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

2021-11-29 15:19:16严新甘淳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330012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气胃脘气滞

★严新 甘淳(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 330012)

甘淳(1963—),教授、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心身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善用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之法治疗脾胃病证,遣方用药配伍严谨,力求精简,重视医患沟通及心理疏导,崇尚“医者仁心”。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甘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源于胃和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症状或一组症状,其特异性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当上述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原因时,这一临床症候群便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 %~50 %[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40 %~70 %[3]。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西医学的概念,在中医学古代医籍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胃痞病”“胃脘痛”“嘈杂”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甘师认为本病多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根据对经典理论的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甘老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无论是外邪、内饮直接损伤脾胃还是情志失调,肝气乘脾,都是导致脾虚不得升清,胃气不得和降,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脾胃虚弱,标实为气滞等郁滞中焦,气机不通,因此脾虚气滞这一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4]。

2 诊治思路

2.1 强调健脾和胃、调理气机 甘师强调以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为主。临证时,紧紧抓住健脾、理气、和胃三个关键环节。出自宋代《太平惠明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是甘老师最常用的健脾和胃方,其中人参多以党参代替,用量多为15 g,取其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用量10 g,为臣药。常加用同样有燥湿健脾作用的苍术15 g,与白术共为药对,相须为用;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用量10 g,为佐药,苓、术合用,则健脾祛湿之功更显;因炙甘草易加重腹胀故多去之不用。在健脾的同时,不忘调理气机,腑以通降为顺,胃宜降则和,以“辛开苦降”之法,选加厚朴、木香、枳壳(实)、青陈皮、佛手、香橼、香附、绿萼梅等理气药。根据患者的食纳状况,适当加炒谷麦芽、鸡内金、神曲、莱菔子、焦山楂等消食药,共奏健脾、理气、和胃之功。

2.2 重视舌象 临床诊疗时非常重视舌象的采集分析,舌诊是中医辨证施治中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正如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书中所述:“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5]。”舌苔乃胃气所生,故验苔亦可察胃气之存亡。甘老师常说,舌苔的形成和变化是脾胃功能状态在体外的客观反映,而且这杆标尺非常灵敏,不可不察。这一点对于诊治脾胃病的医家来说尤为重要。

临证中脾虚气滞证的患者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淡白,舌体边缘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当夹有湿热时,舌苔可见黄腻,湿重时苔厚腻,都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脾阳被遏,湿浊内蕴的表现。一方面,临床中脾虚气滞证夹湿的患者不在少数,舌苔黄腻夹湿热的,可酌情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合黄连温胆汤,舌苔白腻夹痰湿的,则合平胃散佐以豆蔻、佩兰、砂仁等芳香化湿药,治疗时应把握好本虚与标实的关系,把握好健脾祛湿的侧重点,取得更好的疗效。另一方面,临床中有些患者舌质暗淡,舌前少苔,舌有裂纹,而舌根部苔偏厚腻,在脾虚气滞证的基础上夹湿还兼有阴虚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应化湿为先,后期注重养阴,加入北沙参、石斛、麦冬、女贞子等补阴药,慎用熟地黄、阿胶等补血药,以防恋湿困脾,若是舌质暗淡,舌下静脉迂曲,口唇紫暗,夹有血瘀时,则加赤芍、丹参、红花等活血祛瘀药。

2.3 畅情志,调饮食 情志因素在本病中不容小觑。调查表明,约半数以上F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6]。很多患者来时,已经历了多家医院就诊,情绪低落抑郁,甚至焦虑恐惧,此时除了辨证准确,合理用药治疗外,心理上的疏导与患者的沟通十分重要。甘老师在这方面始终让患者感觉医者父母心,总是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打消顾虑,建立信心,互相信赖,积极配合治疗,真正让我体会到中医不但要治病还要治人的道理[7]。

注意饮食调理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进食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于肥甘厚味或生冷、煎炸食物,同时对于那些食后不适的食物也尽量少吃,还要做到三餐定时有规律。临床上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患者在服药期间病证缓解甚至好转,但药物一停,症状又反复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就与患者的情志调节,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这三点没有做好有关。因此,作为发病的重要因素,我们一定要重视情志及饮食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使药物的疗效能够得到巩固。

3 用药归纳

3.1 首选健脾理气和胃药物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脾虚气滞的患者甘老师一方面运用党参、茯苓、白术、苍术、炒谷麦芽、鸡内金、肉豆蔻等健脾利湿消食药,另一方面配合枳壳、佛手、香橼、香附、青陈皮、木香等理气药物。紧紧抓牢主证施治,使得脾胃得以运化,胃肠腑气得以通利,患者症状自除。

3.2 祛湿与养阴收涩兼顾 黄连、黄芩等祛湿药易耗伤阴液致阴虚津伤,使用时当配伍养阴药物或湿邪祛除后加以养阴之品。补气养阴药与收涩药合用可以标本兼顾,若夹有寒,热,湿邪等因素,则不可盲目固涩,以防闭门留寇[8]。在临证中甘老师在使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对于挟湿者常用黄连,半夏、苍术等燥湿之品,继而加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等补阴药以益胃生津,当然肉豆蔻,赤石脂,诃子,石榴皮等收涩药也常用来敛其耗散,固护正气。

3.3 特别重视花类药物的使用 在日常给予患者的处方中,经常会用到绿萼梅、旋复花、合欢花、红花、玫瑰花等花类药物,都是取其清扬上浮,有助脾阳上升,调节情绪,解郁理气的作用,在管理病因的基础上加强疗效。

3.4 药用精当 药物配伍准确精当,宜少不宜多。经常使用对药,相须为用提高疗效,比如苍白术、炒谷麦芽、青陈皮、赤白芍、知母黄柏等都是甘老师临床常用的药对配伍。

3.5 药味平缓,慎用攻下药[9]本病脾虚气滞的患者往往本虚标实,来就诊时胃脘胀闷疼痛,大便不通者较常见,此类患者选用药物时要谨慎使用攻下药去通便。甘老师认为,健脾理气是治疗便秘的基础,若是一味使用苦寒攻下之品,恐脾气受损,虚者更虚。老年患者便秘兼有阴虚表现时,在使用健脾理气药物的同时,可适当加用北沙参、麦冬、火麻仁、郁李仁等养阴润下之品。

3.6 善用药食同源之品 调理脾胃功能时,甘老师临床常用的泻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芳香化湿药如藿香、砂仁;利水渗湿药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温里药如干姜、肉桂、高良姜;理气药如橘皮、佛手、香橼;消食药如山楂、炒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补虚药如党参、黄芪、山药、白扁豆、甘草、黄精;收涩药如乌梅、肉豆蔻、芡实、山茱萸、覆盆子等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之列。

4 典型医案

患者某某,女,59岁,因反复胃脘胀痛6个月再发3日于2018年5月23日就诊。患者缘于2017年11月22日因饱食后出现胃脘部胀痛,无反射痛,多于进食后加重,反复发作,近3日感寒后再次出现胃脘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解稀便,每日2~3次,夹有食物残渣,无黏液,无里急后重,伴嗳气、口苦,食纳减退,精神欠佳,小便正常,睡眠正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腹部查体未及明显异常。相关检查:2018年5月22日大便常规潜血试验未见异常,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电子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虚气滞夹湿热证);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治宜健脾行气,清热燥湿。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具体如下:党参15 g、炒白术10 g、苍术15 g、肉豆蔻15 g、枳壳6 g、茯苓10 g、 薏苡仁15 g、黄连6 g、神曲10 g、白芍15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2018年5月30日复诊:患者诉胃脘部胀痛明显缓解,大便成形,每日1~2次,纳食可,仅诉口干,欲饮水,精神稍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疗守首诊方,去黄连,加厚朴10 g、北沙参15 g、麦冬10 g、淮山药15 g、炒谷麦芽各10 g,再服14剂后患者未再复诊,半月后随访诉胃脘部胀痛症状消失,无腹泻,嘱其注意腹部保暖,忌寒凉刺激食物,加强运动锻炼,不适随诊。

按语:该患者中医诊断属“胃脘痛”“泄泻”范畴,患者病程较长,感受寒邪,损伤脾阳,使脾胃运化水湿失职,腑气通降不利,肠道传导失司,郁而化热,发生胃痛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10]病因为感受寒邪,内化为湿,病位在脾胃,病机为脾虚气滞夹湿热,治宜健脾行气,清热燥湿。方中党参补中健脾养胃为君药;炒白术、苍术健脾燥湿止泻,肉豆蔻、枳壳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共为臣药;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黄连清热燥湿,神曲消食和胃为佐药;白芍敛阴止痛为使药。复诊时胃痛消减,大便成形,而口干明显,湿热已除,祛湿不忘养阴扶正,去黄连加厚朴、北沙参、麦冬、淮山药、炒谷麦芽益胃消食生津之品善后,使脾胃运化有权,气血运行得利,同时注意祛除病因,调饮食,强体质,病症自愈。

5 小结

甘淳教授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时,牢牢把握主证的特点,以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为主要治则,四君子汤合枳术丸为基础方,出现兼证时常根据具体情况合方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慎用攻下药物,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其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都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理气胃脘气滞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44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