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颖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提出“办好网络教育”,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开放教育是继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互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习者网络学习的效果。同时,开放大学要实现学校的育人能力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受人尊重的新型“互联网+”大学的目标,前提条件也是学习者完成有效学习[2]。因此,开放教育中有效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分析,既是一个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也是开放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所承担和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2017年6月—2019年6月,笔者对云南开放大学二级教学点楚雄技师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玉溪红塔学院、大理开放大学走访调查,通过教师访谈、联合教研室活动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开放教育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平台的在线学习时长很短,学习者对平台的熟悉程度差,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够,普遍需要老师引导;学习者对所学课程的在线资源期待比较大,喜欢视频、导学等内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主动支持服务比较少。
基于此,笔者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在线学习者有效学习支持和学习路径这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探索。
马忠玲认为,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研究能够识别在线学习者的学生特征、预测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进而教师才能更好地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育工作者才能提供科学的教育决策支持,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3]。与传统全日制学习者和普通网络学习者相比,“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这类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两年间,笔者多次走访云南开放大学8个二级教学点,与30位一线教学人员进行深度访谈,针对2000余名参加“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与普通的网络学习者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者是全日制在校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有二级学院的一线教学人员提供帮助;其次,学习者的年龄较集中且偏小,基本集中在15—17岁,信息素养水平一般。总的来说,“中高衔接”在线学习者就是在原来网络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特征,而这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我们在做研究探索时,要结合这些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首先把握这一类在线学习者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全日制的学习者,“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有很多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大。由于在线学习的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在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收到的约束和监督比较少,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大。但与网络学习者相比,“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和监督相对较高,这有效地改善了学习者因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效果欠佳的情况。
调整结构比例,是优化预备役部队功能结构的核心内容。由于我国预备役部队的绝大多数,是由现役陆军部队精简而来的,基本形态是“一般力量多、拳头力量少,作战力量多、保障力量少,陆军力量多、其他军兵种力量少”。并且预备役部队中现役人员比例仅占4%左右,既难以有效组织开展军事训练,也无法成体系操作使用大型武器装备,甚至连最基本的武器装备维护保养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必须下大力调整预备役部队的结构比例。
2.“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学习交互性有局限。在线学习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学习行为,无法像传统学习者一样,及时有效地与同学、特别是课程责任老师,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但与网络学习者相比,“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可以在一线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在学习交互性上,这一类在线学习者虽然不如传统学习者,但是要优于普通的网络学习者。
3.“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快,但知识的系统性较差。这一特点是基于在线学习的知识获取方式上的,所有类型的在线学习者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在线学习者想要获得某些知识的信息速度是非常快,只需要点开网页进行查询,无需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就可以快速获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线学习者知识系统性差。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何克抗(1997)提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4]。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就是学习者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中各种学习资 源,实现对学习资源的选择、阅读等一系列意义建构活动。
通过对“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低层次的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使用学习平台资源,进行查找、阅读、记录等这一类操作性学习行为;中间层次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思考、加工、重新组织,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认真学习行为;而高层次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解决问题学习行为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学习过程最理想的状态。
“中高衔接”项目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大部分都是属于操作性学习行为,这一层次的学习行为效果主要是由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决定,信息素养水平越高,学习效果也会越好。而中间层次的学习行为则需要一线教师引导与组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类学习行为的效果差异很大。最高层次的学习行为,只有极少数在线学习者会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和学习行为的研究,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基础及能力,都会影响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第一,学习者所拥有的基础知识有效学习的前提。杨维东和贾楠提出,建构主义认为:不能对学习者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接受学习的,不仅是水平不同,更为关键的是类型和角度不同,故不能设想所有人都一样,而应以各自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5]。学习者在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原先具备基础知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成功与否、好坏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如果原先的知识很不扎实,或者是新学习的知识难度太大,无法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学了解,那么学习过程会很吃力,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造成学习者因为旧知识没学好,学习效果差,新学知识学习困难,陷入学不会的怪圈。
第二,学习者的阅读水平对其进行有效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主要是人类优秀的实践总结的经验,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最常见的呈现形式就是书本知识,良好的阅读水平可以保证学习者获取这些知识,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丁玉书指出,所谓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好的学习习惯必然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产生良好作用,相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制约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6]。
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加工的对象,他们是有主体性的人,具有主动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更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好的技能,必须对学习的内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通过自身主观努力付诸行动才能得以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学习习惯所致。
通过对“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不同对在线学习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基础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认定关键知识点的能力以及寻找有效学习路径的能力;社交能力主要表现在寻求老师帮助与向同伴学习的能力。这三种不同维度的能力,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学习社交能力有助于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的提升。
学习者之外的客观学习环境会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有效的习惯性学习行为。毛刚和周跃良认为,习惯性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形成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出现相似的情景中,引起学习者的信念和态度上的变化,进而形成操作意向。当相似学习环境、情景出现时,学习者做出习惯性学习行为[7]。
在调研过程中,“中高衔接”项目的在线学习者对客观学习环境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期待和学习资源类型偏好这两个方面上。相较于文字阅读类学习资源,学习者会优先选择视频类学习资源学习,并且喜欢有导学推荐学习路径的资源。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学习引导和主动支持服务比较少。
蒋亦璐和王迎认为,在线学习者普遍需求多样化的学习服务支持,多样化学习支持服务不应单向地基于开放大学能够提供怎样的学习支持服务,也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去思考学习者真正需要怎样的学习服务,贯彻“服务学习者”的理念,以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8]。
通过对“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对学习需求的研究,学习者的学习支持需求有三个方面的维度。
首先,是知识学习支持需求,也就是学习内容的设计需求。这一类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学习资源类型的偏好,以及所学知识有无推荐引导性内容涉及方面。一般来说,就知识学习支持需求而言,学习者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高于基础知识,不同专业的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存在差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学习者对学习有需求,教学者就需要相应改进。教学者对学习有效学习路径的设计将在本节第2点重点阐述。
其次,是学习能力支持需求。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需求主要包括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这一类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获得并逐步提高。这一方面的学习能力支持需求的满足,要充分发挥“中高衔接”项目的优势——教师就在学习者身边,学习者只要有需求,一线教师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以帮助与训练。
马建国认为,要满足在线学习者对学习能力支持的需求,教师的观念和职责要有转变,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转变为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引导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质量的监控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转变为“导学”[9]。同时,官华也认为电大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引导学习的能力,主动收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探索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支持模式,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自主构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0]。“中高衔接”项目实施过程中,二级教学点的一线教师可以组织、引导、监督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同时,一线教师要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做支持服务,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如畏难心理等问题进行耐心疏导,帮助学习者重建学习信心。
最后,是学习方式支持需求。这是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者有很多学习方式方面的需求,比如“希望组织一些面授辅导”,“希望提供实验实训学习支持”,“希望提供多渠道的联络方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的多样学习方式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总校与二级教学点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开展“云教室”教学、“视频课堂”教学、“直播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学习方式的需求;通过联合教研室活动增加了专任教师一线教师的联系与沟通;通过组织“体系内的各类竞赛活动”,指导参赛增加了实验实训内容的学习支持。
总之,多样性的学习支持需要总校与二级教学点、责任教师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发挥“中高衔接”项目优势多渠道、多方位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刘萌等认为,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对平台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自主选择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资源选择的时间线索记录被称为学习路径[11]。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路径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组织学习活动。在线学习者对于知识学习支持需求,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来实现,这也是在线学习者有效学习路径探索的主要内容。
何俊颖认为,有效路径的研究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复杂网络系统的构建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点作为网络结点,构建知识关系复杂网络模型,探索在线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路径[12]。通过前期的分析研究,对有效学习者的学习路径进行分析,得到学习者在进行主动意义建构时,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三种基本有效学习路径:第一种,对于难度一般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会以时间为序列线性地完成各知识节点的学习;第二种,对于有难点和重点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会优先选择与当前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然后选择于当前知识点毫无相关的节点;第三种,对于复杂知识点的学习,学习者线性学习相关知识点,其次选择无关知识点,在此过程中,不断回溯核心知识点(关键知识点)。
根据这三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课程责任教师需要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层次分类,一方面要明确知识点学习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厘清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得到整个知识关系网络图。再根据网络图去发掘学习者学习的有效路径,根据该有效学习路径,设计出教学引导路径。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将教学引导路径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引导内容,整合在教学资源中。
在探索在线学习者有效学习路径过程中,构建知识关系网络图是关键点也是难点,首先,要明确某个知识点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一门课程有很多个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有一般知识点、普通知识点还有重点、难点。因此,确定特定知识点在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构建知识关系网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要厘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点之间会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对知识点的选取顺序和学习路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量化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在构建知识关系网过程中非常重要;最后,要构建课程知识点学习的有效学习路径,并且据此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支持模式,在为学习者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在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效果。
通过对在线学习者有效学习支持与学习路径相关内容的研究,确保学习者处于良好的客观学习环境中,会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有效的习惯性学习行为。在这种良性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在线学习者主动学习、持久学习,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开放教育中,如何切实确保开放教育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却是关乎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本文通过对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项目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厘清“中高衔接”项目在线学习者与普通网络学习者的区别并总结出在线学习者的特点;从在线学习者自身出发,分析了学习者应该具备进行有效学习的知识基础、阅读水平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这三个基础条件;并从三个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维度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做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中高衔接”项目优势为在线学习者提供三个层面的有效学习支持服务,并结合学习者知识学习需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复杂网络系统的构建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点作为网络结点,构建知识关系复杂网络,发掘有效学习路径。据此设计教学引导路径,将教学引导路径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引导内容,整合在教学资源中。从而,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中,教育者对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引导与塑造作用,通过教学双方共同努力达到开放教育中在线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