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红
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541002
随着医疗水平及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承接危重复杂救治的任务也逐步增加。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科室,负责全院各科再生物品的回收、清洁、包装和灭菌等工作。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污染的锐利器械、针头等,其发生锐器伤的风险极高。2009年国家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任务成倍增加,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加大,锐器伤的职业风险增加。
目前国内外对锐器伤的报道很多[1-4],我国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及漏报率处于较高水平[5]。叶海妹[6]对海南省31所医院的调查显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1年内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8.29%。刘海臻等[7]研究发现,消毒供应中心76.21%的工作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其中文化程度低、职称低、实习生、职工、无护士证、环境嘈杂、锐器接触频繁、不知晓锐器危害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来源渠道少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锐器伤受伤部位主要为手部(98.98%),其他部位仅为0.02%。陈梅芳等[8]调查北京市11所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发生率为73.65%,1~<5次、5~10次和>10次的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56.29%、14.37%、2.99%。
1.2.1 回收环节
有研究报道,25.8%的锐器伤发生于回收环节[9]。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到各临床科室收集使用过的再生器械、物品,然后到消毒供应中心做进一步消毒处理。在回收过程中,由于科室未进行规范的预处理,污染的针头、刀片、剪刀及其他锐器暗藏在其中,或未对尖锐器械采取保护措施,由此容易造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
1.2.2 清点分类环节
工作人员将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后,根据其种类、材质、精密程度、结构、污染程度等在去污区进行清点及分类,在清点分类过程中,很容易被暗藏在其中的污染针头、剪刀、刀片等刺伤或割伤。
1.2.3 清洗环节
器械分类好后,要对器械进行清洗。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医院都配置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但必要时仍需手工清洗。在对污染较重的器械初洗时,需使用一定力度进行刷洗,该情况下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风险也较高。有研究显示,这也是整个消毒供应流程中易发生锐器伤的环节[9]。
1.2.4 检查、包装环节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器械清洗完成后,要对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检查、包装。在此环节中,要检查锐利器械的锐利度,查看是否有毛刺,并对锐利器械进行防护处理,对穿刺针等组合器械进行组合包装。这些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锐器伤。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刘小畅等[10]研究了2004年—201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共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1 541.0万例,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202.1万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未来几年仍处于小幅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已达758 610例[11]。海南省一项针对精神病住院病人的研究显示,首次住院病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9.35%,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阳性率为2.6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8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02%[12]。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如被这些病人使用过的器械损伤则可能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疾病。程文琴等[13]报道,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乙型肝炎病毒占首位(46.85%);其次是丙型肝炎病毒(13.99%)、梅毒螺旋体(9.09%)、艾滋病病毒(4.90%)。此外,暴露源不明的占25.17%。
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并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梅毒及艾滋病病毒可经性传播,其特点容易导致感染人员被误解、歧视,甚至影响家庭和谐,会损害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14]。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28~160 d,平均70~80 d,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达2~26周,平均8周,梅毒的潜伏期为2~4周[15],而艾滋病病毒感染后至少1~2周才会出现临床症状[16]。医务人员因锐器伤致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在早期很难确定是否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会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然有研究指出,使用快速筛查的方案可以更早地发现暴露者感染情况,并可通过早期药物干预预防血源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17]。但仍然无法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后长时间面临的心理压力。一旦感染,医务人员的损伤将更加持久和巨大。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医院管理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其工作人员除护士外,还有合同制工人,工人学历较低,专业性相对较差,且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锐器伤在这些人群中发生率较高[18]。有研究显示,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同职称等级间锐器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工人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19]。因此,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考核、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职业安全及专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王庆妍等[20]发现职业安全知识丰富的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低。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可显著降低锐器伤等职业暴露发生率[2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大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快速增长,但工作人员数量没有同比例增长,这势必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幅增加。工作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安全防护意识下降,从而导致锐器伤发生率增高[22]。合理增加工作人员数量,调整工作人员结构,适当延长工作年限,减少临时工作人员数量,将有利于降低锐器伤发生率[5]。
消毒供应中心的烘干机、超声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噪音强度达90~98 dB[23],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可引起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心情烦躁等,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还增加锐器伤的发生率[7]。医院对供应中心机器应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必要时更新设备,合理规划布局,做好噪音的防护工作,尽可能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在回收及清洗过程实行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佩戴完整的防护用品,选择合适型号的手套可降低锐器伤感染率[24]。器械回收时先处理锐利器械,用钳子、镊子等工具辅助清点分类,避免徒手拿、取、移动锐器。与相关临床、手术科室做好沟通,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及时收集到锐器盒内。重复使用的穿刺针应放在治疗碗或弯盘内,不要包裹在纱布及布巾中。
如不慎被锐器损伤,应立即脱掉手套,轻柔并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或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或乙醇消毒伤口。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上报,暴露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员,可在7 d内肌内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0.05~0.07 mL/kg,1个月后追加1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应尽快(最好2 h内)服用阻断药物,首选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在此基础上可加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依非韦仑强化[15];暴露于梅毒,可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此外,还要定期复查监测是否出现感染。在治疗及观察期间应加强心理防护,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损害工作人员心理健康。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损害大,要从多方面着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积极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高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