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江宁区环境监测站,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生态环境管理和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项目的种类也在不断拓展,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基层环境监测对于保护环境工作非常重要。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一些监测细节在管理上更加严格,监测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并且基层环境监测系统更加智能。因此,搞好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可以起到技术保障的作用,可以对环境保护关注的方向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调整,为环境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制定各项环境保护计划,充分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活动的有序进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量的加强,我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进一步满足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相关的环境监察部门也提高了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各种环境监察工作。总的来说,面对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监测的范围和环保项目的增加,要想监测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对环境监测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1]。从基础环境测量和环境监测工作来看,目前的情况是监测人员少,甚至没有相对完整的监测体系。
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重视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以更好地改善环境质量,也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保障。生态环保工作重心的不断调整加之监测体系的优化,使得基层环境监测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基层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基础支撑,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不仅要承担各项例行监测任务,还要配合做好环境执法监测工作,进而为环境主管部门做好参谋和助手。
质量控制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而在现场环境控制的过程中,往往受到质量控制环节的影响,最终影响质量控制结果。监测结果可以有效促进质量控制的优化,并提升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指导服务的系统质量。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决策依据,环境监测的潜在来源是广泛的,如水和气体,并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现场便携式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人员研究分析的重点应该是大气污染物,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方法,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最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管理现有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和相关报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直接控制污染源。因此,有效的质量控制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途径,随着测试技术和测试模式的不断更新,向测试和管理层次提出新的要求。
基层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关键环节,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确保了这项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和相关规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同时与水利、城管、环卫等部门协同配合,明确各自相关责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不断推动基层环境监测业务和监测管理进一步发展。
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对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监测能力差距仍然很大。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基层环境监测能力较差的情况。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相关财政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各地区监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传统的基层环境监测主要以人工监测和理化分析为主,随着我国近几年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在基层环境监测中也应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大型仪器等监测设备,不断健全监测网络体系,甚至运用了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使基层监测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基层环境监测中,监测全过程需要按照体系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活动可以按照规范进行溯源,但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基层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操作流程过于简化,并没有完全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如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体系成为一种形式,以满足外部检查的需要,造成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管理欠缺。此外,现场环境复杂,实验室监测和现场监测方法不能有效结合,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经常失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和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基层环境监测仪器越先进,监测的精准度就越高。但是先进的基层环境监测设备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环境监测资金的财政投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原有的监测仪器无法适应新的监测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更新环境监测仪器,但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导致监测工作得不到快速的发展。
环境监测管理质量是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很多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低估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过分注重监测业务,未能建立起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和研究体系,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因此很多基层环境监测站在监测管理中无法发现自身的问题,导致环境监测效率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
在加强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中,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至关重要。目前,环境监测机构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不少是兼职人员,他们流动性很大,并且对于基层环境监测专业技术的掌握有限。同时,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培训较少,或者培训力度不足,影响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人员混编混岗情况在基层环境监测站中较为严重,作为环保直属部门,随着近几年环境监测工作任务的急剧上升,使得监测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基本上呈现出连轴转的情况,再加上第三方机构的兴起,监测人员受到薪酬待遇影响,面对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变化,出现“跳槽”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监测人员在其中发挥作用,才能够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环境监测管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广泛的任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立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应更科学合理,实用性更强。领导责任意识也需要强化,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测试团队内部的技术交流,选择最适合的培训方法,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时俱进“更新”新知识,培训内容可以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同步参照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同时提供有效记录。
通过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水平和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行动,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改进。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在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的同时,发展环境监测管理业务,完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效率。
现阶段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和支撑,可以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体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并有效地支撑了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功能。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技术的结合,使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并且环境监测效能也会得到全面提升。环保部门要整合现有的网络数据,整合环境监测和污染监测等数据信息,增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核心能力。
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可以使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市场开拓阶段,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并且需要呼吁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参与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协调环境监测服务,并促进整体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由于企业生产的影响,污染源的监测由于监测数据受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的影响,导致可比性较差,无法体现具体的数值,监测的信息因污染物浓度较低且接近临界值而难以保证精确度,因此需要与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开展评估检查,建立预防和惩戒机制,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此外,需要确保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全面有效的监测目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测工具,并且监测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但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监测能力仍然欠缺,存在重执法、轻监测现象,地方政府对监测机构投入较少,资金和监测保障能力不足也是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需要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优化和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以提高环境监测效果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注重环境监测管理人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环境监测相关人员在不断学习中能有效地掌握业务专业技能,促进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快速发展[3]。
在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必须强调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对污染物要做初始的评估分析,并明确含量范围,然后再按照污染物因子的含量范围,选用合乎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机构的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考核,且会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并保证所使用的环境测量方法与数值计算都具备相应的准确度。必须在实践中落实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评审,如果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必须进行书面报告,并及时纠正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于环境监测设备必须定期校准或进行功能鉴定,在使用中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为了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层环境监测站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思维,进一步提升基础环境监测效能。要全面进行基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基础环境监测统计和监测信息的收集工作,确保采集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在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人员能力、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内容,还应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在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中,对质量管理定期进行总结,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符合标准要求[4]。
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中,为了提供重要监测数据,出现误差时能有效阻止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配合管理人员的合理领导,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加强监测设备的管理效果,确保设备的使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现场使用设备时,必须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要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仪器的质量是否满足技术应用标准,结合设备的使用性能定期维护和保养,使监测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5]。
在进行监测时有必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以便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平时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全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报告和管理考核,通过与计划挂钩,定期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以标准化的方式有效完成质量控制工作。
外部控制和应急控制是控制过程中相对薄弱的工作内容,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逐步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水平非常有效。不同类型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决定了环境治理的基本条件,环境监测治理是空气监督系统发挥作用的具体项目。
综上所述,通过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是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环境质量管理方式应用不佳,存在专业人才不足、人员知识储备低、监测资金不足、现场工程量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改进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问题,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质量管理计划,完善对监测设施的监督管理,并积极完善产品质量管理文件,明确环境监测的职责,健全相关设备设施,并能做到对擦拭采样材料的严格筛选工作。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提升监测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优化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