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因素的研究

2021-11-29 14:06王玉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过敏史病毒感染支气管

王玉杰,胡 剑,赵 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科,江苏 苏州 215002)

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是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以下气道的感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在全世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2]。儿童因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是LRTI的高发人群,且极易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增加临床治疗难度[3]。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LRTI的常见原因,因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与普通LRTI相似,临床医生仅凭症状体征难以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了解儿童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及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急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科就诊的14岁及以下LRTI患儿1 02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4]对LRTI的诊断标准;②均进行病毒检测;③年龄≤14岁;④病程≤1个月。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及入院前1个月内使用相关免疫抑制剂;②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呼吸道疾病;③伴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疾病。在纳入的1 025例患儿中,男528例(51.51%),女497例(48.49%);年龄为15天~14岁,平均年龄(4.80±1.45)岁。该研究在实施前已获得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使用一次性无菌咽拭子插入患儿鼻咽部采集标本,以吸管吸取生理盐水反复吹打,500r/min离心30min,离心半径8cm,去上清,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4℃保存备用。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购于德国CST公司)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1、-2、-3型,腺病毒(adenovirus,ADV),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免疫荧光镜下观察结果。

1.2.2急性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组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标准诊断:①符合哮喘症状体征,且有变应原、刺激物接触史;②经抗哮喘治疗有效;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体征。将病毒检测为阳性的298例患儿中,符合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诊断者纳入发生组(35例),否则纳入未发生组(263例)。

1.2.3资料的收集

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感染病毒类型、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哮喘家族史、入院诊断及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及病毒检出情况;②记录感染患儿的临床流行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分布、入院诊断、季节分布;③对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一般资料;④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并发急性支气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

在1 025例患儿的标本中,检测病毒阳性298例,阳性率为29.07%,其中有12例为混合感染,占4.03%;阳性标本中以RSV占比最高(67.79%),见表1。

表1 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

2.2 患儿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

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天~ <1岁者占比最高(36.40%);发病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冬季发病占比最高(34.53%);入院诊断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肺炎占比最高(34.02%),见表2。

表2 患儿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特征的比较

2.3 病毒感染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临床特征

在298例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有35例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11.74%。发生组年龄为29天~ <1岁、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哮喘家族史、血清总IgE>120IU/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性别,年龄为0~28天、1岁~ <5岁、≥5岁,感染病毒类型,入院诊断,EOS计数>320×106/L,其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临床特征的比较[n(%)]

2.4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一般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哮喘家族史、血清总IgE>120IU/L均是影响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况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统计,在全球195个国家/地区的274万例LRTI相关死亡病例中,有近200万为儿童及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其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6]。

本研究中患儿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9.07%,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4种7型呼吸道病毒以RSV占比最高(67.79%),说明病毒感染是LRTI的重要原因,RSV是本地区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原[7]。本研究对患儿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特征统计发现,患儿的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段、发病季节、入院诊断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年龄为29天~ <1岁者占比最高(36.40%),发病集中于冬(34.53%)春(30.61%)季节,疾病诊断以肺炎为主(34.02%),提示对于冬春发病且年龄在1岁以内的LRTI患儿,可考虑为RSV所致肺炎。29天~<1岁患儿相较于1岁以上患儿免疫功能更低,而0~28天的患儿因尚未足月,外出接触人群聚集区较少,因此感染率低于29天~ <1岁的患儿。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病毒传播能力增强;另因寒冷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病毒感染而导致LRTI。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发病及住院的重要原因,2岁以下社会获得性肺炎患儿中超过80%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的,而2岁以上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约占40%,提示肺炎多为病毒感染所致。

3.2 儿童哮喘的现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同时,儿童哮喘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都会对肺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尤其是重度发作对儿童肺的发育影响更大,且绝大多数儿童成年后仍存在哮喘。儿童哮喘已经成为其生命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3.3 呼吸道感染是并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引起哮喘的病因十分复杂,遗传因素、感染与环境致敏原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急性发作与患儿的年龄也密切相关;气候变化或冷空气刺激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早期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并可导致哮喘急性加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成年后的工作生活[8-9]。因此,分析儿童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及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急性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11.74%(35/2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哮喘家族史、血清总IgE>120IU/L是影响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支气管哮喘作为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性非特异性病变,其病因较多,而家族遗传因素是重要病因;有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的患儿更易受各种诱因刺激引发支气管哮喘[10]。IgE是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免疫球蛋白,临床多用于变态反应、皮肤过敏、寄生虫感染等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因此其指标的异常升高需警惕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综上所述,RSV是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常见的感染病原,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具有年龄、季节特征,且有并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风险,对于存在过敏史、特异性皮炎史、哮喘家族史等急性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者应重点监控。

猜你喜欢
过敏史病毒感染支气管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沉默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