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1-29 09:37麦梅仪肇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营销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证书教学资源

麦梅仪(肇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 中职会计专业改革的背景

当前,取消会计资格证书,以专业技术资格作为考量会计能力的标准之一,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也不再只满足于基本的工作技能,还需要综合职业能力,这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该方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旨在规范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奠定就业基础。以往学历证书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毕业依据,实行“1+X”证书制度后,各个专业所需要的技能等级证书也成为重要的毕业依据。学生在校不仅要顺利完成学分考试获得学历证书,也要在职业技能考试中花费精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技能证书越来越重要,学历证书是基础,技能证书是重点,也是在获得学历证书基础上的深化。当前探究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来研究。

■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时代会计人才有了新的能力考验和需求,社会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记账人,对会计人员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想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分析当下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从中找出提高会计人才质量的方法措施,探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教学资源落后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中职会计专业中,大部分中职院校依旧借鉴传统的知识框架来修订会计教学资源,并没有采用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等实时知识框架作为修订依据,也没有结合现代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修订,落后的修订依据导致更新速度缓慢。国家法律法规、财税制度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的更新却止步不前,落后的知识必然不适用于学生教学,学生无法从中掌握最新会计知识动态。另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引导者和传授者,其能力直接影响到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然而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很多中职教师的通病,在聘用教师过程中尤其突出,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阻碍了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产教融合程度低,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脱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方式单一,只有简单的合作协议签订,企业几乎很少参与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合作也一般采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临时用工等简单形式进行,产教融合程度较低。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支持,不像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缺口大,如果缺少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企业很难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利益联结,学校“一头热”,企业响应程度低。

(三)课程体系设置失衡、评价体系落后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失衡,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为核心,重心落在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而课程的实践比例占比小,直接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失衡,一方面掌握了大量的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却缺乏付诸实践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无法对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验证和运用,自然无法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不仅课程体系不科学、不合理,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评价体系也较落后。当前中等职业院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评价考核办法,评价体系“重文凭轻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学历证书作为学生考核评价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而代表实操能力的技术资格考试并没有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只对文凭负责,不对能力负责。

■ “1+X”证书制度下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课程学习、推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有力支撑。改善教学资源落后的问题,需要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通过形成开放型、共享型的线上资源库,为在校学生提供“1+X”证书考证课程、会计技术职业资格应试课程,也包括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等的学习;通过云课堂、91速课等现代信息化软件,学生线上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线下可结合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

(二)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是“1+X”证书制度下提高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重要举措。一方面,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是关键。要适应当今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应该认识“1+X”证书对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破旧立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会计人才需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为解决中职院校缺乏丰富实践经验教师的问题,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升师资力量。通过内部培养提高教师整理素质,实现理实相融、多元互通。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资深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带动新教师的成长,同时通过教师专题培训、座谈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多途径培养新教师;积极开展企业挂职锻炼活动,通过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获取新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双管齐下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外部引入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聘用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拓宽学生实践学习途径。

(三)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首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主动加强与会计人才需求企业的合作交流,多元整合和深度开发教育资源。要想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跟得上时代发展和行业标准,企业合作不该只停留在一纸协议上,需要合作企业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际参与者,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实际合作,从企业实际角度为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符合行业标准的改革。其次,搭建行业信息化校企合作平台,多元化发展校企合作。通过信息化平台评估学生在职业技能发展的具体表现,以此丰富“1+X”证书制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参考依据,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对学生具体工作情况和岗位表现作出评价,在职业技能锻炼和理论知识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另外,企业和学校通过平台数据的更新和传播,提供实时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时俱进。

(四)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落实到具体措施,需要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证融通,为教学工作实践环节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举措。首先,实现课证融通,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证书考证有效地结合到教学课程中,将技能证书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衔接,同时对证书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为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有效依据,分析证书的考核评价范围,确定有效的评价体系。其次,将会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融合,实行理论与实际一体化教学,企业项目、职业技能融合到具体的理论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学、做融为一体,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 总结

“1+X”证书制度试点推行以来,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1+X”证书,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课程体系等措施,充分体现“1+X”证书在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更多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证书教学资源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