬件设备相比于传统的实训室,服务器更换成本较低。

平台资源层:这一层次主要满足实训需求,包括云桌面计算机资源、虚拟网络资源、虚拟存储资源和虚拟服务器资源等。平台资源层的功能在于满足不同专业的实训需求,为实训提供模拟环境、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平台资源层面可以灵活配置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站编程和多媒体制作等不同课程资源。

实验应用层:实验应用层主要面向软件,满足实训对软件的需求,主要由大数据平台部署、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文本挖掘、统计分析、流媒体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开发环境,在这个实验应用层的架构层中,中职学校也可以根据专业实训需要设计新的应用开发环境。

用户应用层:用户应用层直接面向实训用户,为学生、教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面向学生,用户应用层提供实训课程内容,提供实训学习全过程的分析技术;面向管理人员提供终端管理界面;面向教师提供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功能模块。

2.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的现存问题

设和管理不规范,实验室实训体验差: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在校内普遍相互独立,因此管理分散,不少实训平台和系统布设在固定的电脑上,使得学生选择受限。其次,计算机更新跟不上,网络通信差、设备卡顿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不仅使得学生使用体验差,也造成系统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引发连锁性的安全问题。再次,由于各专业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系统,使用较混乱,因此对使用不规范问题难以发现,操作系统异常的情况管理员也很难发现。所以实训室时常发生应急维护事情。这也证明,当前实训室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对实训室及电脑设备的使用记录、故障登记都不规范。也因为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实训室尚未实现开放管理,除上课之外,实训室都是封闭的,这影响了实训室实训功能的发挥。

实训室任务量大,维护工作繁重:由于学校系统较为特殊,因此实训室通常会连接局域网和互联网。由于学生缺乏规范使用的意识和能力,如U盘不杀毒直接拷贝材料、连接手机、计算机,增加了实训社设备的网络风险隐患,受局域网影响,使得实训室计算机发生病毒侵扰而整个系统瘫痪。由于每个专业有不同的实训软件需求,因此实训室的设备软件较多,兼容和版本问题也较多,增加了实训室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软件数量多、维护工作繁重、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影响了计算机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管理制度跟不上,管理意识差:因为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实训室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强化实训室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提高实训室管理效率的关键。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实训室的管理制度都未得到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并未对学生形成系统约束力。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不清晰也是影响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一些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也并不积极主动。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科学、系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不能有效落实管理制度,会对管理管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就很完成实训室管理目标。因此,解决计算机实训室在制度落实上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3.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架构的管理对策及实施部署

加强硬件资源建设,打牢基础保障:建设完善的实训平台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训功能是中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保障计算机硬件正常工作,及时排查硬件问题是实训室正常运转的基础。硬件问题通常是计算机设备之间接触不良、短路等问题导致的。要防范硬件设备出现问题,实训室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检查计算机硬件设备并及时替换劳损部件、清洁灰尘,延长硬件设备的使用时间。由于操作者不当操作导致硬件损坏的情况也比较多。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安全使用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除了减少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不匹配问题的发生也是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训室操作系统依赖于硬件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对学校当前可利用的硬件设备进行梳理,完善硬件设备的架构,设备适合学校情况和需求。硬件设备保持适当的更新换代速度,平衡经济性和前沿性,调研专业培养需求和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搭建更适合的硬件设施平台。制定与专业人才匹配度的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结合学校本身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最有效的硬件设施支撑,为专业实训教学打造坚实的基础。

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设的实训室,需要匹配具备大数据操作能力的管理人员、制定匹配的管理方案。目前,在实训室管理模式上,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是设计计算机实训管理中心对实训室进行统一的管理。但该模式耗费的成本多,资金投入大,且无法满足专业化、匹配不同专业的管理需求。分散式管理是基于不同的专业开展各自管理模式,其优点是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管理需求,但分散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管理人员应用信息化管理能力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应该确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实训室管理的培养方案,引入竞争和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对实训室管理的动力。学校应该不断更新实训室建设模式,用先进的建设模式推动实训室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例如,系统自动预约、实训过程监控、远程操作等。这种智能化的创新管理模式也将推动制度改革发展,既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又省去了大量重复性工作,也提高了管理效果,使实训室管理更完善,为实训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打造现代化开放式实训室:整合信息技术管理实训室,基于新的架构建设开放性的实训室也是中职实训室的发展趋势。开放性实训室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实训学习,学生实训锻炼的机会增加了。实训平台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基本保障。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参照开放运维模式建设实训室的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云桌面资源,为学生提供预约功能、远程实训功能,配置自主设计实训内容的技术,满足多样化的实训需求。开放式实训室建设是中职教育的创新之举,不仅提升了实训训练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基于实训室的系统架构,建设合适的远程开放实训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多样化的实训资源。这种教学模式将实训教学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锻炼学习自主性,发挥创造力,基于多样化的实训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室操作功能,发挥实训的最大功能。

整合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实训室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实训数据、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逐渐完善实训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并基于大数据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将实训室管理活动建设成智能化、信息化的活动,提高管理的精准程度。由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实训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在制度建设层次,大数据技术为制度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管理模式有效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实训室管理做规划,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将实训室管理推向规范化,使实训室管理活动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对实训室使用和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基于目前产教融合模式的深入发展,在学生实习期学校和企业应相互合作,不断创新规章制度的架构模式,提高实训室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计算机实训资源高效利用。

强化供电网络建设,提高安全保障:实训室安全保障工作是实训室管理的关键内容。计算机实训室具有复杂庞大的供电网络,必须要对计算机实训室供电系统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实训室的设备同时使用,供电系统处于高压力、高负荷状态。因此,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有效的运行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可以从优化电路设计和加强使用规范两方面进行。在计算机实训室的内部,科学规划和安排设备,对计算机设备做科学划分,将负荷相当的设备分配到同一区域供电,每一区域配备一个配电柜,这样布置方式既保障了各区域之间的点负荷相当,也提高了整个实训室供电系统的安全规范。另外,对于接入线路,选择功率负荷较大的铜质电线可以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实训室的用电安全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4.结语

本文基于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中职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情况和建设策略,分析了实训室的系统架构,并提出了中职实训室建设的现存问题,基于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中职实训室建设提出了改进方案。实训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系统化、智能化、数据化方向为实训室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全功能实训室,“人、财、物”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从多用户多角度探究实训室建设的模式,将实训室建设与信息化进行融合,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程度,降低管理人员维修压力和维修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