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炎忻,韦林华,陈立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国内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1],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在进行全球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同时,需要大量海外服务人员。目前,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何助力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来满足其对人才供应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中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中明确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因此,在深度校企合作与产业融合发展中,高职院校在服务国际性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校企合作内涵应包括国际市场服务的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服务、中国企业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与发展等内容。
随着中国制造与中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引进我国的先进工程制造技术,更多的中国设备销售到了国际市场,海外市场不断开拓。初期主要依靠由中国企业派出的常年在国外提供营销和技术服务的人员组成的排头兵,为全球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
当前,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在人力资源上面临以下考验:一是落地国本土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技术标准不同或教育背景和培训条件制约,当地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数量上远不能满足企业国际市场服务的人员需求;二是若完全依靠国内人员承担技术技能工作,不仅经济成本过高,还面临企业本地化的难题,如对当地市场、风俗、文化认知上的阻碍;三是落地国的服务人员因对中国企业缺乏深层的了解和企业文化的认知,会极大影响国际市场中国企业的市场和形象。
随着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日渐扩大,除了国内本土支援国外市场的人员,那些经过良好培训的本地的外籍服务人员扮演的角色将日渐重要,他们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凭借对目标国市场的深度理解,熟悉目标国的特性需求,能够提供及时的服务响应。他们将执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贯彻企业生产、售后过程中的标准规范,分享企业文化,体现和维护中国企业形象,拓展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回报。
目前,相对于中国企业大刀阔斧的国际化前进步伐,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明显滞后。中国对应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海外输送和支持力度脱节,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上客户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缓慢和国际市场本土化服务的脱节,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遇到了瓶颈,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受到影响。
针对服务于国际化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高标准的师资培养和统一认证是先决条件。包括海外教师在内的师资培养和认证系统标准化,是企业文化传承和产品、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是全球技术支持培训体系的基础,也是保证全球技能人才进行统一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明确了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关系与责任,阐明了企业国际化战略中,中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探索和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而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海外本土化人才的新要求,使国内外校本教师和企业师资的培训面临巨大挑战。培养人才,师资先行,所谓“名师出高徒”。对海外本土化师资的综合素质的有效认证和培养,是海外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是培养海外本土化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一步,因此,对探索基于企业需求的、全球共享科学合理的专业师资认证标准和相匹配的师资培训体系标准的开发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4]。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助力海外师资、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2002年就启动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海外营销、海外并购和海外生产,在全球建立了9个分公司,在印度、波兰、巴西、阿根廷等4个国家建立海外制造基地,在13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00家经销商,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业务覆盖率达到85%。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与柳工全面合作,启动广西优质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伴随计划。柳职院与柳工唇齿相依,同谋划、共发展,走过了从“培养走出去的人”到今天“走出去培养人”的历程,有力支撑了柳工全球服务升级。
在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中,双方融合优势资源,柳工将国际事业部培训中心整体迁入柳职院,与学校共建国家示范生产性实训基地——“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以下简称“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以“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全球分中心为依托,实施教师分级认证,探索构建国际共享型教学团队,联合构建了教师培训认证体系,2019年分步启动了全球分中心培训师、沙特卡坦尼学院教师、国内合作院校订单班授课教师的分级认证培训。2020年4月,国内合作院校订单班授课教师培训认证工作在柳职院顺利启动,首批8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未来,校企将深入研究企业培训师、全球合作院校教师的共享交流机制,着力构建一支校企专兼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教学团队。
2018年,应沙特卡坦尼大学的邀请,以帮助其申请教师等级认定的人员提升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达到相应的等级认定标准要求为契机,柳职院依托“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开发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一系列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
在海外教师培训方面,根据对象和技能项目任务的不同,进行了丰富的培训模块包的科学规划、合作构建、甄选完善和培训。总体来说,培训内容体系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机械的柴油发动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底盘、工作装置(机械)等领域的知识、技术与检修工艺,以及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驾驶操作和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专业技能的培训项目涵盖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重要零部件或者装置的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的实践训练,包含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领域包括工程机械的柴油发动机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液压系统检修、电气系统检修、底盘检修、工作装置(机械)检修,以及维护保养和驾驶操作等。
第三,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主要是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四个模块:一是职业教育理念模块,包括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教学方式。二是教学设计模块,涉及人才培养规划、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进度表、工作页、项目考核标准的编写。三是教学方法模块,是培训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四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模块,包含关于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使用、微课和课程资源包等教学资源的开发等。
由于培训系列课程包含专业领域很广,涉及的工程机械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是一个随着产品技术更新而需要不断迭代完善的系统,因此,在海外师资培训中,可根据具体机型和产品的需要进行培训内容选择,也可以根据所需的师资培训对象,进行某些特定的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或教育教学能力的单项培训。而更为重要的是,培训系统根据认证等级不同,在每一个等级对应的培训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面深浅和难易程度不一。
在海外教师认证体系方面,构建了分级认证、科学测评和校企共同认证的完整体系。考评形式有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理论知识单独安排考试,采用卷面评分。实践操作和教学实践整合,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考评,考评采用指标评价的方式。考评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教学实践三方面。
第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电气、液压、底盘、机械、维护保养、驾驶操作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常规知识、生产实践与技术管理一般常识等。
第二,实践操作职业技能考试包含工程机械的柴油发动机及其电控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底盘、工作装置(机械)的检修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维护保养和驾驶操作等项目。每个项目的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素养、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等。
第三,教学实践包含:一是教学材料,学员需要在教学考核前将教学设计、教案或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材料交给考评人员进行评价。二是教学过程,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选定的课题,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考官和学生作为学员的教学对象,参与对学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三是教学提问,考官针对学员的教学过程进行提问或交流,评价学员的教学能力。
培训结束后,由考评人员对学员进行统一考核。每位学员需要独自完成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考评两部分内容,沙特卡坦尼学院师资等级认定考核内容见表1所示。
表1 师资等级认定考核内容
针对海外教师的培训和认证,在海外方面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外环境的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的差异及受训对象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二是国外对国内标准输出认可度的挑战,包括在对认证范围的通用性和培训的科学性的认同上。除此之外,包括海外办学的诸多国际合作项目,亦深受国际间政策、外交、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国际形势的影响。
虽然如此,柳职院仍在极力推动合作办学项目中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的开展,并从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5]中提到:“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这给予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很多启发。
对于海外教师培训认证活动,应纳入到国际产教融合平台下师资团队建设的重要一环来开展。将海外师资、企业培训师(产业教师)、高校职业教师整合为同一平台下的师资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以达到“1+1+1>3”的效果。可考虑优先在国内校企双方中完善师资的互评互培、统一认证,科学有效地建立师资共享平台,再将平台的范围扩大至培训认证的海外师资方面,以同一框架、同一体系、同一标准为指导构建师资团队。
建设产教融合平台下院校与企业师资的共享平台,是助力学校和企业共同进步、互助共赢的有效方式,其中,师资共享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是重点。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与企业的售后部门、培训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增加职业院校老师职业技能锻炼的机会,达到提高师资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可利用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的集聚优势,为企业培训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高质量地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伴随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国中,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语言和基础教育水平都不尽相同,行业、产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但是,针对“出海”相关机构或组织的海外师资培养,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探索建立一个健全的海外师资培养指导体系。在此基础上,再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区分不同大类行业、产业,构建一个完善的、能够覆盖各国各层次职业技能师资的培训体系,以充实、细化、丰富技能师资培养的模块任务、培训项目等具体内容,即在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不同行业和专业需求,构建对应丰富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包。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培养海外师资要突出培训项目的设置,通过培训项目来衡量并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能力与综合素养。
认证,是一种信用保证形式。师资认证指:受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个人具备某种职业资格或是所提供的教育、技术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评定活动。因此,从提供认证的角度涉及两个问题,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和接受认证的对象对认证本身的认可度。可见,对于海外师资的认证标准需要特别细致打磨,经历推广、反馈、修改、更新、再推广的循环过程,使其不断完善,让标准认证从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乃至更大的范围得到受众的认可。另外,师资认证标准输出作为国企、教育甚至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应该充分考虑文化、语言差异造成的影响,重视跨文化、跨语言沟通中的自身形象,也需要不断科学完善认证标准。
文章以“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开发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一系列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为背景,对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项目体系的一系列实践进行了探索,收获了中国职业教育结合企业进行海外办学机构师资培训认证的宝贵经验,这是一次师资培训、校企合作、高职国际化三大领域的跨界实践,国内还少见相关研究。本研究虽仅在工程机械专业范围内进行探索,但结合国家政策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对中国职业教育其他专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借鉴,具备一定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