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天(贵州师范大学)
所谓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其中不仅要多视角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还要适当地分析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学情分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学情分析主要就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判定教学的质量,通过精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生理状况和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指导,促使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学习,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不难发现,我国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主体,大多都是90后、0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新时代的90后、00后,他们对新鲜事物颇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热情与积极性。但不可否认,大学生不太注重对理论性较强的事物进行研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恰恰就极具理论性。因此,一部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度不够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一般来讲,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普遍都会先做其他专业的事情,而往往忽视了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不够重视。以社会多元化发展为时代背景,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是任务艰巨的挑战。
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推进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格外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这一点,我国相关部门和相关高校历年来都在强调。由于受到科技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然而社会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认同程度不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对社会的认同度并不高,长期以来甚至还出现了认同度下降的问题。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等因素,都是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顺利进展的原因。不得不承认,很多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要求愈来愈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程度,这也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
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需求。此时,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都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含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和基础的教学比赛等,当然也不乏各种多媒体课程比赛和评选优秀教案的活动等,这些措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课程教学的改革,并没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思想教学上下功夫,过度重视更新教学方式,对整个教学工作来说极为不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使用了高新科技就算完成了教学改革工作,如此一来也就导致了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形式置于内容之上。另外,部分教师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进行授课的问题,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认知新媒体的运行机制,这样也就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进一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学情现状,并且获得比较客观的学情分析结果,高校就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具体原则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
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情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要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对学生有利的实际需要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学方针进行适当的调整,便于稳定并提高学生整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后,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制定适合其学习和未来人生发展的方案,为学生的人生做好指导。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未知的学习潜力,还要进一步考量学生的道德品质,经过这些分析后,进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提高道德品质素养。思想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学情分析后,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并且通过应用正确的措施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令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学情分析的导向性原则,需要严格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目标进行确定,再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制定发展策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吸引更多的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塑造起较为完善的价值观念。第二,需要把握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素质。何为素质,其不仅包含思想和文化,还有身心因素在里面。素质的根本所在就是思想道德,所以高校和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第三,需要慎重把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校及教师要深层次地把握学生的欲望与兴趣特点,将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的疑惑问题尽收眼底,进而找准学生思维方面的共鸣,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全面性原则为依据,需要创建及完善学情分析体系,合理把握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弄清楚谁是学习主体和学习主体要学些什么内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情分析,坚持以人为根本目标,全面且精准地去考察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在不同的角度上去展现学生的整体情况。值得注意的一点,千万不能仅从单一层面去分析学生的学情,要以开阔的眼光分析每一个学习环节的状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关于学生的判定与评价不应该以单纯的是非好坏来定论,要善于挖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理性地全面地去分析学生。仅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判定,显然不够客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为严格,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超高的实践技能,这也就意味着现代社会不希望高校学生沦为学习机器,而是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塑造起良好的心态,并且练就专业的职业素养。
到目前为止,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班授课模式。综观众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便可发现大多高校都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种大班授课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认知结构。由于专业的不同,也为高校针对性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情分析的根本,就是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给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而得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学生个性的形成往往都会受其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影响。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将会面临的思想困惑亦不同。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和个人受教育经历的不同,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具备独立的特殊个性。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和秉性差异,也就会导致其在学习、知识储备过程中达到的程度和效果有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个体上的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教学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要严格遵守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学情分析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将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融合其中,这样有助于顺利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
层次性原则就是指对分析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找出其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将不同阶段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将学生关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状况依据结构进行分析,仔细研究不同阶段的层次,以及各种层次之间的关系,将其进行充分结合,便就可以形成一个层次颇为明显的学情分析体系,最终取得更为合理的学情分析效果。层次性原则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前在层次”,在这个阶段比较重视对学生过往背景的追究,积极去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看法,以及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进而从根本上去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细致观察。第二个阶段即是“现在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总结学生现阶段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精准把握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起源点,合理掌握学生现阶段学习实际状况,其中包含学生的情感认同,以及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总体而言,即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加大力度挖掘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程度。第三个阶段即是“潜在层次”,这个层次对学生状况的评判比较重视,在积极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进一步预判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
可行性原则是指整个分析学情的过程都要切实可行,不仅要最大限度满足学情分析的需求,还可以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这是学情分析顺利开展的动力,更是保障学情分析真实性的关键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挥而就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产生影响。首先,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现有的学情进行细致分析,不仅可以从身心素养方面分析,还可以在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素养方面下功夫。其次,要对学生的潜在状态、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进行了解。随后,还要进一步区分难测性隐形内容和可测性显性内容。一般而言,若是比较容易实施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分析,就属于可测性的显性内容;若是学生的情感认同分析及价值观分析过程难度较大,就属于隐形分析。
对于个人而言,在不同的成长时期会分别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和社会的影响,其中家庭影响甚是关键。家庭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有着启蒙影响作用。家庭成员的学识背景、价值观念和人生经历等都能够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甚至还会影响其一生。学校则不相同,是系统性的教育组织,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念和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影响之下,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决定性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对学生的思维和处事风格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深度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科学分析学情,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学习发展计划。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谓是丰富多样,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非知识储备莫属,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毋庸置疑,能力永远都要以知识为基础,一旦缺少大量知识的支撑,各种思想活动和情感活动也就无法继续开展,而能力的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是相同的知识,在不同学生的学习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后,还要分析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情分析需要展现出各个专业的不同诉求,每一个高校学生对人生的规划都有所不同,为了促使学生收获更好的前程,就应该借助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力量,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与技能,以便于可以为其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里,在这一背景中,人与人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整体,人和人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关系,这个整体和社会环境之间保持着交互关系。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其发展中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这些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都具有共性特征。在时代发展的脉动中可以摸清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更深一步地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的模式,这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学情分析必须得坚持共性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坚持共性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适当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的规律性实质上就起源于个性的普遍性,大家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尊重个性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过度同质化,而需要秉持着“求异”的原则,这样才会更加助力于高校学生的发展,从而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之所在,就能够预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将重点放在个性分析中,但是个性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地研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师的能力。在做分析个性之时,也必须要在其中找到共性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需要,指的是主体对自身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空间的一种依赖特征与需求特征。人之所以进行各种活动,实则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才得以进行。主体一旦认识需要后,就会借助各种动机形式去不同程度地支配人的各种行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都大有不同。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要,而最高层的需求则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层需求有所满足后,才有精力来实现高层次需求。诚然,也不排除多个需求共同存在的状况,但即使存在多个需求,其中也只能有一种需求占据主导位置,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和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遵循着这种规律。一旦高校学生的基础生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并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高校学生拥有着超高的求知欲,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蓬勃朝气,他们对一切未知的知识和世界都想进一步探索。除了学好自身的专业外,他们亦渴望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期待能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收获愈加丰富的知识,进而加深其自身对社会的充分认知,早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在课堂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把握学生的每一个兴奋点。与学前的学情分析开展比较,如学前学情分析过于静态,则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情展现自身的主体性,在课堂中积极参加到与教师的沟通活动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多种多样,除了参与状态之外,最为明显的就是情绪状态了,例如投入课堂的积极性、课堂学习中的表情变化以及神态上的改变,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其对现有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基于此,高校学生比较注重观察现实,更想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收获大量高价值的信息,并且可以将其迅速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就是教师队伍,所以高校一定要做好对本学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只有从根本上增强教师对本专业的认同度,才可以令其在学生面前发挥出榜样性的引导作用。当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了自身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度后,其就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后续教学工作,从而为努力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度而奠定基础。高校可以从培养教师思想道德素养与专业学科能力的角度出发,定期为相关教师组织培训活动,倡导教师要以端正的教学态度,以更为深邃的学识与思想去感悟学生。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在提高教师的认同度后,也不要忽视提高在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视程度。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学生从来不缺席专业课,但是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类的大课却时常有旷课或者迟到早退的现象。这也就不难看出,高校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对思想政治课程这一类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就是公共基础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偏低。所以,一定要增强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认同度的重要方式。另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文社会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全面贯通。若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需要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优势特点,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令学生可以放下心里的芥蒂全心全意去学习。
增强教师现代科技素质的前提,需要教师具备拥有崇高的职业素养。相关教师应该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状况中,将该门课程的知识与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进行相互结合。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参加现代科技素养培训的机会,以利于提高其对现代多媒体的应用素养,最终形成一个完备的基础培养理论体系。对教师的培训主要可分为假期进修和在职培训,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对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的水平与能力。并且还要引导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建立起较强的媒体素养构建意识。但是,一定要注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不要将整体培养的重点放在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其自身主体意识的构建,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令其将外部的要求缓慢地转变为内在动力。另外,相关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还可以更深层次地加强自身与媒介实践者的合作,形成学术与学科之间的完美交流。高校应该主动聘请媒介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学术报告或者是学术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为高校教师与学生讲述现代的媒介手段,为其带来最为前沿的媒介信息。高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兴趣,可以定期对媒体素养水平高或者是进步快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当高校教师紧紧抓住时代的发展潮流后,便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这样不只是会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为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分。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诸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想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对学生发挥出有利影响价值,高校就应当开展好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分析工作,以实际问题为依据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国很多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亟待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学情分析,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以为学生与学校的发展提供高价值的辅助影响,促使其朝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