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研究

2021-11-29 07:19姚璐燕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容县土话词根

姚璐燕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概述

亲属称谓词自古以来就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在诸多古籍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古代学者对亲属称谓词的有关叙述。例如,最早对于亲属称谓名词进行记录的《尔雅》[1],将亲属称谓词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4类。此外,汉末刘熙的《释名》[2],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3]等,均对亲属称谓词有比较系统的论述。到现代,学者们对亲属称谓词的研究更是不枚胜举,汉语亲属称谓词复杂多样,粤语亲属称谓词更是以其独有的特点吸引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例如,甘于恩[4]、黄昭艳[5]、魏书颂[6]、龚先美、周秀琼[7]、何起凤[8]等学者均对粤方言地区的亲属称谓词作了相关的探讨,为我们了解粤方言地区的亲属称谓特点与地方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可靠的借鉴。本研究将从粤方言勾漏片容县乡村地区的亲属称谓词入手,探究其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容县古称容州,地处广西东南部,北靠贵港市,东近岑溪市,西连北流市,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辖县。容县古属于百越之地,历史悠久。县内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县内人主要使用当地土白话、客家话等方言,语言情况复杂,甚至有邻村都不能顺利交流的情况,乡村土话更是与容县城区的语言差别巨大。农村当地人都会将自己的话以村命名,例如石头话、旺岗话等,称城区的语言为街话。这些土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属于勾漏片粤语,当地人统称自己的语言为土白话。县内80%以上的人口主要使用土白话,所以本研究的“容县乡村土话”就是指容县土白话。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容县乡村土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笔者为容县旺岗村本地人,自幼操熟练的旺岗话。本文的语料皆为笔者亲自调查所得。发音合作人:姚进军,男,1948年生,容县旺岗村人,只会说旺岗话。

二、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系统

本研究从宗亲、姻亲和外亲3个方面对容县乡村土话的亲属称谓进行系统描写,每个亲属称谓又分为面称和叙称2种情况。另外,当面称和叙称相同时,叙称将不再做标记。

表1 直系宗亲及其配偶称谓

表2 旁系宗亲及其配偶称谓

续表2

表3 外亲及其配偶称谓

表4 直系姻亲及其配偶称谓

三、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的主要特点

(一)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的构词特点

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中词根单用的情况较少,一般只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一部分词是由词根和附加成分构成的,即(前缀)+词根+(后缀)。这样的构词手段构成的复合词的词汇意义主要是由词根承担的,附加成分对该词的语义类型、词汇意义以及语法意义有一定的作用。

1.词根单用

爸、妈、仔、女、妹、孙、塞[fak5]。这些单音节词主要是古汉语的保留,甘于恩指出:“粤、客、闽皆属于南方方言,词汇双音节化的速度慢于普通话,保留了一些单音节的核心称谓词”,“南方汉语保留更多古汉语的成分和构词法”[4],粤语属于南方方言,而仔、女、妹、孙、塞[fak5]这些单音节称谓词就属于古汉语中较为核心的亲属称谓词。

2.词缀+词根

(1)前缀+词根

[阿]阿公、阿婆、阿叔、阿婶、阿姨、阿姑、阿姐、阿哥、阿侄;

[老]老窦、老母、老子、老弟、老妹、老表。

在词缀+词根的构词形式中,前缀+词根的称谓词比较多,而前缀又以“阿”使用频率较高。“阿”几乎能构成所有的基本亲属称谓,只是其所表达的内涵有所不同。毫无疑问,“阿爸、阿妈”表示爸爸、妈妈,“阿叔、阿婶、阿姨、阿姑、阿姐、阿哥、阿侄”虽然也表示其词根所代表的亲属称谓,但在容县话中只有在这种亲属只有1个的情况下才会称为“阿X”,如父亲只有1个弟弟,才会称为“阿叔”,如果有多个,则会称“二叔”“三叔”等,在词根前加数词表示排行。

“老”这个前缀,粤方言里出现在“老窦、老母、老子”等对长辈的称谓词里,表尊敬、尊重意,而出现在“老弟、老妹、老表”这3个亲属称谓词(面称)里,分别表示弟弟、妹妹和表兄弟姐妹,不论排行,“老表”还可以统称其他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亲戚(三代以外)。笔者认为这里的词缀“老”表示一种亲昵、亲切的含义。甘于恩则认为:“粤方言中的‘老弟、老妹’这种说法可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可能借字客家话。”[4]但是,在容县境内客家话使用人数较少,笔者认为借自客家话的可能性较少,由于多种原因,对此还未能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具体的论证。

(2)词根+后缀

[佬]外父佬、外佬

“佬”这个后缀,在粤方言中十分常见,在容县乡村土话中更为常见,例如“司机佬、马佬(以赶马为职业)、阉鸡佬、豆腐佬、猪肉佬、颠佬、三八佬”等。“佬”是为了区分性别,指称男性。在亲属称谓中,岳父称谓“外父佬、外佬”也属于这一类称谓。“佬”没有附加其他的感情色彩,只是客观地区分性别。

“娘”和“佬”相对,是指称“女性”的词缀,例如“买菜妇娘,卖鱼妇娘,三八妇娘”等,在亲属称谓中“娘”词缀也是为了分辨女性亲属。在动物称谓词中,有时还可以指称雌性动物,例如“牛娘、狗娘、马娘”等,使用范围广泛。

3.定中结构

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构词方式以定中结构为主。例如:外公、外婆、家公、家婆、跟爷/跟爷公、姑公、姑丈、姨爷、姨丈、大舅、大妗、细舅、细妗、细叔、细婶、大姨、细姨、大哥、大姐、二弟、二妹。

定中结构中的修饰成分与中心语素相组合,构成了丰富的亲属称谓词。修饰成分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自由语素,可独立使用充当中心语素,使用时具有实际意义,也可以作修饰成分,例如“姑、姨”;一类是黏着语素,这类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充当修饰成分,例如“外、家、大、细”等。中心语素又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用于长辈的如“公、婆、爷、舅、姨”等,一类是用于平辈的“哥、姐、妹、弟”等。以中心语素为基点,通过添加修饰成分的方式向外扩散,从而组构系统的亲属称谓词族,这种结构被称为“中心称谓扩散现象”。通过这种扩散构成的亲属称谓在容县乡村土话中较少有涉及晚辈的,容县乡村土话中对晚辈一般都直接称呼姓名。

(二)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的其他特点

1.使用小称变音的手段实现“同名异指”

容县乡村土话中小称变音形式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小称变音赋予实词各种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实现“同名异指”。亲属称谓词大多数也都能利用小称变音的手段来实现指称不同的对象和表现对说话称谓对象的尊重、亲切、喜爱等情感。例如“舅父[kou212fu35]、舅母[kou212mu35]”等称谓词一般只能用小称变音的语音形式称舅舅、舅妈,同时有亲切的情感。如果用原调[kou212fu212],则指称舅爷,是称谓父亲的舅舅。

2.成对出现,固定搭配

3.女性出嫁前后对亲属的称谓词有所不同

容县乡村土话中女性出嫁前和出嫁后对自己的部分亲属叙称称谓有所不同,面称相同。这部分亲属基本上是女性父母家即出嫁后的外家的亲属。例如出嫁前,女性称自己的兄长为“阿哥/(排行)哥”,兄长的配偶为“阿嫂,(排行)嫂”;称自己的弟弟为“老弟/(排行)弟”,弟弟的配偶称为“弟妹”,或者直呼其名,面称和叙称相同。出嫁后则分别改称为“大舅”“大妗”;“细舅”“细妗”。此外,还有女性对妹妹的称呼,出嫁前称为“老妹/(排行)妹/姓名”,面称和叙称相同,出嫁后则称为“细姨”。出嫁后叙称改变,一般会随子称,面称没有改变。女性出嫁后之所以对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的称谓做出改变,是为了与丈夫的兄弟姐妹区分。女性出嫁后对丈夫的兄弟姐妹的称谓是从夫称,即称丈夫的兄弟姐妹为哥弟姐妹,所以为了区分,则改变自己对兄弟姐妹的称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男尊女卑的社会心理。

4.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方言词汇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也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了较大变化。容县乡村土话中有部分亲属称谓词已经和普通话相同,例如在靠近城区的乡村,年轻父母的孩子称父亲的父母为“爷爷”“奶奶”,而不是用容县乡村当地的话称“阿公”“阿婆”,这就是受到普通话推广的影响,普通话作为强势方言对各地方言影响巨大,乡村土话在其影响下渐渐没落乃至消失。

5.受文化心理或社会习俗的影响

容县乡村土话中将父亲称为“阿叔”,母亲称为“阿婶”“阿嫂”,或者是直接称呼父母的姓名。据说这是因为怕年轻父母“镇”不住孩子,养不活孩子,或者是和孩子相克,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故不敢让孩子直接称呼自己为父亲母亲。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会认知心理、封建迷信的遗留,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宗族观念的弱化,这种叫法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渐渐消失。

五、结语

亲属称谓是一个地区风俗习惯和文化的重要体现,容县乡村土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亲属称谓系统,这些亲属称谓展现了容县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文化,了解该地区的乡村土话称谓词,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容县乡村文化的了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对外交往愈加密切,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乡人们的宗族观念逐渐淡化,容县乡村土话亲属称谓词越来越简单化,我们也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新的称谓词。

猜你喜欢
容县土话词根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东安县石期市镇(蒋家村)土话两个特殊的语音现象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优秀小画家
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脚着』是啥意思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以广西容县为例
广西:玉林“容县沙田柚”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