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龙,闫兵兵,王耀辉
(江苏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634)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江刀”,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味道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由于过度捕捞,刀鲚资源迅速减少,其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突破1 万元/斤。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农业农村部﹝2018﹞5 号文发布《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自2019 年 2 月 1 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由于其重要的生态效应和可观的经济价值,刀鲚开发性保护利用成为了热点,许多研究院所和养殖企业对刀鲚的人工繁育养殖技术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出苗率及鱼苗成活率还很低,苗种品质差,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养殖。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刀鲚的亲鱼培育、孵化和苗种培育阶段入手,采用生态仿生技术有效提高了苗种质量,现将主要技术关键点总结如下。
池塘面积宜为1 300~3 300 m2,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 2.5∶1~3.5∶1,池塘坡比 1∶3~1∶4,深度 1.8~2.0 m,土质底,底层淤泥厚度8~12 c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且进水口设在池塘最高处,进水口管口用双层120 目的筛绢网包扎,防止其他的小鱼、小虾等敌害生物进入刀鲚种鱼培育池内;排水口设在最低处,排水口排水管用双层20 目筛绢网包裹,防止刀鲚排出。刀鲚种鱼培育池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有条件可以增加纳米盘微孔增氧机及发电装置,动力配备0.35~0.5 kW/667 m2。冬季可以搭建一层或双层钢架式中空白色塑料薄膜大棚,棚高2 m 左右,可拆卸。
排干池水,清除表层10 cm 以上淤泥或曝晒15~20 d,修整池埂,翻耕池底,使有机物氧化。放养前 15 d,用生石灰 0.10~0.15 kg/m2全池泼洒,带水消毒7 d。
池塘放鱼前5~7 d,池塘加水0.5 m,施用经发酵、腐熟后的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用量20 kg/667 m2,肥料来源应符合NY 884 的规定;5 d后再逐渐加深水位,并每次施复合肥2~3 kg/667 m2进行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 cm。
种质应符合GB/T 34730—2017 中刀鲚亲鱼的规定,规格整齐,体表银白色,游动敏捷,无病无伤,检疫合格,投放密度1 000 尾/667 m2。
每隔10~15 d 向培育池投放糠虾、米虾、鲮鱼苗等饵料生物,投放前用30‰食盐溶液浸泡5~10 min。体长 0.6~1.5 cm 饵料虾投放量 30~50 kg/667 m2;体长 1.5~2.0 cm 鲮鱼苗投放量 50~70 kg/667 m2。
产卵前1 个月,当水温18 ℃以上,进入种鱼强化培育阶段,改为用粗蛋白≥45%、粗脂肪6%~8%的膨化料,另添加2 g/kg VC、1 g/kg VE 拌料投喂,促进产卵。同时适当投喂生物饵料,便于后期人工收集受精卵,避免饵料鱼虾过度影响受精卵质量。
刀鲚全生态化繁育技术主要采用人工强化培育措施,促使种鱼在培育池自然产卵、受精,然后进行人工孵化,避免了人工催产繁殖引起刀鲚种鱼因应激大量死亡和人工催产时性腺成熟度不够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后期苗种培育成活率。
开启刀鲚种鱼培育池水车增氧机形成水流,逆水流方向放置一个直径3 m,底端封闭的120 目漏斗形网袋,使其开口正对水流方向,每4 h 收卵一次,经多次漂洗受精卵后放入孵化缸内孵化。
在直径45 cm、高75 cm 的玻璃钢或不锈钢孵化缸等孵化器内流水孵化,孵化水温22~25 ℃,并及时吸出死卵。
采用温室水泥池育苗,温室长68.0 m,宽15.1 m,顶部盖有厚度0.12~0.16 mm 的薄膜和透光率90%的遮阳网。温室内建有水泥育苗池20 个,单个池面积30 m2,池深1 m,养殖水体保持水深80 cm,水处理池2 个,浮游动物分级筛选强化培养池3 个,放置直径1.5m 卤虫孵化缸3 个,曝气增氧和控温设备齐全,进、排畅通。进水口管口用200 目双层筛绢网包扎,排水口排水管用40 目筛绢网包裹,排水口设置溢水口控制水位。
3.2.1 池子消毒 加满池水,放苗前10~15 d,施用有效氯含量50%的强氯精10 g/m3进行全池浸泡消毒处理,2~3 d 后排干池水、清洗备用。
3.2.2 注水 刀鲚苗种下池前5~6 d,加注经筛绢网过滤的新水,新水经水处理池沉淀、曝气增氧处理,溶氧含量6 mg/L 以上,水温控制在23~26 ℃。
3.2.3 生物饵料培养 生物饵料采用露天池塘培育,在刀鲚苗开口前20 d 将池塘整理、消毒到位,在开口前7~10 d 加水到位,然后在露天池塘肥水培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肥水培育方法参照1.3。投喂前7 d 用1.0~1.5 kW/台水泵把露天池水抽入300 目筛绢网制成的40~50 m 浮游动物采收网袋内,用120 目筛绢网过滤,滤液倒入浮游动物强化培养池内,每立方米水体用小球藻1 mL、酵母菌干粉0.5 g 进行营养强化。温室内人工孵化卤虫,孵化盐度26~30、水温25~28 ℃,光照40 umol/(m2·s)。
调节培育池水温,使受精卵孵化水温和养殖池水温相差±1 ℃即可投放。水花苗放养密度为1 万~1.2 万尾/m3。
放苗后3~5 d,用300 目筛绢网在浮游动物强化培养池内捞取浮游动物,用120 目筛绢网过滤原生动物、草履虫、轮虫卵和小型轮虫等投喂;投喂10 d后采用80 目筛绢网过滤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并每天傍晚加投一次卤虫无节幼体;投喂20 d 后采用40~60 目筛绢网过滤枝角类和桡足类投喂,并每天傍晚加投一次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时,每100 万尾鱼苗每天投喂饵料生物0.10~0.15 kg,到1 cm 时每100 万尾鱼苗每天需饵料生物1.5~2.0 kg;每天白天投喂量为当天投喂量的40%,晚上依据鱼苗趋光性,在弱光灯下投喂当天剩下的60%。
培苗期间每天开始投喂前,先用虹吸管吸污,并依据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定期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调水。
采用生态化培育刀鲚种鱼,生物饵料丰富,原料丰富廉价,培育成本低,活体生物饵料丰富,不宜死亡、坏水,并且随时都可以摄食,有效保证了刀鲚种鱼的饵料,提高产卵的质量。
通过人工调控刀鲚种鱼性腺发育,能自然产卵受精,在人工收集受精卵时又不伤害种鱼,解决了刀鲚“出水就死”的繁殖难题,并且一条刀鲚种鱼可以重复用于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