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探究

2021-11-30 01:51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青年心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陆 媛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打破学科知识边界、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重建的课程体系,其核心目标和最终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它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的认知生成过程、注重探究性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而实现二者的融合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积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核心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撑。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开设时间受限,课程地位边缘化

国家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应保证至少三个课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弹性调整,使学生能够长期、连续性地参加相关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综合实践课程往往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即教师对该项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被动让位”现象的产生,其他学科的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提升学生成绩而占用综合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课程开设时间的限制导致课程难以顺利进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无从体现。

(二)课程设置脱离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缺乏对课程的长期化、系统化规划,课程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难以得到体现。尽管综合实践课程种类十分繁多,除了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之外,还有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或是拓展性的课程等,然而师资力量的短缺以及课程规划的不合理使得课程的作用和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往往将活动内容停留在课程表面上,而对其蕴含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没有深刻认识到,使得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综合实践课程得以开展的有力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不少学校尚未建立健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研制度,导致相关师资力量匮乏。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其他任课教师轮流担任的,有的甚至是由缺乏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担任的。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及其专业性不强阻碍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因而寻求有责任心、有进取心、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担任课程教师是极为重要的。除此之外,综合实践课程本身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活动课程,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从而成为课程意义的构建者是极为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并具备一些关键能力,比如,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理解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控课程活动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活动课程在开展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学习方法引导,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是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是高效学习的保证。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的这一基本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引领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了解问题共性以及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以“近视离我有多远”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引入本课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近视知道多少,并让近视的同学谈谈近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培养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本知识,问题可以是与眼睛构造或是近视原理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预防近视的方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知识了解这些内容,从而更好地参与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如此,通过运用设问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高效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丰富课程活动形式,增强思维想象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科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极具发展性的教学目标所在。尤其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变迁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具备良好的思维想象力几乎对所学学科来说都极为重要。而小学生本身有着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天性,因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来逐步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得以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例如,以“垃圾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展示乱堆乱放的垃圾,以及为了安放这些垃圾而设置的各式各样的垃圾箱。紧接着,让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垃圾箱,在保障垃圾箱外观美观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引入垃圾箱的制作中。如此,通过利用情境创设以及动手操作类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能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得到充分开发。

(三)设计分工合作学习,激发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共赢的优秀品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必然需求。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也是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而综合实践课程中很多活动都是以团体、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有力载体。为此,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分工、合作类学习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组建团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价值认同感,认识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在感悟合作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积极与他人配合,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的升华。

例如,以“春天的节日”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即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与春天节日有关的资料,并将节日的名称、日期以及意义等内容罗列出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探讨交流的形式从中摘取一些关键信息,之后展示出各自的合作学习效果。通过设置这种分工合作类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取长补短,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是极为有益的。

(四)课程链接实际生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品质和素养。在现代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具备实践创新精神的人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而教育本质上也是一场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因而传统拘泥于书本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脱节的教育活动是与时代发展潮流不相符的。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从传统这种固化的教育思路和模式中跳出来,将活动的开展与真实生活、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的对接,以及封闭课堂向开放场域的转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以“自理小能手”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实践操作类的课堂,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自理能力,让学生以竞技比拼的形式做一些基本的家务,如扫地、穿衣、整理书包等,让学生从中深刻认识到学会做基本的家务活是我们应当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减轻父母负担的有效方法。如此,便将课程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了起来,促进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成果也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全面整合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应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将核心素养思想进行深入实施的具体策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探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