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冯淑娟(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统编教材中名著阅读的有效设计时缺乏思路和方法,影响到阅读目标的达成。本文从名著阅读导读课、展示课、专题阅读课和探究课入手,结合具体案例谈谈长篇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
名著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系统后,教师就必须对此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兼顾名著的题材、内容、风格等。而对于长篇经典名著阅读主要采取泛读的方法,配合设计精读、研读的行为。学生在进行精读和研读时,离不开教师的设计与引导,针对读前引导可以激趣式引导、发现式引导、切入式引导为主。
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电影、台词等有关材料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手段,而如何设计进入课堂是关键,例如,《骆驼祥子》设计:
环节1: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自己的《骆驼祥子》阅读笔记。(注:学生会在意和关注教师阅读名著的方法。)
环节2:“祥子”的印象
活动1:播放电影片段,然后观看老师摘录的台词,谈谈对人力车夫这个职业的认识。
台词摘录:
祥子:车份。
虎妞:瞧你这旱鸭子,都淋出水来了。
祥子:今天买卖不赖,车没闲着。
虎妞:车没闲着,人可受得了。
祥子:唉。
虎妞:你要是这么玩命,吐了血可是自己的事儿。当你是铁打的呀?
祥子:就这么着,还得两年。
活动2:再次播放片段(烈日和暴雨)中拉车的电影片段,猜测一下:祥子两年能买到自己的车吗?
环节3:发现不一样的“祥子”
阅读祥子人生简历,根据你的理解进入作品寻找内容进行验证。
祥子简历:22 岁的祥子,父母双亡,他满怀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来到北平,拼命攒钱。他吃苦耐劳,为了拥有一辆车的梦想不断努力。
环节4:猜测祥子命运
活动1:阅读结尾部分的节选文字,请你猜测形成这样的结局,祥子可能经历了什么。
活动2:顺势引导,你们想知道祥子后来的经历吗?想知道他的爱情和婚姻吗?想知道其他人物的命运和故事吗?教师出示一张幻灯片:请你阅读《骆驼祥子》吧。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外界的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以上设计注重了学生体验,开头以教师的体验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有一种阅读期待,进而用电影画面、音乐等试听手段,唤醒学生的阅读积累,并以此为基础,与文本形成有效的链接。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选择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速读能力等的培养。如阅读小说寻找验证是速读能力的培养;在观看电影片段时,包含着迁移能力的锻炼等。教师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全方位了解人物的材料,做到文学阅读中的知人论世,驱动学生一步步走近作品。
钱理群教授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发现式导读课是教师布置具有探究意义的任务,提供丰富学习资料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获得个体经验的更新。当然,个体经验的更新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例如,《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环节1:导入
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介绍作者施耐庵和《水浒传》。
环节2:读目录
活动1:《水浒传》这部小说作者一共设计了多少回?请大家打开目录,读一下回目,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书中的英雄人物很多,故事非常丰富,情节发展也很起伏跌宕。)
活动2: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情节,用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和有关故事讲述给同桌听。
活动3:猜情节。请大家自主选择还没有阅读过的、吸引自己的目录,根据回目内容猜故事,想象情节,与读过本回故事的同学合作,让他判断你的想象与原著情节是否一致。
环节3:我思考
活动1:走进《水浒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明喜欢的理由。
活动2:武松打虎的情节非常精彩,请你从动词的角度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环节4:我探究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外号,人物的外号与其性格密切相关,请用表格梳理出宋江、吴用、林冲、武松、孙二娘、晁盖、李逵几个人物的故事,概括人物性格。
以上设计借鉴了最近发展区理念,教师时刻没有忘记为学生搭建学习攀缘的“脚手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说的魅力,感受到稍加努力就够得上目标。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坚信教师设计的任务:我自己能做,聆听别人的讲解,我们能一起做。在讲解故事和体验情节中,学生是发现者,学生从“自我发现”到“发现别人”,特别是学生自选喜欢的故事回目,然后根据回目想象情节这个设计中,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成了对一般性了解小说内容到想象创造故事的飞跃。学生将阅读收获“内化”为自我经验的时候,教师的“导读”顺理成章。
名著阅读教学的难度在于:教师一边要面对复杂高深又包罗万象的学习内容,一边要面对理解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还要运用设计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的对接。特别是那些长篇巨著,人物众多、内容烦琐,常常令教师们感到茫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曾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阅读理解力的发展过程包含词句的理解、语境的理解、连贯性推理、谋篇布局的理解、写作意图与表现方法的理解、重点信息的把握、潜在信息的推论、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这八方面。”对此,我结合教学感悟到:名著阅读的理解正是涵盖了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设有上限的动态发展结构。也做了《水浒传》导读课设计的四个环节,如下。
环节1:激发动脑
从一副对联入手,引导激发学生从中去提取有关人物的信息。
环节2:梳理结构
给学生提供六个回目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回目内容猜测与人物有关的信息,进而梳理故事发展的结构。
环节3:对比分析
阅读六个回目,从杨志、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吴用中任选一个人,阅读人物有关经历,梳理人物性格特点,从感性上认识;再从六个人物中任意选择两个进行对比,阅读描写人物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
环节4:写评论
《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喻于义”,课外查一下工具书,理解这句话中“义”的内涵,然后从上述六个人中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身上的“义”的表现进行评论,写出150 字的人物评论。
以上设计从小说的回目、情节、人物等角度切入,让学生先立足于小说中这些有价值的点上,再去以点带面,逐渐以“点点生成、处处有重点”的方式教学,让“道”的深沉和“文”的精妙达到精美统一。后续设置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探究和思考。
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其教学意义就在于:将阅读态度、阅读情感、阅读意志、阅读兴趣整合成阅读习惯,形成常态阅读,进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对此,名著阅读展示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体验、感悟、发现,以生动、丰富、多样的形式在课上展示出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并共享学习成果。名著阅读展示课的形式分为“汇报式”和“综合式”,如下。
汇报式展示分为课下准备和课上汇报两个环节,教师设计总任务,班级阅读小组将任务进行分解。名著阅读展示的内容包含:阅读故事的积累、名作语言的积累、社会认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与验证、艺术技巧的积累、阅读的启发和获得、阅读的实践和思考等。例如,“我与书交朋友”汇报展示课:
环节1:教师导入
环节2:主持人开场白
环节3:学生分小组汇报
活动1:书迷——相遇名人故事,汇报名人读书故事。活动2:书虫——汇报不同类型作品的读书方法。活动3:讨论——如何处理好读图和读文的关系,二者局限性分别是什么?如何开展网上阅读?怎样把控网上阅读的时间?活动4:读书故事——汇报自己的读书故事。活动5:推荐作品——我最喜爱的作家作品推荐。
环节4:总结评价
教师设计表格,为小组成果打分,为学生表现打分。并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颁奖。
这节课的设计围绕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交流,同时还兼顾了阅读技能、阅读智力的综合发展。在汇报环节设计了讨论环节,围绕当下的热点问题,对读图和读文的利与弊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比较开放,符合学生阅读实际,在展示汇报中解决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学习读书方法。
“综合式”要求教师的设计要实现学生阅读与生活的对接,例如,《西游记》活动设计:
环节1:课件展示出活动步骤与要求
环节2:分学习小组进行展示
活动1:阅读记录与感受。小组成员将自己收集的《西游记》人物简笔画,截取的电影镜头,有关邮票或者京剧脸谱展示出来,结合内容谈谈对画面人物或故事的感受。
活动2:多彩故事的手抄报。制作精彩故事和人物个性经历的手抄报,加入插画、撰写文字精华,呈现出个性化阅读和特色手抄报。
活动3:编辑歌词朗诵或歌唱。自主选择精彩片段,根据主要内容和情节故事编写歌曲或者创作诗歌,也可以改写歌词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活动4:戏剧创作与表演。小组合作完成道具的制作、戏剧台词的设计,戏剧情节的创作、自学角色并演出自己剧本,体现团队合作以及整体和谐。
环节3:活动评价语总结
针对活动内容设计评价表,采用星级评价或者打分的方式,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最后推荐出最佳表演和创作人。
环节4:撰写简短评论
请你自选上述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围绕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进行评论,字数在400 以上,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以上设计的名著阅读活动课,让学生的口、手、脑、眼、心都动了起来,并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文学阅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让学生体验语文的鲜活与魅力。
部编语文教材在必读名著书目推荐之后,设置了3~4 个专题探究的任务,探究任务具有选择性特点,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些专题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设计,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安排。如《骆驼祥子》设计了如下专题:为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独特的京味儿。这四个专题其实涉及情节梳理、主题探讨、艺术特色等不同层面,由浅入深、梯度明显。
对此,教师要设计出能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和释放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专题式阅读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通过课程“聚焦点”和大量补充阅读材料的方法来实现课程的整合。这一“聚焦点”可以是主题、题材、人物、作家、作品、时代、语言、体裁等,不同的“聚焦点”决定了不同的专题教学目标,相应地影响着教学流程、教学方式、课堂质疑和评价手段的选择与设计,对专题教学价值的衡量也主要从这些“聚焦点”进行。例如,《朝花夕拾》一部散文适合设计专题阅读教学。聚焦点:探究“童年鲁迅的乐与忧”。
教学设计如下。
环节1:揣测人物心理
作者在童年经历了一些事情,他的内心感受有高兴,也有不高兴,请概括这些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儿。
环节2:语言描写和赏析
请摘录体现作者内心高兴或者不高兴的词语进行批注,体会作者语言的妙处。
环节3:谈自身感受
你认为作者在童年的故事里最难忘和最喜欢的人是谁?结合内容谈谈理由。
环节4:探究真实情感
在童年鲁迅乐与忧的背后,请你探究一下作者心中(个人的、对社会的、对身边人的)最真实的愿望是什么。
以上专题阅读的聚焦点是人物情感,聚焦这个选题的原因:《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从情感入手可以贯通内容和情节。从人物童年的情感切入,拉动有关事件的叙述,在阅读和欣赏中,形成学生对人物和作品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有进入文本进行阅读和体验的任务,也有跳出文本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
材料是专题教学中阅读的对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在专题阅读设计中,教师是进行材料选择的主体,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补充。遵循的原则有:(1)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到课外,以课内为中心,课外为补充。从课内的选文出发,确定好主题、题材等聚焦点之后选择相同类型或相互联系的课外材料。(2)具有经典性。要注重选择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学生阅读开启新的视角,激起他们思考和阅读的兴趣。(3)有梯度:兼顾基础与拓展。在专题设计中将材料分为基础类和拓展类两部分,基础类为阅读学习中必须认真研读的材料,拓展类多为促进学生理解的文学评论等辅助性材料,属于自选类材料。(4)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从文本出发,但不局限于文学作品这一艺术形式,可以引进话剧、电影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语文课堂上,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作为理解文学的小帮手,恰当地出现能极大地辅助学生的理解。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式名著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情境在其中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考虑到学生课程接触和熟悉的地方,有利于激起学生参与热情。从地点来看可以有:校园的图书馆、雕塑馆、博物馆,校外体验馆、娱乐场地等。从阅读载体有写对联、设计人物评价语等。
例如,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为学生设计任务情境如下:学校要建立名著英雄人物雕像博物馆,《水浒传》中有许多英雄,你认为谁有资格能够进入雕像馆,并被称为英雄呢?
环节1:动手写一写
根据你阅读的内容,结合人物的特点和有关描写,任选一个人物,写出你对人物雕塑的外貌和有关武器的设计。
环节2:大排行
根据人物的武功大小和英雄表现,围绕“义”这个标准去摆放他们的位置,你认为哪位英雄可以排在雕塑的馆的第一位?
环节3:定性论
如果选择《论语》中的一个条目作为雕塑馆对英雄们的品质概括,你会选择哪一条目,谈谈选择的理由。
环节4:写对联
大家请在小组内合作并完成,请你为雕塑馆写一副对联,体现好汉的追求。
以上设计采用任务构成情境,驱动学生利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当下的任务。学生在阅读信息的加工和体验中,完成了对信息的加工、提炼、概括和整合。整个设计体现了将阅读、探究、合作、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原则。
此外,对于《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还可以设计参观类的情境,如科幻世界体验馆,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地名完成参观路线的设计;根据人物模型体验海底之旅,写出感受;对重要情节进行想象和扩写;最后用文字写出体验海底世界的感受等。
项目在过去一般译作“设计”,对于学校的文化阅读系列课程,我们以项目驱动,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去完成。阅读课程重点强调“程”,体现为重视阅读和应用的过程,在名著阅读设计过程中,融进了学生对项目的真实研究过程,自然就会生成相应的成果。并且这个成果是可交流、呈现、评价、改进、应用的。其中应用是我们最期待的,知识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被很好地吸收。
结合名著阅读教学开发学习项目,把语文课程标准对应学生阅读的要求,根据知识、能力、态度方法转化并融进学生的项目中,在项目完成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引导学生用阅读解决问题,用阅读完成写作,读写能力一定会同步提升。
1.阅读项目设计安排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将阅读研究和思考发现有机结合。每个项目实施过程大致包含如下环节:明确任务,形成实施方案—以独立学习或学习小组分步实施—形成项目成果—分享成果、评估与总结。如项目:整理家族历史(写家史或者家书),探寻传统节日(写出自己节日经历或者报告),走进民俗世界(写出民俗报告或者民俗认识),品读名家散文(写鲁迅+朱自清比较文章),走进身边的文物(写出文物介绍和评价),探究神话与寓言(写一篇寓言故事,对想象方法分析或评价语言)。
2.“嵌入式”阅读策略
将阅读的内容和提供给学生的文章嵌入主题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读写活动,让阅读辅助学生写作和理解,让阅读设计与活动融合。
例如,整理家风历史(名人类文章阅读)设计流程:寻根采风(了解自己家族历史)—边读边写(提供8 篇文章阅读参考)—撰写家史:撰写自己的家族小史—交流共享成果,评价总结。
我身边的文物 (说明类文章阅读)设计流程:寻找旧家具和老建筑—读写(提供5 篇文章,阅读并思考)—写作(发现家具或者建筑物的建筑过程,对其文物、建筑物特点进行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评价总结。
以上设计的优势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阅读与应用结合在一起,完成项目活动和阅读任务过程中,将阅读与应用合而为一。
此外,为了避免学生阅读走向浅表化,让学生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设计中将自主、探究、合作和展示过程融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探究。针对项目:研究名家散文设计活动如自选名家优秀散文阅读—研究名家读书、写作经历—对名家散文做出评价—仿写段或者篇,分享结果和收获。该设计将碎片化的阅读转换为整体性研究一部分。学生从被动阅读角色转换为主动探究思考身份,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储备式阅读减少,应用式阅读增加。
总之,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设计作为光源,让它照亮学生名著阅读的自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光明。在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阅读理念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一种载体,将这些理念和要求融合在一起,将阅读能力、知识和价值融通。在语文学科之内进行融通,或者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融通。同时,核心素养是我们在名著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重点,落实核心素养一定要学会“融通”和“应用”,其中应用的意义在于,学生在阅读、做事、解决问题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素养的要求,从而获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