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 韩雪婷 谢雨露 李默莹 张明玉(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在未来三十年里,“用好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企业将数字化科技应用于经营管理中,在未来将会迎来新的成长机遇。因为消费者主权的兴起,产品、供应链以及服务的复杂化、场景的多样化,致使以优化企业经管效率为主要目的的IT 技术体系,对未来企业发展中的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不能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因此在互联网头部企业带领下,从2016 年便引领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开始转型进入2.0 时代。
数字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从多个角度表现的。从信息与决策的角度来看,管理决策是不确定的,信息可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而数字化则让信息更加准确。这一过程是企业内部到市场外部,每次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会让企业的管理模式升级、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则会扩张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数字化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可以扩大企业的边界,龙头企业可以覆盖整个供应链。这也是阿里巴巴、腾讯正在实践的。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数字化为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更多空间,减少了大量资源的废弃,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数字化使资源变成共享的、透明的,以及编码储存的,这表明资源相对一般小型企业或个体的可获得性和可使用性大大提高,这会带来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管理效率,民众个体的自治度大大提高。从企业决策的角度来看,系统会掌握确定性决策权,人们只需要执行。数字化系统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很大,它能够提前判断、模拟各种情况,减少失误。从理论或是社会实践来说,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实践上是百家争鸣,没有相对统一的方法;理论上也不是一枝独秀,大多数认识和看法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认同。
很多企业致力于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收益,对大数据的热衷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大数据必须建立在前期做的信息基础化工作之上。通过了解发现,信息化主要有五个步骤:一是分析公司的业务流程;二是根据分析的业务流程来组建出数据流;三是根据数据流的数据进行积累;四是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五是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通过这五个步骤,就能形成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工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就是把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变成智能化,再依据一些信息系统软件加工产生新的信息资源,让核心管理层对动态性的业务流程一目了然。
企业信息管理的实际意义有五种:一是更换获得方法。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原始记录的获得更多的是靠人工或仪器的测量。更换成信息管理后,可以使用传感技术机器设备自动获得想要的数据或信息。例如:工程宝利用手机的GPS,使用手机打卡的方法,有效防止早高峰打卡的拥堵。二是更换存储方式。让移动存储设备代替纸质,存储密度大,大大减少数据和信息丢失的概率。三是提升解决效率。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使用电子计算的快速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四是更换传送方法。信息化的传送方法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为企业内部控制奠定了基础。五是提高信息集成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管理层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的企业信息,促进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五点组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意义,证实了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从信息化的发展来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软件为导向的初级信息化。在进行这个阶段的时候,软件可以撑起企业的整个流程。软件是这个信息环节的主要部分,软件是依据行业的通用性整合出来的一个产品。第二阶段:以企业流程为核心的高级信息化。不同的公司在业务主体上和行业标准一致,在分析业务需求的时候,会有很大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以企业流程为中心部分的信息化,是企业真正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因为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工具少,开发成本高,所以采用了标准产品化的概念。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软件都出现了不实用的情况。在目前信息化工具逐渐多样化的基础上,开发成本逐步降低,因此信息化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适应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大自然地板:用T+工作圈,售后服务效率提升32%。畅捷通T+软件可以做到不同地点可同时登陆系统查看库存、财务数据,实时掌控库存产品的数量和变化,实时查看财务数据,非常方便。可以让财务人员更专业也更省心,为业务上的决策提供支持,公司核实财务利润就会变得简单。应用畅捷通T+软件后,退货失误率明显减少,账面管理效率等均有所提升。
在企业林立的当代市场下,消费者的选择途径日益增加。对于制造型的企业管理决策来说,如何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是关键,在传统管理下则不能清晰广泛地了解市场;对于金融型的企业经管来说,信息的筛选与分析则更为重要,利用人工进行这一工作显然不能有效利用时间,效率低下。面临这种状况,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化企业管理便应时而生。
智能化管理是一种结合利用人类和人工智能、个人与组织智能、公司智能和社会智能的管理模式,以此来迎合可持续挑战。具体来说,智能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它把人类的智力集中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全球契约”,致力于用全人类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确立评估标准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二是在发展人类智慧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知识管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开发一种专家系统,以建立知识交流平台并奉行开放的研发政策。中国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培训研发团队。总体而言,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价值已大大提高。三是大规模开发和应用AI 工具。AI 技术已广泛用于商业和管理的各项领域,从简单和重复的任务到程序决策,再到半过程决策,替代人员来完成越来越多的管理任务。四是创建和改善智能管理环境。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智能管理,包括改善计算机化、智能化,为计算机化平台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以及进行组织变革以加强通信和促进创新,并适应信息系统和流程再造的操作要求。
1.智能化的理念创新。由传统的管理理念转向智能化管理不应该仅是管理模式的单纯改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物力,从根本上重塑高层及员工对智能化管理的认知及理念的创新。深入贯彻地了解是从传统管理开始转型智能化理念的首要目标。
2.智能化的模式创新。就生产制造业举例,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以一成不变的模式制定生产目标并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并进行重复交叠即视该企业为良性发展,具有在市场立足的根本。而反观智能化管理来说,一味地完成既定目标是企业管理的一种亚健康形势,当然,这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管理模式,二者应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基础计划时,及时有效收集市场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以供管理层及时调整,进行合理规划,这则是智能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3.智能化的人力管理创新。随着AI 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部分工作已由人工智能所替代。那么传统管理下的人员该何去何从?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然而企业的运行仍旧需要一部分工作者——对智能技术以及掌握智能技术操作的人员,对AI 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及设备的维护,并可以对不确定状况进行分析与决策。因此,应该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引导及培训。在解放人类双手的同时,要做到人对智能化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及管理。
新型商业背景影响下,大数据的渗透、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让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精准有效,并为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企业被动应对形势变化,通过整合和开拓新市场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或思维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