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兰
(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区域监测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所以,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视。
随着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地区的用水量逐年攀升。在此状况下,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也加快了污水的排放速度。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不断扩大,其构成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洗涤污水、生活洗漱污水等,同时也涵盖了农业活动、养殖等产生的各种混合污水。因此,也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全国整体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致使农村居住人口持续降低,同时人口分布也较为分散,这就导致生活污水的分布不集中,有些地区还存在搬迁等不确定因素,使生活污水的收集难度加大。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这对污水治理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缺乏环保及卫生意识,同时也受到当地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设施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污水收集系统主要采用暗管、明渠等简单设施,专业雨水收集系统应用不足。因此,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及时、有效地回收和分类管理,增加了污水排放量,同时也加剧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恶化[1]。
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深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逐渐向邻近市区或城镇周边的村落延伸,形成了统一的城乡处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城镇污水处理管网能够集中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再将其输入市政污水管网中,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但该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村落地理位置等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地理位置超出合理的处理范围,会使治理成本大幅增加;其次,农村生活污水通常在重力流的作用下,会直接流入污水管网,和城镇污水一起进行集中处理。为了确保污水的处理效果,需要对以下方面充分考虑:城镇周边农村空间分布及距离的合理性;对周边村庄污水进行全面采集时,要确保其处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范围之内;同时也对地方的财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如果财政部门无法为城镇污水管网延伸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会给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包括村落集中处理、分散处理、以及纳入城镇排水管网等三种处理模式。首先,分散处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随着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技术区域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在高寒地区,该模式的治理技术及治理设施往往需要加大投入成本。而其他两种模式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之下更为成熟。其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缺乏统一、系统的理论支持和观点,导致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的处理力度不足。此外,由于农村地区范围较广,各地区在生活环境、地域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差异,且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污水治理过程中,需要对各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条件进行充分考虑。最后,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并在部分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但在大多数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中,还是普遍存在技术滥用的问题,未根据当地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合理应用,导致污水处理技术缺乏实用性,使治理效果不理想,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2]。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所以,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但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技术缺乏长效机制,再加上治理需要较长时间,且对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要求也较高,致使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从而阻碍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对污水治理相关基础设施加大了建设力度,但对后期维护和管理缺乏重视。比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属于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但由于人员、技术力量有限,从项目策划、实施到后期的设施运维,主管部门无相应的人员和技术力量来落实和把关全过程,且在财政紧张的地方,资金和人员、技术都得不到保障。
近几年,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上级部门在饮用水、重金属治理这块资金投入较多,但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于地方广,区域大,管理成本偏高,投入的资金较少。
随着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出台,特别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但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需要加强重视,切实做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污水收集体系,这样才能对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行高效、全面地收集。其次,针对农村污水来源比较广的问题,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对污水的收集和分类加以重视,做好基础处理。此外,基于我国污水治理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在建立污水收集体系时,要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治理模式,再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污水收集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各类污水能够实现分类回收和处理,不断提升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减少污水处理量。
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相关的差异性因素,合理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的效果。此外,还应从技术性、经济性等方面入手,对污水治理技术进行科学地选择,从而有效提升应用治理技术的生态效益。
为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需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如加强引进环保等专业型人才和合理分配相关污水治理任务,且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治理工作。此外,相关部门要建设和完善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并且同样要重视后期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有效改善农村的水污染现状,切实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现阶段,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提升与资金支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各级政府及乡镇部门需要加大环境保护以及污水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所以,需要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以及提高民间资本的参与度。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使更多的专业人才积极投入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
以前,由于国家对经济建设过度重视,忽视了生态效益,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加强对水体环境治理的重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调研,对水污染的成因加强分析,有效提高对水污染的处理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需要构建完整技术支撑体系对水污染源头加强控制,以此使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进而切实提升农村的生态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农村所处地界及发展特点中的差异性,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由于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以及不同农村地区用水条件也不相同,且不同农村地区的环境基础条件差异大等原因,所以,在制定相关治理政策时,应对各农村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合理选择和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可采用人工渗透技术、稳定塘技术等;针对水资源匮乏、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可采用改厕资源化利用的方式等,通过以上方式打造农村复合生态系统,有效提升污水治理的效果,使水污染问题得以切实解决。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需要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加大研究力度。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可与高校加强联系和合作,积极引导高校相关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其次,科研机构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开发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污水处理技术投入的成本较高,但治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得以解决。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仅依靠政策资金支持难以顺利开展,需要拓展更多的资金投入渠道。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可通过推行地方补助的政策,来调动企业参与生活污水处理的积极性,同时,为参与企业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形成多元化的污水处理参与机制,以此确保污水治理资金的充足,进而不断优化污水处理工程建设[4]。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压力日益凸显,而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加大了水污染问题,因此,这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所以,在农村发展建设中,政府、社会和广大公众应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视,要积极参与其中,促使水污染问题得以有效缓解,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营造农村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