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池塘面积5~20 hm2均可,池塘深度2.5 m,水深要求2 m 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公顷水面配1.5 kW 叶轮式增氧机3 台。
在鱼种投放一个月前进行池塘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10~20 cm,保持一定肥力,并对底泥进行曝晒翻耕,然后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消毒或带水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加注池水,池底水位保持5~10 cm,在池底均匀挖小水坑,将生石灰放入水坑中溶解,及时趁热向四周泼洒石灰浆,确保全池塘泼洒均匀,生石灰用量一般为750~1 150 kg/hm2。带水清塘消毒:池水深度保持在30~50 cm,生石灰用量2 250 kg/hm2左右,将刚溶解的石灰浆趁热向整个池塘均匀泼洒。
清塘消毒7 d 左右,将池塘老水排出,加注新水,水位至40~50 cm,加注新水时,一定在入水口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或鱼卵带入池塘。
定期检测水质。4—6 月,每周检测1 次,7—9月,每周检测2 次。主要检测水温、溶解氧、pH 值、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以及悬浮物等指标。溶解氧正常保持在5 mg/L 以上,pH 值为6.8~8.5、透明度为40~50 cm、氨氮低于0.8 mg/L、亚硝酸盐低于0.34 mg/L、悬浮物低于10 mg/L。
水质调节方法。前期4—5 月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 m 左右,每 4~5 d 注水换水1 次,每次换水15 cm 左右,透明度保持在35 cm 以上;6 月保持池水 1.5 m 以上,7—9 月保持池水 2 m 以上,2~3 天注水换水1 次,透明度保持40 cm 以上,每10~15 d 泼洒1 次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前期以EM菌为主,中期以光合细菌为主,后期以池塘底改制剂为主。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通过巡塘可以将投喂、水质、水温、气温、溶氧量、注水、增氧、鱼类吃食和活动情况等日常工作都记录在案,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养殖生产情况,可及时发现鱼类发病,以便做好预防和精准治疗,有利于监测水质情况,进行水质调节改良,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浮头泛塘。还有利于积累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4 月底用亚甲基蓝2~3 mg/L 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续2~3 d,进行杀虫;5—9 月每月用15 g/L 的生石灰和0.1 g/L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 次,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发生细菌性疾病可采取内服外用方法治疗,内服方法是采用药品拌料投喂,主要药品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等,使用抗生素注意不滥用、不过量,保证休药期。外用治疗方法主要是用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剂预防。秋季池塘水温变化大,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应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降解水中亚硝酸盐。
水质过肥,水中水藻大量繁殖后死亡,造成水质突变水体缺氧,池塘鱼因缺氧大批死亡。
在秋冬季池塘水温突变,细菌分解作用停止,池水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大量鱼死亡。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在注水换水时极易把污染水源注入池塘中,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池塘出现批量死鱼。
有的养殖户在预防或治疗鱼病时,盲目增加用药量,不仅增加用药成本,而且危害鱼类健康,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8 月水温高易发生缺氧浮头,可以把套养的鲢鳙分批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鲢鳙夏花,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也为下一年套养鲢鳙做好鱼种准备。10 月开始分批捕捞斑点叉尾,上市销售或进行加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