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2021-11-29 13:33王茜袁野关诗雯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王茜,袁野,关诗雯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1]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科学研判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网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路径,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方式,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本文回溯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现有文献来看,截止2021年3月,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5 780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文献4 369篇,学位论文377篇,文献数量最多的是2019年,共有492篇。自2000年以来,各年度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近几年来相关文献数量明显增加。从已经出版的专著来看,笔者在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书名进行搜索,共找到中文图书136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张再兴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宋元林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出版社,2012年)等。此外,笔者在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书名进行搜索,共找到中文图书57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张瑜主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朱琳主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等。

对上述文献和专著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内涵及特征、研究价值、现存问题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近年来,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阐释,结合教育主客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概括网络思想政治的特征,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网络思想政治的结合趋势,阐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研究价值,聚焦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话语权、专题网站、育人环境等现实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实践路径。总而言之,近年来学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文献和专著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研究内容不断向深向细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学者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综合考察现有研究成果,可分为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两部分。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究

当前,学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究主要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以及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四个方面。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学者们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阐释也存在多种说法。刘梅从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出发,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教育,它要求传播者要在了解网络和多媒体知识的基础上,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进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产生影响[2]。韦吉峰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认识网络本质的基础上,是利用网络影响网民的思想行为[3]。卢岚等人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出发,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陈坤等人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提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新的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5]陆俊等人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为整个网络世界,中观层次为某个单位或部门的局域网,微观层次为某个网页或某个主题论坛等[6]。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现阶段,学界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界定。张建松首次提出了校园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即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形成教育基地,借此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产生影响[7]。蔡薇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一种能够将网络中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8]。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吴丽娜等人指出,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有的互动,这种互动是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不足而提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主客体进行交往和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现代教育所主张的合作、自主、和谐等理念[9]。

第二,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万是明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和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反映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状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张青青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突破了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灵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随着网络中心功能的完善会更加多样化,特定主题的平台、针对性的网络活动等都可以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这同时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规模[11]14-15。

第三,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汪银生指出,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态形成了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由表面到深入的转变。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空间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影响力。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2]。

第四,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王晓芳等人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采取正面灌输教育的方法,而且可以通过剖析反面教材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3]。李杨指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建设第一、第二课堂,课堂氛围较为严肃,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打造“第三课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小说、微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14]。

4.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15]宋元林认为,网络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必然接触各种不良信息,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16]。徐世甫强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不仅体现其工具理性,而且作为价值理性进入育人机制;网络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重新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随着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形塑作用的持续放大,高校也必须注重利用网络消除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影响[17]。

第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然选择。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冲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黄家琴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工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必须顺应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的趋势,将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18]。商丹等人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蕴于社会交往之中,以社会交往为根基,社会网络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存在内在契合性[19]。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此,学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问题展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分析

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已经通过校园网站、多媒体平台等教育手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话语权、网站、网络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亟需建设。方伟从两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微观层面,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有所欠缺;在宏观层面,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不够[20]。何为等人强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素养有待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配置有待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缺乏制度保障[21]。闫雪琴等人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还不到位,对网络技术的把握还不够娴熟[22]。

第二,网络场域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魏荣等人指出,在教育客体意识上,受教育者网络话语权利意识泛化;在主客体关系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力关系失衡;在教育主体能力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主控权弱化;在制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主导功能的发挥缺乏保障[23]。张东亮提出,从国际背景看,西方发达国家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全球拓展,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从国内形势看,社会群体多样利益诉求的网络表达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凝聚力,多元文化和不良信息的网络传播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从自身条件看,当前话语表达不够科学合理,网络平台建设也存在问题,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24]。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管理有待加强。蔡薇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呈现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合理[25]。除上述问题外,很多学者认为当前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存在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困难。陈光灿提出,既缺乏平台推送技巧,未结合大学生习惯形成推送规律;也缺乏平台覆盖技巧,未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特点进行推送[26]。

第四,网络环境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困境。互联网使大学生接触到容量巨大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得网络环境更为复杂。兰明尚等人强调,从传播内容看,网络空间中的“亚文化”现象使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莫辨;从网络特点看,网络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的特点使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青年力量的核心场域;从受众的主体意识看,网络空间中“个性张扬”的诉求挑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能力[27]。除上述观点外,李晞提出在网络场域中,传播者“意见领袖”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28]。

2.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第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何为等人提出,在队伍素养方面,要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在队伍能力方面,应打造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制度方面,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建设[21]。张晓坚认为,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复杂社交网络相关理论的学习;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校教育者成为社交网络中的“超级传播者”[29]。闫雪琴等人提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加强素质能力建设,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三方面的协同[22]。

第二,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供给。徐璐等人指出,对于话语内容,应注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把握,使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体现出“浓郁时代性”,具有“学科逻辑性”;对于话语受众,应注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大众化”面向,切合青年学生的信息接受和认同习惯,适应青年学生差异化的个体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利益诉求;对于话语媒介,应注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E语境”融合,要在“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中加强话语的“整合性”,在“交互性”网络环境中增进话语的“交往力”[30]。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出发,魏荣等人提出应强化阵地意识,提高教育者的媒体技术水平和网络沟通能力;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风格,实现教育内容生活化;突出教育对象主体地位,培养“权责一致”意识[23]。

第三,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赵佳寅提出要构建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必须从三方面入手:在功能设计上,必须兼具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息查询、用户互动、个性化服务、非常规服务等功能;在系统组成上,必须兼容学科专业系统、服务中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在保障措施上,必须对教师进行业务素养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学校网络进行信息监控和环境建设[31]。为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环境健康,杜鹏娟提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需要注重工作规则的同步建立:首先,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过滤校园网络中的信息,阻止不良信息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其次,进行实名登陆,并使用安全证书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最后,高校应出台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网络平台管理,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32]。

第四,涵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兰尚明等人强调,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多维度的信息互动渠道,并逐步建立校园网上议事厅;要建立线上线下的问题解决机制,重视学生现实利益诉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在内容生产机制方面,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实现话语共享,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培育多元化的专业队伍,加强技术技能培训[27]。李晞指出可以充分运用传播学理论,利用转发功能营造正能量传播环境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的渗透力;树立“意见领袖”权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名师;利用“议程设置功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内容的吸引力;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参与性[28]。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并提出很多宝贵经验,这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拓展。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目前,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问题,学者们已经提出不少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些新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1.缺乏对新兴网络平台的研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世界瞬息万变,各类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也在不断转变和升级。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注意以新兴网络平台为落脚点,不断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然而一直以来,学者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研究主要围绕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忽视了对新涌现出的网络平台的探索。

2.缺乏对新兴网络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网络技术在现实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必须立足于最前沿的网络技术。系统梳理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聚焦于传统网络技术以及基于传统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当今网络的智能化、大数据化等特点。

3.缺乏结合各地方特点的研究

从客观上看,各地方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技术掌握程度以及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当前学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虽已有一定积累,但突出各地方特点的研究仍较为鲜见,这使各地方在运用现有理论成果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时难以取得最优效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展望

对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学者们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慕课平台

慕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慕课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慕课平台的兴起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性,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交互空间。在此背景下,未来学者们应关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泛雅等慕课平台的发展状况,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时代下的新形式,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慕课教学的实效性。

2.重视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应用

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根据Quest Mobile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下》,到2020年12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7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42.6小时[33]。抖音官方公布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视频搜索次数已突破4亿次。抖音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聚焦于打造“年轻人专属的音乐短视频社区”,Quest Mobile研究院发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24岁以下用户短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5.1小时,明显高于全网用户短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34]。由此可见,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具有用户数量大、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且受到年轻人群的青睐。基于此,学者们未来应提升对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重视分析短视频平台用户使用习惯,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

3.充分发挥“云思政”优势

“云思政”是在疫情期间兴起的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我国多次举办全国性和省级“云思政”大型活动。例如,2020年3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此次活动全国高校学生在线收看达五千多万人次,对全国大学生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和引领作用,突出体现了“云思政”在特殊时期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因此,未来学者们应继续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针对“互联网+思政”混合教育模式的研究,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4.结合各地方具体情况及相关政策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35]。未来学者们可依托现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结合各地方实际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避免套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泛泛而谈。例如,贫困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应采取差异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可采取网上学习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