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学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
在学生的眼里,我们是“神圣的老师”;在自己孩子的心中,我们却又是“普通的家长”。多重身份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任务的艰巨性。曾有老领导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身为教育者,总不能“教好了别人的学生,而忽视了自己的娃”。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父母之心,人皆懂之。静下心来仔细回想:我们和其他学生家长也都有许多同样的经历——竭尽全力养育孩子,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身体健康操碎了心,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绞尽脑汁,为孩子的特长发展寻师问友,为孩子的成家立业倾注了所有心血……这,所有的伟大计划和无私行动,都来源于浓浓的“家庭味”。
大家都知道:身体不好即废品,学习和生活都会索然无味,内心脆弱,意志不坚强,其他一切将归于“零”。我始终觉得,身体健康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即使没有超人的文化学识,只要有一副健朗的身体,同样可以去打拼未来、同样可以去创造幸福!有人曾打趣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时间锻炼身体,那么他一定有时间去生病!”
以爸爸为例:在孩子眼中,爸爸天生就是运动王子、运动男神。我们要做好爸爸,必须改掉抽烟喝酒、玩手机、打游戏的坏习惯,至少练就一项体育技能,有一颗勤于运动的健康心,劳逸结合,统筹安排,坚持每天定时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努力实现“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目标。以此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影响我们的家人,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帮助孩子树立健康意识。让“健康味”伴你左右!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中有烦恼、工作中有压力、交际中有矛盾、情绪上有波动……这都是挺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心里的怒火怨气、抵触不满、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带回家庭,更不能宣泄到孩子身上。我们要善于调适心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平常心和上进心,尽量向家人,尤其是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家庭里,我们必须尊重、善待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孝敬父母、疼爱家属、呵护孩子、关爱自己。我们还要明白: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平等和谐,没有矛盾纠纷、没有争吵打闹,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就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安宁温馨。有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家庭就是幸福的港湾,生活自然就稳定幸福,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更健康。
我们曾苦口婆心地提醒过学生家长:“好孩子是陪伴出来的。”作为教育者,请大家反观自己:我们可曾提醒过自己?我们自己做到了吗?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我们都得转变观念,改变思想。该陪伴家人、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得把肩上的包袱暂时“松一松”“放一放”,让自己的内心暂时“空一空”“闲一闲”,每天尽量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写作业、下棋、跳绳、爬山、散步、逛街购物、骑车游玩、家务体验、走亲访友、观光旅游,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关注身边时事,交流思想、放松心情……这些都是高质量的陪伴方式。有了真诚美好的陪伴,孩子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成长路上就能有更多美好的回忆。让陪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学校,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我们开心工作的乐园,是我们快速成长的沃土!”因此,我们得感恩学校,主动服从学校的管理与安排,与同事和睦共处,与家长平等交流,与学生互动交融。要心怀梦想努力拼搏,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学习,勤奋工作,务实创新,争当有“学校味”的教育先锋。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但每个人也都有不足,甚至还有缺点或者缺陷。因此,有人曾打趣说:“最完美的人是神仙,而不是凡人。”我们要牢记这样几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记恨别人,就相当于自己折磨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和同事、和家长、和学生,都要保证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本质是珍惜缘分、宽以待人,以开阔的胸襟和善良的眼光,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欣赏,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性格就不再急躁,我们的心情自然就会愉悦、舒坦;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心里就不再有猜疑和嫉妒,我们的工作自然就会轻松、平静;有了这种境界,我们的生活里就不再有打骂声、争吵声和埋怨声,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充满阳光、一片欢歌笑语。
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将观点凝练在了《家长会上教师说话有“三忌”》这篇文章中。
“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牌”,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微型社会。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整体规划班级文化建设。把劳动、科技、体育、书法、象棋、阅读、舞蹈等特色发展项目融入班级建设,确定班名、班训、班规、班歌、班级口号、班级名片。一定要带领孩子们一起精心构思,营造和谐奋进的集体氛围,自创特色的班级文化,集体商定班级制度,争取把每一面墙、每一张课桌、每一把椅子都变得干净舒适、温馨雅致。
班级建设还需要我们的智慧管理。班级事务“精打细算”,合理分工,巧妙引导,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借助班级的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家长群体其实是一个智囊团。我们要结合学校设立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把家长请进校园帮班级做事,尤其有特长技能的家长,更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和引导。有厨师绝活的,请来示范“做包子、包饺子、擀面条”;有手工编织技能的,请来当手工辅导员等。想方设法给家长提供机会,让他们把特殊课程带入校园、带进班级,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学习课程,在家校共育中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如果我们能够把家长请上学校舞台,唱歌、跳舞、讲故事、秀才艺……对学生的鼓励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家校联动的有效合作自然能够拉近家校距离、增进家校情感,同时也避免了教育中教师唱独角戏,变教育的“单打独斗”为教育的“多管齐下”,多方育人、全员育人,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善于组织一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心灵激荡、个性飞扬。可以根据学生年段特征,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老师策划引领,家长后勤保障,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家长和孩子一同体验。
开州电视台多次播报我校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下面与大家分享部分镜头:野外登高生存训练、红红火火过大年、滨湖公园徒步行、我是生活自理小能手、触摸春天、参观博物馆、龙珠茶基地采茶体验、走进临江香绸扇、走进三和竹凉席、走进温泉仙女洞、走进长沙橘园、参观污水处理厂、走进气象局知晓气象知识、走进赵家工业园区、畅游湿地公园、缅怀刘帅、跳蚤市场活动、敬老院“敬老爱老送温暖”活动、儿童福利院关爱行动、医院“我是小名医”体验活动、税务局“一日税官”体验活动等,促使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尤其是“互换空间、易子而教”的家庭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更具有挑战性。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互换家庭,体验1个星期。我们的教育有了“活动味”,学生的学习自然乐趣多多、收获满满。
结合学校的整体要求,我们坚持“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家长评”多元评价、全员评价,严格落实“日评—周评—月评—期中评—期末评”。家校携手共同激励,让多元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自律、自主的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真实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或进步,包括参与活动的各项材料、影印件、照片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多元互动评价,引导孩子正确规划未来,为孩子留下美好的成长回忆。
关注时事新闻的老师们都很清楚,上至教育部、下至教委,都多次下达了“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因为,祖国迫切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我们作为基层教育者,必须率先行动,把劳动教育落细、落实。建议整体构建劳动实践方案,分段、分时、分层来落实劳动教育:“家务劳动天天练”“班级事务人人管”“校级劳动周周干”。并引导学生采用文字描述、照片记录、视频分享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实现家校配合,严要求、共执行。比如,家庭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备菜煮饭、洗碗拖地、洗衣收拾、端茶递水、上街购物等,为家人分担任务,践行优良的家风家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培养责任担当意识。班级内:教师具体指导,实行包干负责制,责任到人,轮流体验,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校级任务:学校统一策划与布置,一、二、三年级负责整个校园的卫生打扫、植物养护;四、五、六年级到学校周边、社区街道进行环保宣传和保洁行动。每次活动都由正副班主任做具体指导,部分家长协助,校园保安跟队护送和维护秩序。寒暑假还可以组织“文明小义工”行动,要求学生在自己小区或邻里社区街道,每天坚持30分钟的小义工劳动。
“家务劳动主动分担”—“班级事务轮流包干”—“校级劳动分层体验”,让这种“劳动味”入脑入心,学生的体验更真实,成长更稳健。
作为普通的教育者,我们的成果会有哪些呢?教育实践的路上,我们肯定都有很多以小见大的教育思想和独特做法,我们最好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经验保存下来,让我们的教育富有“成果味”。
撰写什么呢?怎样撰写呢?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小经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阅读,哪有书香”。作为教育人,每天都在和“书本”打交道,特别是近几年,开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远坤大力提倡:我们应该养成“与书为伴”的好习惯,“学习—研究—运用”,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坚持阅读各种教育专著、报刊,与名家对话,领悟作者的写作点,学习写作方法,揣摩写作技巧,模仿写作结构,领略写作风格。书读多了,我们自然会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课堂,以教育者的情怀感受世界;让心灵飞翔,拓宽眼界,增强教育使命感。
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场持久战,没有思考就没有成果。“怀揣虔诚之心,头顶勤思之脑,挥舞勤劳之手,稳迈矫健之步,干好每天平凡的工作。”向领导请教,与同事商榷;向专家请教,与名师过招;向学生请教,与时代较量。新时代的教育不能蛮干,需要实干、肯干、会干、巧干,更需要智慧干。勤于思考、凭良知做事。专家曾说:只有做得真实,才有写得精彩,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精益求精。反观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审视我们的教育行动和策略,然后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三思而后写”,一定会成大文章。
随时随地记下写作素材和灵感,做想写、敢写、会写的有心人。善于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用心用情捕捉灵感。哪怕闲聊、散步、做饭、洗漱,只要想到了写作点,就要迅速记录下来。如果时间仓促,可以把关键字词迅速录入手机保存下来或者写在笔记本上;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写出完整的思路或者提纲,积累素材,形成写作资源库,便于写作。不受束缚畅所欲言,让新作迅速出炉。开始可以不去顾及写作的质量,不受外界任何干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思所悟全都倾泻出来,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让初稿快速成形。其实,不论教哪个学科的,不论是否当了班主任,我们身边肯定有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不要有畏难情绪,可以先尝试写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写教育故事。
记得那年,我班有个转学来的北京娃,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经常帮我拿教具、改作业。有一次,他到办公室来找我聊天,居然悄悄对我说:“魏老师,你的作业还没有做,数学书还是崭新的。”看似冒昧、也很斗胆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学生眼里的事实、内心的疑惑。
我创作的《黑板擦,魔力擦》2017年发表于《当代教育家》,也是源于最常见的学生帮忙擦黑板现象,记录了一位学生从胆小变得自信的过程。
在某次家访过程中,孩子奶奶端出苹果请我吃,无意识说出了孙子从不吃水果的秘密。我顿生灵机,要和孙子比赛下跳棋,规则是“赢了吃大块苹果、输了吃小块苹果”……无论结局怎样,是输是赢都得吃苹果吧。那天,奶奶破天荒地看见孙子吃水果了,感激的喜悦溢于言表。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写作素材等着你去用心重拾、提笔创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看了又看、改了再改,换个角度多元修改。时间紧就“热处理”,趁热打铁及时修改,一气呵成。时间宽裕就“冷处理”,把初稿搁置一旁暂不管它,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细细品读,修改调整,让文章更加丰润。如果你的文章需要理论来支撑,可以裁剪修补合理加工,适当引用再创造,做一名智慧型的创作者,这更适合写作新手。把人家优秀的言论、经典的名句引用过来,融入自己的文章中。或许,自己的写作点就会闪亮起来。特别注意:合理引用绝不是原本抄袭,要把握好参考的尺度。
好文章必须有吸引人的题目来打动编辑的心,吸引读者的眼。我们要广泛收集投稿途径,研究杂志刊发栏目及方向,有针对性投稿。比如,班主任工作感悟和经验分享就投递《德育报》《新班主任》,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投稿《名师研究》。
记得有一次家长会发言稿,我以《爱你,要商量》为题,2016年发表于《井冈教育》;一篇教育随笔《激发孩子的斗志,让“不一样”的他更闪亮》2017年发表于《新家长报》。
“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走彼路”。“百发百中”的发表待遇,估计写作大师才能独享吧。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这刊不中,再次修改润色,提升文稿质量,再改投其他报刊,永不放弃。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点符号要正确,文本格式要规范,没有错别字,给编辑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是的,写作路艰辛而充实,成果却是快乐而幸福的。
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就正在帮助他们编织精彩的人生故事。”其实,我们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故事,精彩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状态。只要我们把握历史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爱心满满、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做好自我,家庭、工作两不误,学生、子女、自己齐发展。那么,我们就是新时代最幸福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