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端,张立霄,段春胜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急腹症中较常见疾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国内发病率为0.4%[1]。该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儿童,随着年龄下降发病率逐渐降低[2]。新生儿阑尾炎是新生儿急危重症,症状体征极不典型,无特异性,发病罕见,且患儿多查体不合作,故术前极易误诊为消化道穿孔、腹膜炎、肠梗阻等疾病,若延误诊治可危及患儿生命,有报道显示本病若未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80%[3]。故此本文回顾分析邢台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阑尾炎2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儿病初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为4.90%。现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期减少本病误诊情况的发生。
1.1一般资料 本组纳入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新生儿阑尾炎12例,其中男7例(58.33%),女5例(41.67%);日龄6~25(12.8±1.6)d;足月儿11例(91.67%),早产儿1例(8.33%);入院时体质量2.8~4.5(3.2±0.4)kg;发病至入院时间7~24(16.2±0.7)h;入院至手术时间40 min~5(2.4±0.2)h。
1.2症状体征 本组患儿均有呕吐、哭闹、拒乳表现,其中发热10例占83.33%(38.2~38.9℃),体温不升高2例(16.67%);嗜睡9例(75.00%);停止排气排便或大便减少7例(58.33%);腹泻5例(41.67%);腹壁红肿3例(25.00%)。查体:均有不同程度腹胀伴哭闹不安,腹部触诊时哭闹加剧;腹壁发红3例(25.00%);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1例(91.67%),肠鸣音亢进1例(8.33%);右下腹触及包块2例(16.67%)。
1.3实验室检查 查血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13.1×109/L~27.4×109/L),其中10例(83.33%)13.1×109/L~20×109/L、2例(16.67%)>20×109/L;中性粒细胞7例(58.33%)0.75~0.80、5例(41.67%)>0.83;C反应蛋白均升高(21.4~59.5 mg/L)。右下腹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脓液8例(66.67%),淡黄色浑浊渗液3例(25.00%),1例(8.33%)未抽出液体。
1.4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腹部X线和B超检查。腹部立位X线片示:10例(83.33%)有不同程度肠腔胀气,见膈下游离气体2例(16.67%),有多发阶梯状气液平面3例(25.00%)。B超示:10例(83.33%)右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2例(16.67%)因肠气影响探查不清;8例(66.67%)腹腔积液,伴肠管间积液;2例(16.67%)右下腹包块者提示炎性液性包块。
2.1误诊情况 本组患儿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及医技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肠梗阻10例和消化道穿孔2例。本组误诊时间8 h~1 d。
2.2确诊、治疗及预后 本组患儿均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10例术前诊断肠梗阻者,选取下腹正中纵切口,剖腹探查发现肠间脓苔引起粘连,局部肠管明显扩张,形成梗阻,清理脓苔后切除阑尾,理顺肠管,放置腹腔引流。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5 d拔除腹腔引流管。2例拟诊消化道穿孔者,选取下腹正中纵切口,绕脐,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穿孔,切除阑尾,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4 d,无渗液,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8.33%),经局部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异常。
3.1流行病学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以5~15岁年龄段儿童高发,2岁以下幼儿少见[4-5]。因新生儿阑尾是胎儿型阑尾的延续,呈特征性的漏斗状,基底宽,顶端圆锥形,不易发生阻塞,加之新生儿长期处于躺姿吸奶状态,含致病菌的食糜不能长期存留于阑尾腔内,且新生儿可从母亲体内获得抗体,综合以上因素使得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极低[6]。据报道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为0.04%~0.20%,占全部阑尾炎的0.04%[7],且男性患儿约为女性的1.0~3.5倍,若未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80%[8]。本组男7例,女5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与上述报道结果相符。
3.2解剖及病理 阑尾是位于盲肠后下端的细长管状器官,其在胚胎期发育到第4周时中肠发生弯折,顶端逐渐形成锥形突起,后尖端逐渐退化,于胚胎第8周时发育成阑尾[9]。新生儿阑尾炎术中观察发现阑尾壁薄,淋巴滤泡增生不明显,基底部较宽,末端较细,呈圆锥漏斗状,大网膜发育不良,长度一般为2.5~3.0 cm[10]。新生儿阑尾炎的发病原因与病原菌入侵、阑尾腔粪石堵塞、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和阑尾张力过高有关[11]。复习文献发现,新生儿阑尾炎病原菌入侵途径包括肠腔直接入侵和经血液循环入侵,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等[12]。
3.3临床特点 新生儿阑尾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进行性腹胀、呕吐、发热、拒乳、腹部拒按、易激惹、食欲缺乏、腹壁红肿、右下腹包块及肌紧张等,其中腹部压痛、右下腹包块是其较典型体征[13-14]。新生儿阑尾炎查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多有升高,右下腹腹腔穿刺多可抽出腹腔积液;腹部X线平片示右侧腹脂线不清,不同程度肠积气,部分见气液平面;B超示右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渗液或包块[15]。本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等诱发。本组患儿均有呕吐、哭闹、拒乳表现,其中发热10例,嗜睡9例,停止排气排便或大便减少7例,腹泻5例,腹壁红肿3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伴哭闹不安,腹部触诊时哭闹加剧,腹壁发红3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1例,肠鸣音亢进1例,右下腹触及包块2例。查血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C反应蛋白均升高(>10 mg/L)。右下腹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脓液8例;腹部立位X线片示:10例有不同程度肠腔胀气,见膈下游离气体2例;B超示:10例右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2例右下腹包块者提示炎性液性包块。本组患儿上述症状体征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符合新生儿阑尾炎特点。
3.4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因新生儿阑尾炎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患儿可见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但这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也会出现,故不具特异性,且腹部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腹膜炎、肠梗阻和气腹表现,亦无特异性,故术前确诊较难。笔者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阑尾炎诊断方法:当新生儿出现拒乳、嗜睡、发热、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右腹壁红肿及右腹部压痛时,应进行X线或B超检查,若腹部X线检查示膈下游离气体、右侧腹腔积液、腹壁增厚、腹脂线消失,B超检查示右下腹脓肿、阑尾腔内无气体或右髂窝积液脓肿时应高度怀疑新生儿阑尾炎可能,必要时行右下腹腹腔穿刺或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本组患儿均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新生儿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哭闹、呕吐、停止排便或排气、腹胀拒碰触、腹部包块,立位及卧位X线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均匀扩张充气、有液平面;胃肠钡餐透视是确诊金标准。消化道穿孔新生儿可出现腹胀、腹壁水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一般情况体温迅速上升,心率快,心音较弱,呼吸较浅,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及液平面,有肠管扩张,可与新生儿阑尾炎相鉴别。
3.5误诊原因分析 本组误诊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新生儿阑尾炎罕见,部分接诊医生经验欠缺,对本病症状、体征特点认识不足。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差,故多数患儿不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表现,而早期以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就诊[16]。此外,新生儿腹直肌薄弱,故肌紧张多不明显。②接诊医生难以获得可靠的病史及查体资料。新生儿年龄幼小,查体多不配合,因此接诊医生难以获得可靠的病史及查体资料。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新生儿阑尾炎常表现为发热、拒乳、反应差、哭闹不止、呕吐、腹胀、腹部发红、腹部压痛及肠鸣音减弱,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或肠梗阻表现,上述均不是阑尾炎的特异性表现,难与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等疾病鉴别,易误诊[17]。④未及时行进一步检查。当接诊医生对出现发热、拒乳、反应差、哭闹不止、呕吐、腹胀、腹部发红、腹部压痛及肠鸣音减弱的新生儿,行血液、X线及B超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可进一步行腹腔穿刺或手术探查,多可明确诊断,但部分接诊医师忽略此诊断手段导致误诊[18]。
3.6防范误诊措施 ①加强对新生儿阑尾炎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认识到新生儿发育不健全的特点,了解本病不典型症状体征。②询问患儿家属,尽可能了解到患儿详细的病史,仔细查体,掌握新生儿腹部检查技巧,尽可能排除查体不合作因素,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处理;对发热、拒乳、呕吐、腹胀、嗜睡、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者,及右下腹部腹壁红肿、触诊发现右下腹炎性包块且哭闹明显者应高度怀疑本病[19]。③认真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实际仔细鉴别诊断。④必要时可进一步行腹部X线、B超、腹腔穿刺或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腹部X线示膈下游离气体,腹脂线模糊或消失,且以右下腹积气明显时提示阑尾炎的可能大;B超示阑尾肿胀及腹腔积液可辅助诊断本病;右下腹腹腔穿刺抽液,观察其颜色、透明度、气味并常规送检对本病诊断有益[20];对病情危重或经上述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可行手术探查,术中确诊后可一并治疗。
3.7治疗及预后 由于新生儿阑尾壁薄,淋巴滤泡增殖不明显,大网膜发育不成熟,包裹能力差,故阑尾炎性病变后较易发生穿孔及腹膜炎,如不及时治疗,较易发生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新生儿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积极控制感染,预后较好。即使对可疑者也应及早剖腹探查,以免延误病情。本组患儿因及时行手术探查确诊并手术治疗,术后均治愈,且术后随访1年未见异常。
综上所述,新生儿阑尾炎临床罕见,且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加之接诊医生难以获得可靠的病史及查体资料,故临床误诊情况时有发生。加强对新生儿阑尾炎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知其发病特点,尽可能获取详细的病史及查体资料,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腹腔穿刺和(或)手术探查确诊,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