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振,刘任丰,李向东
(1.英山县草盘镇中心学校,湖北 英山 435700;2.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3. 英山县牛岭小学,湖北 英山 43570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国家文件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进入90年代后期,“特色学校”的表述逐步进入教育政策文本,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认可,并被看成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和新的办学模式。[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国家进一步明确将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从本区域和学校实际出发,创建了一批具有独特办学风格和优秀办学成果的特色学校,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在乡村教育“去乡村化”现象[2]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如何实现其特色发展之路,却一直是争议未决的问题。[3]本文基于回归乡土的价值追寻,结合湖北省英山县的实践探索,力求从农村学校自身的视角,就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实践进行过程的回溯与问题的反思。
“特色学校”这一概念最早零散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进入90年代后,随着特色学校备受关注,其概念被频繁使用,并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进而成为学校发展的新概念。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特色学校”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表述,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并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认可。与概念认知相对应的则是特色学校创建实践的广泛开展。特色学校的建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一批比较有见地的研究成果。2007年12月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则是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4]。那么,何谓“特色学校”?
关于“特色”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特色”词条的解释为:特色,就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色彩、风格等”[5],是某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身份标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中包含个性,个性中蕴含共性。相较于一般而言,特色体现了事物的独特性;相较于共性而言,特色则体现了事物鲜明的个性。可见,特色,既有相融于同类事物的共性特征,也具有相异于同类事物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作为学校来讲,一所所谓的特色学校,它首先必须具有学校的共性,它首先是学校,就应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但特色学校的创建,也必须且应该立足于本区域和本校历史传统与实际情况,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属于自己且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体现自己的个性风格,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于“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理解。“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个性特征的优势项目,既可以是突出某一领域的单个项目,也可以是整体推进的整体性项目。“学校特色”通常包括:具有鲜明个性的强势项目,具有显著成效的建设项目,以及学校的一种或一部分具有发展优势但尚未形成整体性特征的发展项目。[1]所谓“特色学校”,则是指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在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管理和运行方式上创造性地构建新型办学模式,使之成为具有独特特质的整体性办学风格的成功学校。“特色学校”往往具有以下特质:一是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即其能够融合个别特色项目或整体性项目进行建设,发挥出整体性效益;二是育人成效突出,即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在遵循共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个性化实现教育目标的结果,尤其是能够培育出大批富有特色的人才和富有个性风格的教师;三是创新性实现教育目标,即其能够创造性地去遵循和实施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可见,“学校特色”创建,强调的是学校的某项特色,而“特色学校”更注重的是学校良好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
关于“农村特色学校”的理解。农村,或者乡村,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层面的概念,往往是指城市周边的地区,它以农业产业为主,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具有其特殊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农村独有的经济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独具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而农村教育场域和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则决定了农村教育的特性。[6]相较与城市教育而言,农村教育因其在经济层面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在地域层面置身于城市空间之外,在文化层面游离于“乡土文化”的滋养,学校与农村文化处于“断裂”状态,因此,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更紧迫,农村学校特色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原本以为农村学校最大的特色(乡土文化)反而沦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阻碍。[3]但在农村学校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决不可缺位,不能植根于农村文化的农村学校特色建设,必将失去农村学校的文化之根。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必须植根于农村地方知识的沃土,才能发挥出农村特色学校独特的育人功能,才能获得农村学校生存与竞争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发展农村教育,既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更要发挥学校自身的内在潜力,通过凝聚特色、凸显个性与优势来激发活力。在农村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中,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中心学校植根乡土,扎根农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之路。英山县是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拥有四十万人口的山区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乡村学校越办越少、越办越小。如何挖掘自身潜力,通过特色创建等途径,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乡村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经过专家团队的研究与指导,英山县草盘镇中心学校确立中国乡村教育“宜居、宜教、宜学”的发展定位,形成办大自然里的“小精灵”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小精灵”教育体现了教育人扎根乡土、乐于自然、甘于奉献、追求精致的办学思想。“小精灵”教育理念主要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进行阐释和落实。
1.构建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乡村特色育人环境
“小精灵”教育从学校层面看,就是小空间大世界,校园是精致的,学校是灵动的。学校小空间体现了当前乡村学校面积小、规模小、教师少、学生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但大世界体现的是办接地气的乡村学校,让每面墙壁说活,让每个角落有故事,让每片土地孕育生命,让每个校长有情怀,让每名教师有爱心,让每个孩子有成长。乡村学校不求“高大上”,精心设计让学校小巧精致、温暖人心,虽没有高楼大厦,但可以有小桥流水、草地沙滩。乡村学校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沐浴阳光、自由奔跑,既要读书识字也要种花种菜,既要有书声朗朗也要有欢笑嬉闹,让孩子在灵动的“大”校园里健康成长。
2.打造富有乡土情怀的乡村精干教师队伍
“小精灵”教育从教师层面看,就是教师要在学校小舞台发挥大作为,教师精干有灵魂。乡村教师的小舞台体现了比较闭塞的工作环境,认同感不高的工作状况,较为艰苦的工作条件,不甚辉煌的工作前景,小小的校园、小小的讲台是乡村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他们有一颗真诚持久、热爱教育的心,他们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和社会鼓励他们做有激情、有个性、有创新、有情趣、有内涵、有魅力且与时俱进的乡村好教师。乡村教师常常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锻炼、一起成长,在平凡而充实的教育生活中去探索乡村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为乡村孩子的未来奠基,也为自己的未来奠基。乡村教师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在教室他们是孩子的好老师,在食堂、宿舍他们是孩子的好亲人,在校园里他们是孩子的好朋友。乡村教师有着不一样的乡土情怀,他们在教育最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他们的灵魂深处饱含着对这方土地、这些孩子们最深沉的爱,他们是乡村学校里呵护孩子的天使。
3.培养具有乡村精神发展全面的学生
“小精灵”教育从学生层面看,就是要突出体现学生们小个子大能耐,学生精神有灵气。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都是因为乡村孩子而存在,我们必须善待乡村学校里的这些“小个子”的乡村孩子。乡村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很瘦弱、矮小、肤色黑黄。他们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他们上不了培训班、逛不了商场、吃不了美食,但是他们可以从小学会爱惜粮食,会自己叠被子、洗衣服、打扫房间卫生。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室和宿舍打扮得很漂亮,虽然只是用自己种的一棵菜或是一朵野花来装饰,有时甚至是在小路边捡来的一个树根,或是用石子拼的一幅画。他们爱上美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的样子,是人生的一大能耐。乡村的孩子学习是努力的,他们有着不需提醒的自觉,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唠唠叨叨,只有自己的勤学苦练。虽然现在他们的成绩不一定有城里孩子优秀,但他们潜力巨大,品质坚强。在生活中,他们不娇气、不霸道、不自私,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自小培养了合作精神。虽然乡村孩子们弹不了钢琴,但他们可以写一手好毛笔字;虽然他们去不了体育馆,但他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在沙滩上奔跑,不管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中他们都是精神的。乡村学校的孩子生活自理、学习自律、活动自然,从中他们学到了知识,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坚韧的品质,身上充满了灵气,这也就是乡村教育的目的所在。
草盘地镇有一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一所中学,规模都不大,但都在实践大自然“小精灵”教育,每所学校都确定了各自的文化主题。“小精灵”教育以各校的主题为灵魂,密切联系各校实际,充分体现各校特色,彰显乡土特征,既能体现一校一品,又能体现彼此之间的和谐共生。
1.回归大自然,培养幼儿童心童趣
童年是美好的,童趣是美妙的,童心是宝贵的。童心、童趣既是教育的原点,只有尊重和保护童心、童趣,教育才能敬畏儿童成长的规律,呵护儿童的成长过程,让童年焕发光彩。草盘地镇中心幼儿园人坚持“给孩子美好童年,让人生坚实起步”的办园理念,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打造“童心童趣童子乐,花开花香花成果”的乡土特色幼儿园。幼儿园开展各种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让幼儿感触自然、感知自然、感悟自然、感恩自然。在这里,石头会说话,用石头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为孩子美好未来打下最硬的基础,留下最永恒的记忆。在这里,活动场地铺上了厚厚的地毯,校园四处种上了绿绿的植物,还有池中鱼,笼中兔,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是一个成长的乐园。在这里,老师们团结友爱、互帮互进,把学校当家,甘于奉献,乐于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在小小的教室里,呵护孩子的童真和梦想,成就更好的自我。在这里,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一块块石头记录着他们的过往,描绘着他们的成长,也将见证着他们多彩的未来。
2.开发乡土资源,培育孩子优秀品质
教育只有脚踏实地、扎根乡土,才能充满活力。扎根乡土,开发本土教育资源,学校才能真正培育乡土情怀,激发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因乡土更显特色,教育因乡土更有力量。牛岭小学,是草盘镇规模最小的学校,小学加学前班共有七个班105个孩子。该校充分挖掘牛犊精神,利用乡土教育资源,通过石头文化、书法特色培养乡村孩子不怕苦不畏难的优秀品质。该校有小桥流水、沙滩草地、池塘和百草园,还有现代感十足的集进餐、看书、画画、学音乐于一体的时光餐厅。孩子们让文字在石头上飞扬,让石头吐出淡淡的墨香,用石头画描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喜悦与忧伤。孩子们从大自然中找来怪石和树根,描绘自己的想象,编织自己的梦想。现如今这里的孩子们一起管理自己的校园,就连厕所都像花园一样。在牛犊精神的激励下,该校已发展成为全县的样板校、示范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扎根偏远乡村,点亮孩子爱心与希望
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来看,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小规模学校仍将继续存在。偏远地区农村,尤其是山区,普遍贫困。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统筹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让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红花小学,是草盘镇最边远的一所完全小学,也是英山县最边远的一所学校。该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没有直达学校的营运交通工具),从镇区到学校的四公里路,对于不能骑摩托车的老师来说只能步行到校,所以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一样都只能住校。但就是这样一所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在沃尔沃集团和姚基金的爱心帮扶下,如“小精灵”般鲜活而又生动的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提供富有温度的乡土教育。这里的校园整齐别致、小巧玲珑,背靠红花水库,面朝绵绵青山,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这里的老教师扎根深山、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诲人不倦。年轻教师们不怕苦、不怕累、勇面对、敢担当,无怨无悔地用青春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这里的孩子们独立而又积极,勤奋而又阳光,他们感恩沃尔沃集团让他们住得如此舒服、学得如此开心这里全体师生不忘党恩、不负爱心、不愧真心,在绿水青山中,朵朵红花向阳开。
4.挖掘乡土精神内涵,助力孩子励志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乡村学校要注重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乡村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立足乡土,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草盘小学,是草盘镇中心小学,也是一所乡土气息浓厚且书香满园的乡村学校。该校地处镇中,有接近600名学生,算是乡村中规模较大的学校。但学校面积并不大,校园里只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不标准的七人制足球场。唯一的一栋教学楼也是“普九”时村里集资修建的,虽有学生寄宿,但却没有学生宿舍,只能和老师混住在一起。该校虽小,但却在精心谋划、用心设计、科学布局,力争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生动,让每一处有风景,让每个人都能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小精灵”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诠释。学校确定以“小草”为主题来挖掘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办学特色,突出小草精神和乡土情怀,围绕“一文一武一田园,三性教育润情怀”来打造新时代大自然“小精灵”教育。“文”是国学,用国学育出山里娃的礼性;“武”是足球,用足球踢出山里娃的韧性;田园是农耕园,在农耕园里培养孩子们做人勤奋的本性。
5.打造特色乡土文化,助力乡村学校扬帆远航
偏远地区乡村学一般办学条件较差,只有充分挖掘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创建特色教育的载体,才能真正走上特色教育之路。草盘中学坐落于边远山区毕升故里,桃花溪畔,群山秀峰相拥,毕升文化浸润。草盘中学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立足山区实际,致力于“青松文化”的挖掘和提炼,紧扣“松高松洁松挺拔,向上向美向坚贞”的核心价值观,围绕“青松文化”的主题实施校徽、校歌、校赋、校本教材、环境文化的连环打造,推出“话青松”、“咏青松”、“赞青松”、“做青松”系列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三个方面精神提升,即学校层面弘扬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校园精神;教师层面传承扎根乡野、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学生层面锻造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学校在环境文化的构建中潜心打造的“咏青松之美、修青松之身、铸青松之魂”的文化墙,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种践行“青松精神”活动蓬勃开展,精彩纷呈。例如在最美系列评选中,学校凝神聚气,分别从寝室文化、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办公室文化、厕所文化等五处文化创建上发力,各类文化建设联动开展,齐头并进,实现了有核心、有内涵、有品位、有突破,并在全镇最美系列评选中获得最高褒奖。在春季校园艺术节和冬季师生远足活动中通过体育竞技、才艺展示、户外活动有效锤炼了学生们坚韧不拔的品格,展示了昂扬向上的风采,陶冶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操。草盘中学紧扣“青松文化”,在“挖掘青松文化内涵,培根铸魂引领发展”的文化兴校之路上砥砺奋进,扬帆远行。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孕育精神的圣地,是人类文明的坚守者。一个没有特色、没有精神内涵的学校,是一个“失魂落魄”的学校。[7]从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来看,有很多很好的案例,但农村学校特色创建之路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譬如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有限极大影响学校特色定位,现行教育体制的行政性指令制约了农村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自主性,“城市中心主义”倾向和农村文化的断裂抽离了农村学校特色创建的文化根基等[8]。要破解上述难题,农村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应着手作好如下工作:
1.农村特色学校创建在目标制定上必须符合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就必须遵循教育的本质,就应自觉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对学校教育的共性要求,但学校也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特色建设是办好学校的良策。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必须回归教育本质,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定位必须置于教育本质之下,特色创建最终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遵循。为此,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在教育目标上应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需要,要体现综合性与特色性、结果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农村特色学校的创建,首先必须优先考虑“农村学校的学生需要什么”“农村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什么”等基本问题。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必须植根于农村乡土文化的沃土,既要实现农村学校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功能,也要实现农村学校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农村学校在目标制定上必须重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关照社会属性和个性培养。同时,农村学校特色创建,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寓教于乡村现实场景之中,寓教于农村日常生活之中。
2.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在价值追寻上应植根于乡土文化
学校特色创建,必须以文化为基础。学校特色创建,一方面离不开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必须重视学校自身的文化。学校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既有可能成为学校特色创建的源泉,但也可能成为学校发展的阻碍,但无论如何变革传统寻求特色发展,沿袭传统是不可回避的考量。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所在社区的文化。学校特色创建不可能脱离所在社区的文化,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特色文化创建正是源于社区文化的特性。因此,学校特色创建不能忽视文化的视角。“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独特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发展的本质标志,也是特色学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9]作为农村学校来讲,只有回归乡土文化,植根乡土文化,重新“发现”农村社区文化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学校特色创建才能突破现有的困境,通过追寻文化之根,进而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同时,农村学校还应注重培育学校特色文化,尤其是培育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校园文化内核,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精神培育、心灵塑造、文化传承,进而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3.农村学校特色创建在办学条件上需要内外系统支持
教育政策制定的城市取向和对乡土文化的疏离,使农村学校更容易处于发展不利的窘境。相较于城市教育而言,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相对偏低。针对农村学校发展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农村学校不可能照搬城市学校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在特色创建上,应该积极争取农村教育系统内外支持,走内外结合发展之路。一方面,在教育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发展实际,给予农村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使其能够从农村学生实际、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实际、农村社区优势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目标,走农村特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在特色创建时,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立足农村学校的校情、学情、师情和生情,充分挖掘自身的地域优势、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类具有鲜明个性、鲜明特色的“点”进行重点突破,进而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学校良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
总之,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农村学校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草盘镇中小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已经迈开脚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和而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校园精致且灵动、教师精干有灵魂、学生精神有灵气的大自然“小精灵”教育,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