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德 汪 涛 肖卫华
(中央储备粮重庆直属库有限公司 400700)
氮气气调储粮是通过地下预埋管网将制氮设备产生的氮气输送到气密性较好的粮仓内,使粮堆达到并保持一定氮气浓度,达到防虫、杀虫、抑制微生物孳生及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保证储粮安全的一种粮食仓储业内公认的绿色环保储粮技术。但在取得良好储粮效果的同时,氮气气调储粮作业过程中面临众多危险因素(如缺氧窒息、触电、压力容器破裂等),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如何确保“两个安全”、做到防微杜渐,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损失迫在眉睫。为此,结合本库多年实践经验,针对氮气气调储粮作业时容易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一些安全风险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旨在指导仓储工作人员提升安全作业素质,提高作业安全系数,降低粮库安全生产事故。
1.1 风险点分析
在气调储粮过程中,通常根据害虫密度、粮温和储粮要求,使粮堆达到并维持不同的氮气浓度从而人工制造缺氧、低氧环境,抑制粮食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生长,在取得良好储粮效果的同时,缺氧环境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不容小觑。造成缺氧窒息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气调仓房现场未做任何警戒隔离措施或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示,人员容易误入造成缺氧窒息。二是制氮机组设施设备、连接管道有氮气气体泄漏现象,人员贸然进入制氮机房造成缺氧窒息。三是操作人员疏忽大意,使气调仓间与非气调仓间氮气进气控制阀门同时处于开启状态,造成氮气气体进入非气调仓间,人员进入非气调仓间造成缺氧窒息。四是开展充氮气调工作前,保管员未进行系统的业务、安全知识培训,违规操作,私自进仓造成缺氧窒息。五是氮气气调结束后,未按要求和标准散气,造成散气不彻底,人员进仓进行揭膜作业未遵循“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造成缺氧窒息。
1.2 风险点的防控措施
一是在气调仓房显眼处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在距仓房四周20 m处拉好安全警戒线。二是气调作业期间,制氮机房排风扇和窗户要保持常开状态。三是每年组织一次系统的氮气气调操作及应急模拟演练,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充氮前设备调试、仓房气密性准备、应急处置等工作,同时对空气呼吸器、氧气检测仪等安全设备进行检定,确保安全防护设备性能可靠、随时可用。四是充氮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非气调仓间氮气进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五是人员进入气调仓间检查粮情前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有效的空气呼吸器,并配备有效的报警仪,同时需3人以上进行作业。其中:2人进仓,1人在仓门口安全值勤、递送工具、接应人员进出等,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六是散气作业结束后,人员进仓进行揭膜和薄膜存放作业,必须遵循“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当氧气浓度低于19.5%时不得进入,待通风换气10 min后再进行氧气浓度检测,经现场人员确认达到安全标准方可进仓作业。若经检测氧气浓度达到19.5%以上,也可在开启轴流风机通风换气的状态下进仓作业。
2.1 风险点分析
制氮机组属于大功率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主要因素有:一是制氮机组设施设备、配电箱、电气线路因使用时间较长,线路老化、用电设备接地损坏或未接地时导致设备故障漏电带电,人员触碰后造成触电事故。二是气调期间,制氮机发生故障停止供气,操作人员带电盲目进行检维修作业。三是制氮机房配电系统配置的“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保”用电保护装置,未定期进行维护检查,保护装置失效,设备故障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2.2 风险点的防控措施
一是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排查电气线路,避免因线路老化出现漏电事故。二是无资质人员不得擅自进行制氮机设备故障维修作业,持证维修人员需严格作业流程,作业前必须验电,一般情况下禁止带电作业。三是配电系统应实行“三级配电”管理要求,定期对用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检,确保随时在工作状态,同时配电箱应做到专人管理,并上锁。
3.1 风险点分析
制氮机组属于成套自动化连续生产氮气设备,其中空气储存罐、氮气储存罐及其连接管道均属于压力容器范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就可能引发压力容器破裂,危害及其严重:一是制氮设施设备老化或结构缺陷显现造成压力容器破裂。二是压力容器的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如安全阀或压力表失效造成压力容器破裂。三是非专业人员误操作,导致压力过大,超过了设计压力导致压力容器破裂。
3.2 风险点的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设施设备检修与保养,制定压力容器月度和年度检测报告,确保制氮机组装设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等在运行期间齐全、灵敏、可靠和有效,并请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定期对制氮机组进行检验和出具检验报告。二是制氮机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并做好制氮机组运行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制氮机组的日常管理,未经审批和许可,严禁使用制氮设备。三是制氮机运行期间,必须安排专人值班,定时巡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氮气气调储粮安全风险防控是一项综合性、持续性工作,安全风险点众多,错综复杂,本文只针对易发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并以此映射出日常作业管理应通过加强培训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着手消除人员不安全状态,通过隐患排查,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等提升设备安全性能,通过落实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等提高安全作业系数,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做到防微杜渐,实现企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