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扎染特色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开拓

2021-11-30 01:21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贝羽蓝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扎染美术核心

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贝羽蓝

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扎染特色课程,是在实际调查现今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中学生所具备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美术教学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质,以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典型性的扎染教学为切入点,着重以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三方面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扎染学习和实践创作中提升对艺术之美、存在之美、生命之美等方面的审美判断素养,从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跨时空、多维度地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及文化表现力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用扎染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在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基础上,用个性的美术表现能力提升创作实践素养的实践。

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扎染特色课程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也具有长远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本课程满足了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本课程准确把握当前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薄弱的现状,以扎染教学为切入点,着重探索实践学生在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方面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的途径方式,是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现实需求。第二,本课程满足了对美术课堂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追求。课程引导美术教师群体和美术教育学者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视角重新认识美术教学,并将其核心要素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平台和视野,将美术教学价值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融入未来。第三,本课程满足了美术教学发生变革的内在诉求。当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对美术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扎染特色课程实践研究,是建构以扎染教学为形式的美术教学实践样本,是架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实施指南,是形成推进美术教学变革的行动路径。

在此背景下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实践正是在寻求一种变化,如陶行知老师所说是一种“活教育”。本课程结合本校实际校情、本校学生实际学情,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创新与开拓。

一、以“行—知—行”的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素养的融合

尽管当前已有诸多教师关注研究美术教学与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大多集中在描述性的层面和理论层面的探索,或是单一地以美术教学或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实施实践研究。

首先,在理论方面,如上述所说的研究是分开进行的,并没有将二者融会贯通。诸多学校针对美术教学改进的研究局限于空洞的形而上学的论述,更多的是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根溯源,以及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学转型问题的理论争鸣,并未落实到具体化、可实行可操作的落地实践研究中,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论证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

其次,现有研究多为个别学校的美术学科教学改进或美术特色课程特色项目设立创办,鲜少以美术特色课程特色项目为切入口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索。我校在扎染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贯彻“行—知—行”模式,以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理论研究,将教学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方式方法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行知结合,相辅相成。

陶行知曾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教学逻辑与课堂模式的建构,是在新时期中学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发生重大调整的大背景下,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下,对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方案进行的探索与试验。“行—知—行”模式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运用到扎染特色校本课程中,即是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模式,既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又能够引领学生走进艺术世界,学会运用艺术改造生活、解释生活,增强普及艺术、培养审美的能力。

二、以“感知—唤醒—创作”的模式促进个人素养和民族传承的融合

在实际调查现今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中学生所具备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我重新审视了美术教学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质,对已开展的扎染特色校本课程进行梳理与反思。我认为,从美术学科的特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能发现的眼睛”“能感受的灵魂”“能创造的思想”,把每个学生感知器官的潜能唤醒、点燃、深挖、发展,是扎染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

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扎染特色课程实践,以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典型性的扎染教学为切入口,着重以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三方面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突破口,一是引导学生在扎染学习和实践创作中提升对艺术之美、存在之美、生命之美等方面的审美判断素养,即“感知”;二是从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跨时空、多维度地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及文化表现力的理解素养的培养,唤醒学生对家园艺术、本土艺术、民族艺术乃至祖国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即“唤醒”;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之上,运用扎染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在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用个性的美术表现能力提升创作实践素养,即“创作”。

三、以陶行知“小先生制”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营造更加高效、趣味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魅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他人。

基于此,我在扎染特色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小先生制”,旨在扎染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本课程实施以来,与社区联手开展失业妇女定向帮扶项目,积极参与面向全市各年龄层市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多项艺术展演,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项目中充分给予学生机会以“小先生”的身份向校外市民、帮扶对象等传授扎染技法、宣传扎染创作、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推广,充分体现陶行知“小先生制”和“全民教育”的理念,将个人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从教师群体的点拓展到学生群体的面,再到广泛的社会效应,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同时一系列的社会化实践活动反过来也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提升。

四、以跨学科融合、本土化特色实践等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提升

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扎染特色课程立足本学科、跨学科、实践活动等培养途径,我一直致力于探寻研究以扎染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化多形态策略。

其中,跨学科培养策略以扎染教学基于项目的由多媒体与技术支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实践为研究方向,分为三个大单元教学板块,分别是“扎染中的几何”“植物染料的提取、制作与应用”以及“化学染料的不同属性与扎染效果研究”。这三部分分别是借助多媒体与技术实现的扎染与数学、扎染与生物、扎染与化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实践活动培养策略以“染无锡故事——扎染教学的本土化特色实践”为研究主题。以“染无锡故事”为主线,开发多项突出无锡文化历史特色的扎染实践活动,包括“扎染中的惠山泥人”“扎染上的锡绣”“染出我的无锡故事”等子实践项目,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研究实现扎染教学的本土化、特色化以及探究总结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个性化策略。

猜你喜欢
扎染美术核心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美术篇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