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网工程精益化管理研究探析

2021-11-30 02:34:47林光辉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1期

林光辉

(珠海电力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电力配网工程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电力等级、电网运行稳定性等要求也逐渐提升,扩大电网规模一方面能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电力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加大电力配网工程管理的难度。由于电力配网工程量大、工序繁多且施工周期较短,各主要工程项目下还包含诸多分项工程,因此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电力配网工程对外部协调性要求较高,既需要保证配网与主网协调,又需要满足区域用电需求,因此可能存在因外部接口条件不足而导致进度滞后的问题。此外,部分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地点条件较差,如地质条件中砂层较厚、岩面高低起伏较大等。一旦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质量。基于此,下文从精益化管理内涵入手,详细阐释电力配网工程精益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1.精益化管理的内涵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以自己在工厂工作的经验为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经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并出版图书《科学管理理念》。这本书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精益化管理发展的源头。泰勒在书中主要提出五项管理原则,这五项原则正是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依据[1]。第一,严格明确工作量原则。工作量的确定是工作目标形成的基本要求,没有目标就没有发展,精益化管理便是将工作量细化到每天、每一时间段,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第二,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则。任何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都需要知人善任,将工作与员工的专业知识、经验的相匹配。这一原则也是精益化管理的重要起点。第三,标准化原则。管理是建立在明确的规定、制度、文件上的科学。只有将内部流程标准化,才能够发现各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尽早解决。这是精益化管理的关键之处。第四,差别计薪原则。薪资是激励员工的最主要动力,也是员工自愿劳动的出发点。差别计薪原则注重能者多劳,促进每一位工作人员高效完成任务。这是精益化管理的支撑点。第五,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则。该原则是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讲求权利与责任的明确性。精益化管理同样需要精确划分个人的权利与责任。在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电力配网工程管理应注重人、财、物的有机结合,将管理职能渗透至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切忌单纯依靠集权式管理约束人员行为,更重要的是激发施工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继而提升管理质效。

2.电力配网工程精益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2.1 电力配网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精益化管理

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电力配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电力配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健全的前期管理制度、专业的前期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前期管理在电力配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具体如下:一是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电力配网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选择已具备经验论证的技术与设备,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合理控制施工周期,优化施工流程,选择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以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二是加强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结合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运用先进的风险识别方式,有效预测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及质量风险。 三是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可以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使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与此同时,在对管理人员进行选聘时,也需要对选聘的人员职业能力进行准确的考核,有针对性地选聘有发展潜能的技术人才,并对所选聘的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此来有效地提高新入职的人员工作适应效率。 四是明确前期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详尽的工作标准,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制定前期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前期管理的时间、前期管理的内容、前期管理的注意事项等。

2.2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阶段的精益化管理

2.2.1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精益化管理

电力配网工程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也是事关公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程,因此对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施工质量精益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组织建设质量管理机构。一是要建立起先进的质量管理组织部门。安排质保工程师参与质量管理工作,重点肩负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督和质检监督。同时对质量资料员、工程师、质检员进行责任分工,使其能够按照严格的标准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全面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计量管理的工作人员所需要肩负的岗位职责是对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计量体系进行监管,并且对施工建设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类计量检测工具进行管理,对计量工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控制。质保部门的质量资料员重点工作内容是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详实的收集和存档,保证各类信息的存档有效性;二是,需要对整个施工建设的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主动找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要点,以此为出发点,分析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和处理。其次,根据已有的质量管理结构架构对工程质量管理项目进行归类建设,各个管理阶层需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对项目工程质量目标进行准确的落实。强化措施建设,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技术内容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和编制,质量保障措施则需要依靠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选择和编制,各个施工部门应该对质量保障措施的实施成绩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和及时的解决,以此来全面的保障质量安全。最后,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准确分析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质量隐患出现的根本性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这些安全隐患。

2.2.2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精益化管理

施工单位需通过科学编制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有效预控措施、强化安全施工检查、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3]。一是按照我国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规定要求以及安全生产的规范标准,对施工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细则制定,认真分析施工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各类安全隐患,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施工建设的进度进行科学的设定,严格按照细则开展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详细阅读电力系统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资料数据,对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认真分析比对施工建设结果与施工方案图纸之间的差距,全面了解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弱点环节以及难点要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二是积极与行业专家进行分析论证,以专业化的角度全面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筛查,能够有效地提高预防措施的可靠性与高效性。可以选择使用事故树分析法对施工建设中的各个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合电力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对各类风险源进行全面的收集,以此来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强化实践效果[4]。三是进行具体施工建设之前对电力配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原材料、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筛查和检测,要保持工作中的严谨程度和认真程度,能够按照制度标准进行逐一地筛查和落实,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必须拒绝这些设备、材料进入到施工场地。在进入到施工阶段时,需要加强巡视力度,对每一个项施工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尤其针对重点的施工环节以及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排查,要有效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安全记录落实工作,通过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理体系,采用严谨细致的管理手段保障安全检查的工作可靠性。四是明确责任分工,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都能够准确掌握各自的职责,对已经发生过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查找原因并进行追责,以此来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保障意识。

2.2.3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进度的精益化管理

建议成立由工程技术、机电、材料等多部门组成的调度中心,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规划,并负责处理与施工进度相关的施工现场事项。设置分管工程副总指挥人员担任总调度长,设置各部门分管人(主要为工程技术部门、机电部门、材料及设备管理部门)担任副总调度长。下设调度中心办公室,由上述各部门相关人员构成,在统一的办公室制度下协调各部门工作,并通过开展会议共同分析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对施工进度风险管理进行科学决策及精准施策。同时,制定进度目标责任制及激励制。其一,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目标责任制。首先要明确进度目标的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并要求参建各方明晰自身的职责,按照合同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求定期报告项目的施工进度,详细阐明施工进度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果施工进度目标未完成,则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倒逼各方积极承担保证施工进度的责任。其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目标激励制。每月组织各参建主体参加安全、质量、进度、文明、环保施工总结与评比,对比实际施工目标及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对各参建方项目实施进行评分、评级;其次,设立进度目标奖(针对各参建方),其只要按照计划完成施工进度目标即可获奖。再次,设立综合奖项,将施工进度管理纳入工程项目总体规划中;最后,设立个人奖,对积极承担施工进度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提高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

3.结语

电力配网工程精益化管理重在精细与全面,既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又要加强前期的管理规划,保证管理渗透至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继而有效避免管理漏洞,实现动态式、跟踪式管理。同时,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电力配网工程管理不再是单纯地管技术、管人、管物、管财,更重要的是发挥工程建设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新时期对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施工技术水平不足、施工质量缺陷等问题,助推电力配网工程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制度是管理的坚实保障,因此要不断完善电力配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诸如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以提高电力配网工程管理水平,扩大电力配网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