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慧 彭巧林 周丽娟 王茜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清除毒素,调节酸碱、电解质、水平衡,恢复患者肾脏功能[1]。但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透析治疗费用昂贵,大部分患者在自身疾病及经济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其遵医行为,增加心律失常、营养缺乏等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机体恢复[2,3]。自我效能干预是指个人对实现自己某一目标、行为的信心和期望,是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和评价[4]。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护理行动让患者从医院直至家庭获得不同水平的连续性、协调性护理,满足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的护理需求[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97例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7例血液透析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0.62±5.47)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19例,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透析时间7~15个月,平均(11.25±2.14)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2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3例。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0.58±5.44)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17例,肾小球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19例;透析时间8~14个月,平均(11.21±2.13)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3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2例。2组性别比、年龄、疾病类型、透析时间和文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②年龄≥18周岁;③病历资料齐全、完整;④内生肌酐清除率≤80 ml/min,血肌酐≥133 μmol/L;⑤每周规律性血液透析2~3次;⑥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⑦患者家属均已签署本项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预计生存期<1年;②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③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贫血者;④合并帕金森、癫痫等疾病者;⑤合并肺结核等疾病者;⑥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⑦近3个月存在重大创伤史、手术史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发放《血液透析健康知识手册》,严格遵医嘱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患者下次透析注意事项等。
1.3.2 研究组:①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自我效能干预:a语言劝说:护士以集中授课、床旁指导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透析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效能理论概况,多与老人聊其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其继续自己曾经放弃的爱好,指导患者每日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b亲身体验:指导患者每日记录自身活动,参与购物、家务以及集团活动,每日外出散步,与熟人、朋友或亲人见面,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c情绪反应:对于治疗期间表现优异的患者,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安慰、赞扬,帮助患者树立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d其他: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护士应搀扶其每日进行聊天等锻炼,每次30~60 min,期间注意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积极寻找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利用电子显示屏幕、电视闭路系统、医院网站等向患者推送血液透析自我效能干预的方案。②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a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护士等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内成员均为受过专业培训、工龄在5年以上的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月上门访视1次,共计随访3个月。b心理护理:护士综合患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情等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积极向患者总结以往预后良好的血透案例,增强其继续治疗的信心。c生活指导:严格控制体重,限制盐、水等物质摄入分,防止水肿,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散步、太极拳等,强度以自身耐受为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每日应定期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30 min内不可进食,不可按摩注射部位,不可剧烈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d保护动静脉内瘘:指导患者扪及动静脉吻合处,以听诊器听诊,如果出现杂音消失、震颤、触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分界值是50分,轻度在50~59分,中度在60~69分,重度>70分,得分与焦虑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6]。(2)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分界值是50分,轻度在50~59分,中度在60~69分,重度>70分,得分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7]。(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血管内瘘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营养不良发生率。(4)QLQ-C30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包括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性[8]。
2.1 2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心律失常1例,营养不良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QLQ-C30评分比较 分,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实质出现进行性、慢性损害,肾脏逐渐萎缩,甚至丧失其功能[9]。目前我国由肾脏疾病转变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每年的增长速度高达9%[10]。当前,临床对于终末期肾病主要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血液透析在多种终末期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11,12]。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烦躁、焦虑、不安等,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等均带来了沉重负担[13]。
血液透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持生命、缓解病情,而是让患者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均获得全方位的支持[14]。故如何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对于提高透析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分析如下:传统护理模式以口头宣教、发放宣传册为主,忽略了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状况,综合护理效果一般。自我效能干预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Bandure”提出,其核心在于培养个体自我管理的态度及完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将自我管理的培养作为一种行为习惯,可有效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应激[15]。在出院后联合延续性护理,由专业的延续性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生活、动静脉内瘘保护等多方面护理,确保患者在院外仍旧可获得连续、科学、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有一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两种护理模式联合,协同作用,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对照组(20.83%)低(P<0.05)。表明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如下: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患者合理休息、合理饮食、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督促患者养成科学、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内瘘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在自我效能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访视,督促患者在院外仍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行为,对于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后QLQ-C30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表明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分析如下:自我效能干预的主旨和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患者行为习惯、加强行为控制等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自我效能干预与患者获得语言性劝说、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情绪、生理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激发患者积极性、主动性,自发性的纠正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延续性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患者出院直至家庭提供连续性、协调性的护理服务,打破了传统护理的局限性,满足了患者出院之后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求。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院外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纳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