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模式在人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2021-11-29 22:09于晓娟
关键词:教学设计

于晓娟

摘要:BOPPPS模式将课堂教学模块化,近年来一直受到很多高校教师的青睐。在课堂教学模块中以学生的参与学习为核心,能够充分体现高校教学的“以学生为核心”理念。本文主要以BOPPPS模式为主线,探讨此模式在人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BOPPPS;人类学概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108-06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高校教改的重要内容。受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学情状况的影响,教学模式、方法也应该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就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于自己的科研而忽视了教研,因为作为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要求教师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能够学会、弄懂;“育人”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BOPPPS模式自进入我国以来,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合理化,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人类学概论》课程作为一门概论类的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加用心。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这门课的教学中,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BOPPPS模式及研究现状

(一)BOPPPS模式的内容

BOPPPS模式源于加拿大,是20世纪70年代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上课下的学习中,近年来被很多高校所运用。

BOPPPS模式将教学过程分成有机联系的六个阶段,“B”是bridge-in的缩写,是指导入,即课前的导入。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入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这些方式可以是案例、新闻、热门话题、视频、动画、回顾与之衔接的上节课内容等。有效的课堂导入相当于一把“钩子”,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对课堂即将讲解的内容感兴趣。“O”是objective的缩写,是指课堂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及对学生的了解认为:学生明确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前将目标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抓手,知道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了解的等等,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明确一门课程的目标之后,对每一章节、每一次课要教授给学生什么必须明确,所有章节的小目标都达到了,才能实现这门课程的大目标。目标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契约。我们知道布鲁姆学习目标分成很多类,有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等,每一次课不可能覆盖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学习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要在课前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需要学生达到什么目标。三个P分别是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和post-assessment。pre-assessment是指前测,即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了解、理解程度,进而来调节讲授的内容。Participatory指参与式学习,即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个过程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达到学习目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post-assessment是指后测,即通过提问、分析、展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教学。“S”是summary的缩写,即总结。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总结,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进而进行教学反思,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修正。

BOPPPS模式一改傳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模块化,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二)BOPPPS模式在高校的发展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在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以本为本,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级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师要回归本分,提高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要推广新的教学模式。所以,高校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是应该有方法的,但不会是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科目,教学贵在找到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学生、适合所授课程的模式和方法。

BOPPPS模式被引入中国后,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开始试着在教学中应用,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截至2021年7月11日上午12时,在中国知网平台以BOPPPS作为关键词进行全网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条目920多条。BOPPPS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研究的最早文章是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的王若涵、张志翔发表在《中国林业教育》上的《BOPPPS式教学在“植物生殖生态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文章将此模式应用于研究生的课程当中,指出了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难调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运用BOPPPS模式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此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这种教学模式被更多地老师探索和应用。从这十年来人们的研究文章数可见一斑:2011年至2014年约6篇,2015年约21篇,2016年约42篇,2017年约69篇,2018年约131篇,2019年约220篇,2020年约285篇,2021年1月至7月约147篇。从研究论文数量变化可见,2011年至2014年是BOPPPS模式引入我国高校,在教学中尝试阶段;2015年至2017年是发展期;2018年以来,这种教学模式被更多的老师所用,应用学科范围更广,涉及数学、化学、英语、物理、体育、护理、社会学等相关课程,人们对模式本身的研究更加深入。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质疑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综合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将此模式运用到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的探索,且从教学效果上来讲能够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将课堂教学模块化,这样更有助于教学效果评价。

二、人类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人类学概论》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具通识课程的性质,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正确地理解和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为目标。所以本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现象,正确认识不同的文化,追寻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理念。目前此门概论课程有以下特点。

(一)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人类学概论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从基本概念、理论、学科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到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文化专题、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亲属关系、社会组织、精神信仰,再到人类学的应用。可以说,每一部分都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同时,人类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社会学、民族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法学等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无论是从学科属性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综合性,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教材的体量大,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面面俱到。

(二)知识体系融合度不高

和所有的概述类课程一样,本课程的教学实质上属于专题形式教学,即以专题的方式集中学习人类学某一方面的内容,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不像诸如通史类课程那样知识点是前后衔接又有机联系的。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内容的侧重有时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研究程度,极易引起教师从专业方向角度出发去授课,进而与学生专业课程的内容联系得比较少。还存在一个问题是部分概论课程的内容与某些专业课的知识出现重复,如果不对专业、教材及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出现重复讲授某一知识点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对教学目标不易把握

由于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众多,所以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不易把握,极易导致摸不到头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学习它,不知道如何进行总结和复习。也易导致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课程讲完即可,而不是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同时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极易导致“灌输式”的课堂。

(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人类学概论课程目前在本校的考古学专业开设,不是专业必修课,也不是学生考研要考的科目,所以学生对它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热情。另外,目前手机、网络的信息更新得非常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精细教学设计,让学生找到眼前一亮的感觉,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

人类学概论课程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泛,与其他很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基于BOPPPS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课程不同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调整教学,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一)BOPPPS教学模式设计

1.课堂导入

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个钩子一样,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去主动探寻未知的知识。所以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共鸣的,符合他们思维方式或年龄特点的方法导入,这样就会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般来讲可以通过案例导入、情境导入、温习导入(提问回顾引出新内容)、熱门话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运用视频导入等等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来选择不同的方式。但导入需要简明扼要,时间不宜过长,三五分钟即可。以人类学概论为例介绍几种导入方式。

热点问题引入。在人类学概论课程中,第三章中介绍“种族”。教师运用自2020年5月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而亡及之后一系列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事件进行导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很浓,因为当今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同学们都知晓这个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每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设计人物角色、以舞台演出的方式将某一问题演绎出来。比如,在人类学概论的“婚姻与家庭”部分,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几分钟的家庭生活场景。从结果来看,同学们自己设计得非常好,有的是展示父母教育子女的场面、有的是孝敬老人的场面、有的是展示父母挣钱养家的场面等等。不知不觉中同学们进入到角色之中,将家庭的部分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即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2.课堂目标

教学目标又称作教学结果,指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每一门课有每一门课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有一节课的目标,所有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加有机形成了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们的学习目标普遍是根据布鲁姆的学习目标金字塔进行分类的,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从学生的了解、理解和应用等角度进行设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目标要合理、明确,同时要具有可测量性,即必须可进行量化的考核,考核标准必须明确。

如在“文化”这一部分,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次课要求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并能举例说明文化的属性、能够正确SA~P,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课前将此目标告知学生,学生就会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清主次。同时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具有可测量性的,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够进行量化考核。

3.前测

前测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理解情况,通过此過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可以找出学生的差距和不足,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实践。一般情况下前测会通过讨论、提问、小测试等方式进行,用最简单、省时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况。比如在讲到人类学的理论流派时,关于理论的问题,学生们了解的不是很多,但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类学理论之后可知,学生们对理论的问题比较陌生。2020—2021年下学期开设这门课程2019级考古班共计23人,知道进化论的有15人左右,知道传播论的4人左右,其他理论都说不上来。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就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授课就找到了抓手,也可以将此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的对照点。

4.参与学习

参与学习是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环节。通过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般情况下,在人类学概论课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在学期初,把班级同学按4—6人一组的规模,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要协商做一份契约,作为规范小组活动、每人都应该遵守的制度。在课上,老师针对某一问题,让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后,一名代表向大家陈述小组结论。很显然,小组的讨论过程就是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契约精神使得每一位成员都会对小组做出贡献。这种方式属于“师生互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运用“生生互动”,即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相互讲解来完成,这种互动方式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

5.后测

后测是为了检验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它评价教师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学到什么与是否学到的对应检测。

后测可以通过随堂测试、讨论等方式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不建议采用硬生生地考试的方法,学生们对考试基本上是比较排斥的。所以就需要教师下功夫设计题目,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知识性,能够实现检测的目的。教师根据后测的结果调整教学。

6.总结

每一节课的内容结束后,做一个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有很多课程结束后是缺少总结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缺少对课堂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握,讲到哪里就是哪,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课堂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

教学总结可以采取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教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画思维导图等等。当然,课堂总结环节也可以拓展到课下,以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课下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反思,对照教学目标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

(二)BOPPPS模式教学设计举例

人类学概论课程是本校考古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同时它又与很多课程存在交叉。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课时不够的情况。运用了BOPPPS模式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前测,教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些内容是不需要老师再在课堂上占用时间进行讲解的。通过课堂的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课堂参与与考核评价结合到一起,学生为了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就必须提前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课下会做很多的工作。

以45分钟的“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例,用BOPPPS模式来设计教学,如下:

1.课堂导入(5分钟)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所以本部分以一个2分钟左右的视频开始。视频的内容为:人类学家格尔兹在印尼巴厘岛的村庄里想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村民并没有人理他,处处碰壁。教师提问:(1)格尔兹在做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视频中的所有信息。(3)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针对这些问题,第1问很容易回答,同学们都知道。第2问也很容易找到,在学生们的这些信息中就包含了田野调查概念的因素,所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概念。通过第3问,学生的回答包含了如何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真实信息的途径,这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目标(2分钟)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田野调查的概念、发展历程;(2)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运用;(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他者文化的理念。第一个目标为知识层面的,第二个目标为技能层面的,第三个目标为情感层面的,因为作为一名调查者必须要提前了解当地的习俗禁忌、风土人情,做到入乡随俗。

3.前测(3分钟)

根据同学们在导入部分的回答就已经能够了解学生对田野调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通过前测,教师得知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应重点讲解的是田野调查的阶段、人类学中对田野调查相关要求的界定及关于田野调查的扩展知识介绍。

4.参与学习(30分钟)

这一部分为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因为在导入部分同学们已经找出了很多田野调查的因素,所以概念部分很好理解,教师不需要花费时间。关于对田野工作的要求,可以通过观看20世纪初,马林诺夫斯基在超普联群岛上调查的视频,(此视频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同学们总结田野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共有五个方面,同学们能够总结出三点即时间的界定、空间的界定、调查技巧。所以教师只需为同学们介绍另外两方面即田野调查的整体性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部分。

关于田野调查的具体步骤,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假设要去某地去调查当地的教育状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整的调查过程,并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说明。然后每一小组2名同学向大家展示,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和质疑。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们掌握了田野调查的具体步骤,对每一步需注意的问题也都做到心中有数。

5.后测(3分钟)

后测是检验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自查的环节。本次课的后测为一道课后的分析题,作为本门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内容。题目为:人类学家来了!本题目为一幅漫画,人类学家即将上岸,来到一个看似原始的村子。村子里的人透过窗子看到后,马上将家中的电器藏了起来。根据漫画进行分析,要求对漫画内容进行描述,然后结合田野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本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考核,包括人类学家如何进入田野,如何才能获得客观的、真实的一手资料。

从学生提交的作业结果来看,全班23名同学中78%为优秀,(其中5人满分,占22%),对课堂内容掌握得比较好。22%的同学分析得不够全面。所以,整体上来讲,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错。

6.总结(2分钟)

最后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这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对于很多同学来讲缺少归纳总结的能力。本次课主要是由同学们进行总结,教师加以补充。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比以往的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的方式要好得多。学生的成绩是最直观的学习效果的体现,当然客观地来讲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评判。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产生了兴趣,班级有几名同學都购买了在课上教师推荐的几本书,包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文化的解释》等。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开始主动去探索未知。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BOPPPS模式适合人类学概论这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人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体量非常大,涉及的知识点多,且与很多课程有交叉。所以通过BOPPPS中的前测能够了解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那些绝大多数同学都明白的问题,教师只需几句带过,节省了课堂时间,能够使课堂有限的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但这类问题还有一少部分同学不了解,教师采取的是“生生互动”的方式,让本小组内已经掌握的同学为其讲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如果还有疑问,学生要在课下找老师为其答疑。

第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BOPPPS模式的核心部分是第四阶段——参与学习。本门课程尽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做课前导入,具体内容联系实际,找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计划中将参与学习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必须解决要参与到课堂中来问题,这样就要求在课下进行必要的资料的搜集。总体上来讲是课上老师说得少,学生说得多,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三,教学设计精准。BOPPPS模式将教学过程模块化,把一节课分成有机联系的六个部分: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学习、后测、总结。这种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课堂的每一部分都要有精准的把握,对学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要想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要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比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

第四,教学效果反馈及时。BOPPPS模式的前测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的认知水平,还有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未知的。通过后测,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知识的运用情况。前后进行对照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整后来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后测进行自我学习反思,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故此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有利的。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