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涂秀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艺、影视广播、出版等领域良莠不齐夹杂着一些不良信息,或多或少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有些小孩在社会交往中不礼貌,甚至满口粗话,这些不良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众所周知,成功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同样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不仅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要责任,同时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引路人。
什么是行为习惯?有学者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有学者认为“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具有比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也有学者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即稳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综上可知,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养成、在一定情境下所表现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
小学生需要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像花苗需要护好根、培好土一样,长大才能向阳盛开。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容易受到家庭、同学、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尚未养成辨识能力,从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被不良行为习惯所影响。譬如由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言谈举止不文雅,会不经意间给小孩子提供了一个不良样板;又譬如在同学群体中,当学生观察到同辈群体所表现的良好行为习惯(或者不良行为习惯),由于性格还不够稳定,容易在言行方面模仿学习。
鉴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小学阶段是小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更要主动认识到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策略的有效运用,正确引导低年级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对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生活礼仪、卫生习惯、人际交往、思维习惯等及时纠正,弥补家庭教育不足,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循序渐进点滴化。班主任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既要以新课改教学目标为指引,制定教育目标,也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让学生从点滴做起,慢慢进步,不能操之过急。如要求学生注重个人卫生、端正坐姿,然后进行礼仪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层层递进。
第二,教育内容生活化。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不强,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将引导教育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切勿以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提出复杂的要求。譬如将学习行为习惯要求改编成儿歌或者口诀,让学生诵读熟练、参照实践,由机械性模仿逐渐内化为主动行为。也可将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改编成动物故事,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行为是错的,该怎样改正。
第三,寓教于乐灵活化。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班主任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在良好互动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如模仿《孔融让梨》引导小学生要尊重长辈学会礼让;如分角色扮演庄稼的成长阶段,让小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慢慢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等。总之,班主任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留守儿童、心理缺失的小学生给予关注,准确掌握其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找到他们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例如可以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积累、适当家访、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加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给予引导。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切勿片面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只关心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将关注点专业地聚焦到所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
作为班主任,要有效运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对标小学生学习、交往、生活、社会行为等行为规范,制定开展教育的具体措施,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例如可以设定周目标、月目标,通过与学生一起学习《守则》《规范》,教导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文明用语、待人有礼,引导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及时改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
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每天都被精细的、敏锐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们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班主任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深入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最多,因此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给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身良好言行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我所带领的班级中,刚开始总会有学生在教室门口接过家长手中的书包后,头也不抬地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打招呼问好。为了能让学生养成见面主动问好的好习惯,我就跟同学订下了约定:每天早上如果同学比老师先进入教室,当老师到班巡看时,同学不用跟老师打招呼,而是继续读书;如果老师比同学先进入教室,当同学提着书包进来时,就要主动向老师问好。经过师生共同规范和努力,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做到主动问好。
2.树立同学榜样示范引领
朋辈之间的带动性和精神引导,是激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有效途径之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及时在学生之间创设良好行为示范。在我的班级中,刚开始时有几个学生总喜欢在教室里相互追逐打闹而不参加早读,我除了通过谈心让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既影响同学学习又会让自己学不到知识外,还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实行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经核实,做得好的同学给予加分的奖励;做得不好的同学给予三次改正机会,要是还做不好,就要接受扣分。渐渐地,通过榜样学习和学生间的争优争先,加分的同学多了,扣分的同学少了。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注重抓好细节,从细节末梢中点滴规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从以下细节加以培养规范:比如见面主动问好;家校配合监督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收拾床铺;每天坚持穿校服和佩戴红领巾上学;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集合时做到“快、静、齐”;读书时做到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写字时做到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做到端正站立,双手放在背后;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自觉肃立、敬礼;当同学表现精彩时,给予掌声祝贺等。而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能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如此一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良性影响,抓好细节将良好行为规范内化。
1.开展主题班会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学生一起学习《行为文明从点滴做起》《教室,我们美好的家》《文明礼貌伴我行》等,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同时结合学校“文明班评比”和“五星评比”,尽量每个星期总结一次,以表扬学生良好行为表现为主,然后客观阐述不足之处,让学生在获得认可之中萌发纠正不足之处的冲劲。
2.参与“小志愿者在行动”活动
班主任可以融合“小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养成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的好习惯。
3.阅读传统经典
阅读是学生提升素养的主要途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中华经典宝藏中不乏指引学生端正品行、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典之作。班主任可以每周组织开展阅读课,例如一年级诵读 《三字经》、二年级诵读 《百家姓》……如此一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从小为学生提供一个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途径。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未来发展起着基础而又深远的影响,需要作为长期的基础性教育任务来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付出更多的心血,进一步深入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持续优化培养教育方式,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