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性别“数字鸿沟”与中国对非国际传播的信息基础设施问题研究
——基于津巴布韦农村女性媒介使用状况

2021-11-29 08:54叶鸿宇津巴布韦桑德拉奇潘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津巴布韦赋权

■ 叶鸿宇 [津巴布韦]桑德拉·奇潘加

在全球传播图景中,发展中国家女性的状况值得格外关注,她们最有可能因为性别数字鸿沟而成为资本扩张的牺牲品,也最有可能成为带动数字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强调应在联合国带领下“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早在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就指出,“一带一路”应当建成文明之路,“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其中就包括“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

“一带一路”延展到世界各个国家,为一些缺乏发展机遇和发展基础设施的地区带来强大动能。津巴布韦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位居非洲东南部的津巴布韦面积为39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690万,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9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21美元。①因受到贫困和艾滋病肆虐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欠佳。在信息科技使用方面,虽然津巴布韦的互联网普及率在非洲位居前列,但实际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位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女性更值得关注。

对于中国来说,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全球发展,就必然要重视包括津巴布韦农村女性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信息传播科技(ICTs)使用和媒介使用,并借此寻求国际传播合作的增长点。本文以津巴布韦农村女性的媒介使用为研究对象,提出如下研究问题:津巴布韦农村女性的媒介使用近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促成相关问题的解决,并拓展两国合作,由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寻找新路径?

一、文献综述:性别数字鸿沟与国际传播

(一)津巴布韦的信息传播科技研究

津巴布韦政府于2005年通过了《津巴布韦国家信息与传播技术政策框架》,其愿景是到2020年将津巴布韦建成一个知识社会。②根据互联网世界数据网站2021年的数据,津巴布韦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占该国总人口数的55.7%,在非洲排在第十六位。③从数据看,津巴布韦的互联网用户人数占比在非洲较为靠前,且与2000年相比,其互联网使用人数翻了167倍。④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津巴布韦政府在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努力成效。

信息传播科技在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分析了社交媒体与新传播科技对于政治发展与民主进程的意义⑤,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⑥,以及它们在观念转变和教育中的价值⑦。不过,津巴布韦的信息传播科技使用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匮乏,还是经济状况的限制,抑或是知识技能的缺失,都制约了新媒介的发展与使用。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津巴布韦“快速土改”之后,新型的商业农民对相关信息传播科技的采用率和使用率都很低。⑧同年的另一项研究则记录了农村地区的一些民众如何长途跋涉,在躲避危险的野生动物的情况下去找到能上网的设备。⑨如果说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发展的瓶颈,那么,它对津巴布韦所有民众的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农村女性可能更处于劣势地位。

(二)性别数字鸿沟

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概念的兴起,性别数字鸿沟的讨论就已经颇为广泛。2006年,美国学者祖尔·库珀(Joel Cooper)对之前20年间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认为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在学习电脑使用时处于劣势。这种性别数字鸿沟广泛存在,有证据显示,它影响到所有年龄段的人,并影响到各个国家的人。该文认为性别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是“电脑焦虑”(computer anxiety),它源自于儿童社会化时期对技术的刻板印象。⑩但这种心理学的解释无异于隔靴搔痒,影响女性ICTs使用的不仅有社会文化因素,还有政治经济因素。女性是承担家务劳动的主力军,并长期在宏观经济、雇佣劳动和非雇佣劳动中受到结构性压制,这使得她们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愿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使用经典的数字鸿沟“ABCD模式”来衡量,女性经济收入有限使得其接入可能性降低,基本技能训练也有欠缺,而互联网的内容服务更偏向优势群体即男性,这使得女性使用ICTs的意愿降低更像是一个综合结果而非主要心理动因。

因此,要解决性别数字鸿沟,必须考虑政治经济基础。现有关于性别数字鸿沟的研究通常将教育作为重要手段。2014年一项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指出:“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教育是一种解决方案。受过中学及以上教育的妇女会获得参与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能力和愿望,而未受过教育的妇女则更有可能认同妇女的传统角色而不参与技术,无论她们是否有接入可能性。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免费的在线教育可能会在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中改善这种状况。”2017年一项关于卢旺达的研究也指出,卢旺达妇女需要在使用电脑技术方面获得更好的教育,此外政府还需制定具有性别敏感认识的发展战略。然而,教育必须与信息基础设施相配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本身就缺乏信息基建,那么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就更难融入数字社会之中。

(三)“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的盲点

中国所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力求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也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这使它既是一个全球发展的方案,也是一个人文交流的方案。它重点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构成有机的系统。

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事关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享发展,还有可能成为“民心相通”的助推力。当前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研究,多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从理念、战略、原则和路径上形成整体的国际传播构想,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作用,提出了共情传播、国际合作传播模式等“中国方案”。二是系统分析各个国家的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对这一倡议的报道与反应,由此理解各国的舆情与社会接受状况。三是聚焦于专题领域的国际传播,比如汉语国际推广、电影、纪录片、太极拳、茶文化等。但是,现有研究往往强调“中国想要做什么”,而忽略了“其他国家需要什么”,至于从信息基础设施角度开展的研究更是付诸阙如。因此,本文聚焦津巴布韦农村女性,通过理解她们的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供的帮助可能性,寻求国际传播的新突破点。

二、研究方法:津巴布韦农村女性的深度访谈

本项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对津巴布韦鲁萨佩地区的25位农村女性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作为对比,也访谈了5位农村男性。

选择津巴布韦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从人均GDP看,津巴布韦目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在非洲位居中游,但其信息传播技术的使用状况却在非洲排名靠前,这能提供鲜明的对照和丰富的阐释可能性。其二,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津巴布韦女性发展状况尚不尽如人意。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0津巴布韦性别不平等指数”,该国处于中等歧视区间,女性在生殖健康、赋权和劳动力市场等维度处于性别劣势。其三,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津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此后两国在各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合作,目前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津巴布韦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数据,目前津巴布韦农村人口占比68%左右。其中,农村女性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她们承受着由习俗、文化和宗教等造成的性别不平等。

鲁萨佩(Rusape)位于津巴布韦马尼卡兰省东北部的马科尼区,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小镇,但尚未达到城市的规模。鲁萨佩的名字来源于津巴布韦当地绍纳语(Rusapwe),意思是永不干涸,指邻近城镇的鲁萨佩河不断流动的河水。这一地区能够反映津巴布韦的典型状况,而我国在该地区也有城市供水和排水工程的合作,使之可以纳入“一带一路”合作的背景。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即来自该地区,能够保证材料收集的可行性。

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对媒介使用基本状况的了解,不仅涉及互联网和信息传播科技,也涉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第二部分对访谈对象使用媒介和信息传播科技的愿望、意图和目标进行调查。第三部分则重点关注她们所遇到的困难、障碍,以及希望获得的帮助。

三、津巴布韦的性别数字鸿沟及其成因

如前所述,津巴布韦政府在信息传播科技推广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不过,信息传播科技发展速度越快,数字鸿沟涌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津巴布韦信息与传播技术部长姆万都西(Jeffrey Muvundusi)在2020年12月底的一次讲话中就指出了数字沟(digital gap)的存在。该国互联网的大多数用户生活在城市地区,这是否意味着,政策框架尚未较好地惠及该国农村人群(尤其是女性)呢?

在接受本项研究访谈的25位女性中,15位是家庭妇女,主要在家务农,仅有5位是职业女性(教师、护士等),4位有自己的小生意,还有1位偶尔打零工。有5位女性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大部分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或初中教育,仅有4位接受过大学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部分女性在经济上自主性较弱,多依赖丈夫的工作获取家庭经济收入。除了经济不平等之外,当地女性还面临着文化习俗等一系列障碍。这些因素深深影响了她们的媒介使用和信息传播新科技的使用,并带来了相应的性别差距。

(一)媒介使用的性别化

新的信息科技与旧的媒介在使用中往往有相似性和延续性。关于传统媒介的使用,本项调查发现,广播仍然是津巴布韦农村女性最常使用的媒介,与之相比,报纸和电视却有着强烈的男性色彩。这一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政治经济因素也延伸到了互联网和新媒介的使用之中。

鲁萨佩农村地区的很多女性将广播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受访对象大部分都收听广播,因为“收听广播很方便”(访谈对象:Anna),“广播很便宜,不用收费”(访谈对象:Renne);却只有少数会读报纸、看电视以及使用互联网,原因很多,教育就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有受访女性表示“我没有受过教育,怎么阅读?”(访谈对象:Chipo)。受访女性谈到她们常收听的广播节目主要集中在新闻、音乐、读书等领域。她们认为,新闻节目让她们了解国家正在发生的事;音乐和读书节目可带来娱乐。一档名为“克瑞桑巴夫人脱口秀”的节目经常被提及,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主持人克瑞桑巴夫人在节目中既会谈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会谈及“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访谈对象Joyline)。受访女性中,无人表示会阅读报纸,看电视的比例也很低。

广播受当地女性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易接入性。此处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广播接入成本低,无需像手机一样充值,不用购买数据套餐即可收听;另一方面广播信号接入方便,只要有收音设备如收音机或带收音功能的非智能手机即可收听广播。相比之下,只有家中拥有硬件设施如卫星锅和供电才能收看电视。其二,伴随性。收听广播不用安排专门的时间,可边收听广播边劳动,不会影响干家务或农活儿。其三,无语言障碍。许多广播节目用当地语言播出,如绍纳语。许多农村女性未接受过太多教育,对母语如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以外的语言包括英语并未掌握,报纸与电视却常常使用英文,语言成为当地女性获取信息的重要障碍,当地语言的广播节目解决了该问题。

与广播相比,报纸对文化程度要求更高,而电视对经济条件要求更高,这使得它们成为偏向男性的媒介。受访男性多半会阅读报纸,并在与朋友聊天中谈及报纸上报道的事件。他们阅读报纸的动因有三。其一,报纸能提供当下的时新消息。其二,阅读报纸能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能力。其三,报纸有助于获取商业信息。例如,一位商店老板表示自己喜欢《周日邮报》的买卖板块,因为该板块可对比商品价格,帮他买入廉价的商品,赚取更大差价。受访男性均表示能够看到电视节目。同样在家中缺乏供电、卫星锅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受访男性表示可以在商场里,或在闲暇时间与朋友喝酒社交时顺便看到电视,这也是农村男性看电视的主要情境。当地男性更喜爱电视的娱乐功能(如观看足球比赛、动作电影等)和信息获取功能(如新闻节目)。也有受访男性收听广播,例如音乐节目。但是,一位受访男性认为,广播是一种女性使用的媒介,言语间表达了轻视之意。广播因为被女性广泛使用而被贴上了次等媒介的标签。

总之,在鲁萨佩农村地区,广播偏向女性,而报纸和电视偏向男性。这种媒介使用偏向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权力的综合结果。首先,女性受教育程度低于男性,如上所述,在25位受访女性中,有5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大部分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或初中教育,仅有4位接受过大学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农村女性因为未接受过太多教育,对母语如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以外的语言包括英语并未掌握,语言成为当地女性获取信息的重要障碍。相应的,所有受访男性都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且多数受访男性能进行英文阅读。其次,劳动分工使得女性囿于家庭环境,而男性可以走出家门并拥有更大的公共空间,当农村家庭普遍因经济条件所限而难以拥有私人电视时,男性有更多机会接触这种媒介。最后,政治经济条件也形塑了不同性别群体对媒介内容的偏好。这种媒介的性别化区分反映了经济收入与劳动分工、受教育程度和语言霸权、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等多重维度交织下的权力分配状况,而这种状况也延伸到了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新科技的使用之中。

(二)信息传播科技的性别区隔

只有少数女性使用智能手机,而女性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更低。在我们的受访对象中,只有4位表示使用过智能手机,多半是用来学习、工作或做研究。女性较少使用智能手机,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其一,经济条件限制。有12位受访女性直言自己买不起智能手机。其中一位谈到,家庭正处于经济危机的状态下,既没有钱买手机,也没有钱给手机充值。还有一位女性说,丈夫在城里上班,寄回来的钱主要用来给孩子上学和购买食物,智能手机会增加家庭开支。根据受访女性提供的信息,当地的“智能手机价格大概在25美元以上,上网费用大概为每300MB数据流量3美元,而普通农村家庭月收入却只有50美元左右,如果能够出售更多农产品或者收到居住在镇上或城里的家人寄来的钱则收入可达到100美元左右(3美元相当于两升油或者两公斤白糖的价格,许多人连购买油和糖都要精打细算,更不用说支付网费了)”(访谈对象:Anna)。与家庭收入相比,智能手机价格占当地普通家庭月收入一半以上,价格显得较为昂贵。同时,因当地农村地区人们的上网需求不大,且网络连接不畅、充电条件不好,每月300MB的数据流量虽可以覆盖人们的需求,然而相较家庭月收入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网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其二,主动或被动地抗拒智能手机的使用。有的女性谈到,因为家务和农活占据生活主要的时间,没有时间留给手机。数字代沟的存在也导致了这种抗拒,如有女性认为智能手机是年轻人的,自己年纪大了没法和年轻人比。农村环境的闭塞导致远距离沟通需求的弱化,有女性受访者表示,在农村不流行手机,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没有需要联系的人,不需要用智能手机。此外,身体条件的不允许,如视力不佳也是被提到的理由。也有女性直接表达了不想用手机说话或者打字或者做其他事的意愿。

其三,缺乏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许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甚至,有受访者表示连接打电话等手机的基本使用都不会。除了技能因素之外,对手机使用的基本认知也存在误区。有的受访者认为,只有那些偏爱异性交往、不好好学习的人才会使用手机,把它作为个人正向发展中的负面阻碍。

其四,缺少自主权。家庭关系和性别关系也成为制约手机使用的关键因素。例如,有女性受访者提到,丈夫出于嫉妒心拒绝给妻子买手机。当地教会也不鼓励女性使用手机,如一位受访者提到的,“我做礼拜的教堂不让我们用智能手机,他们说那会腐蚀我们的思想”(访谈对象:Sarah)。这反映了女性缺乏经济自主权和生活事务决定权,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她们的地位都处于弱势,因此难以分享数字发展的红利。

与女性相比,5位男性受访者中有3位使用智能手机,主要原因是想要用手机上网。这种状况也与男女在公共空间中的位置有关。有6位受访女性表示,她们的丈夫居住在城里,且使用智能手机。根据当地许多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男性与女性分开居住的情况很普遍,丈夫会在城里工作和居住,然后将工资寄回家供在农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和上学。正如信息传播部长姆万都西所说,智能手机在津巴布韦城市的普及率更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手机成为城市化、现代化生活的典型表征,而女性被排除在了这一进程之外。

在我们的受访对象中,有3位女性可以接入网络使用社交媒体。她们中2位是教师,1位是当地诊所的护士,均为职业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男性则更经常登录社交媒体如脸书和瓦茨普软件(WhatsApp),“获取实时新闻,了解真正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从广播、电视中听到的谎言”(访谈对象:Felix)。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群组进行商务社交。拥有智能手机的受访者,无论男女都是职业人士,这显示了津巴布韦农村地区使用数字化移动设备的显著差距,它与财务、就业、受教育状况的差异密切相关。总之,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固化的性别角色设定和社会权力结构影响了信息传播科技的使用。

(三)女性的数字发展:需求与愿景

智能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信息传播科技的使用,对于津巴布韦农村地区的女性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首先,它们增进了女性的团结互助。社交媒体的使用“将津巴布韦的女性团结在一起”(访谈对象:Felistas)。在瓦茨普、脸书和推特平台上“加入了提升女性地位的群组,有很多收获”(访谈对象:Rejoice)。一些受访者表示,她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女性分享共同的问题与困境,并且群策群力去解决困难,通过互助的形式展开维权。她们“使用这些媒体,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访谈对象:Sabina),“讨论大部分女性遇到的挑战,还有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访谈对象:Felistas),“还互相帮助,逃离家庭暴力,抗争童婚”(访谈对象:Stephanie),为自己的权利发声。女性只身一人或在旧环境中往往无法反抗或逃离遭遇的困境,也解决不了问题。她们在加入此类主题的社交媒体群组后,可能遇到更多不同专业领域、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的女性,通过相互支持与互相帮助,获得心理慰藉与行动赋权,增加解决她们经历的诸多困境的可能性,她们的表达也体现了这些女性希望通过媒介寻求社会支持的迫切期望。

其次,它们帮助女性获得职业发展,并提高经济收入。受访女性谈到了通过社交平台做生意,“参与一些群组,了解并开始一个生意”(访谈对象:Sabina)。她们在社交平台上寻找客户,出售商品。一位受访者是雅芳香水的分销商,她在瓦茨普软件的实时分享中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拓展顾客群体。电子金融也带来了便利。有女性谈到,钱会直接打到电子现金账户,不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交易和取现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从而追求经济赋权。网络还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和信息资源,有助于职业女性获得发展。“新媒体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我不需要去到城里去寻找信息资源”(访谈对象:Felistas)。职业是护士的受访者说,自己“加入了一个世界护士组织的脸书群,和群成员分享信息,关于如何工作、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如何疏解职业压力等”(访谈对象:Gloria)。她认为,“如果没有新媒体,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获得从全世界的护士那里获取的丰富信息”(访谈对象:Gloria)。

再次,它们促进了家庭和人际交往范围内的沟通。有女性提到,“我的孩子们在国外学习,我有时非常思念他们,有电的时候,我可以用瓦茨普软件的视频通话和他们沟通。就像我真的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一样,这让我觉得很愉快”(访谈对象:Gweneth)。然而,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沟通仍然比较匮乏。有受访女性提到自己的朋友都在这个村庄里,没有必要用手机。在她们的认知中,手机的功能主要为打电话、发短信的沟通功能。同时,她们也愿意固守着对于世界的旧有认知,在相较城市而言更为闭塞的环境中,更多地依赖面对面的人际传播。

最后,它们也提供了休闲娱乐功能。一些女性提到了“新媒体可以解压”,自己“休闲的时候就登录脸书账户看社群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访谈对象:Felistas)。只不过,目前新媒体的休闲娱乐功能还未能广泛实现。

信息传播科技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关注。它们有可能促进政治赋权,如提升大选投票的政治参与度。一位受访女性表示,“我在脸书上被鼓励去注册并参加了投票”(访谈对象:Sabina)。此处成功实现了政治赋权,促使该女性实际政治参与的发生。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为孤例,它是否能够成为普遍现象,还需拭目以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通过媒体和信息素养赋权是促进公平、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及促进自由、独立和多元的媒体和信息系统的重要先决条件。本项研究发现,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女性实际上已经在利用媒介素养获得一定程度的赋权。无论是传统的广播媒介,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媒介,都具有这种潜能。有女性表示在收听广播节目时会选择新闻节目,以“了解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访谈对象:Tanaka);选择收听科瑞桑巴夫人脱口秀节目的理由之一是“她会在节目中讨论一些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也“教会大家很多东西”,即在正规教育渠道之外传递了社会知识(访谈对象:Joyline);另外,选择社交媒体的原因之一是用脸书账户去“关注所在社区正在发生的事”(访谈对象:Sabina)。这些都直接体现了该地区女性会使用媒介去获取关于社会的信息,也传递了她们想通过媒介进行自我信息赋权的愿望。女性通过媒介了解的社会信息、进行的知识获取,构成了其未来发展的基础,而女性的发展有可能带动整个家庭乃至更广阔范围内的发展。

(四)亟待弥补的性别数字鸿沟

一方面,女性的信息传播科技有可能促进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女性却往往成为被新科技忽略或抛弃的人群。津巴布韦农村地区的性别数字鸿沟状况的确存在,它本非一朝一夕间形成,而是被镶嵌在整体不发达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之下。传统媒介的使用就体现了性别差异,而数字媒介越普及,性别数字鸿沟就越扩大。例如,对用社交媒体去沟通、做生意、读新闻并获益于社交媒体使用的当地男性而言,互联网的使用实现了对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赋权,也加深了当地的性别数字鸿沟。有受访者认为,电视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英文水平,因此,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媒介素养越高、接触媒介越多,语言能力提升也会越快,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的过程。数字媒介的使用不仅加深了原本存在的性别鸿沟,且将性别鸿沟从数字领域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

津巴布韦农村女性的媒介使用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其一,供电。多位女性受访者都提到,喜欢收听广播的原因是收音机不需要接电源,有电池即可,因为电费昂贵,对她们而言非常奢侈。此外,当地供电极不稳定,像电视这样需要一直接通电源的电器无法正常使用。找到地方稳定地给手机充电也较困难。没有稳定廉价的供电,无法使用路由器,宽带上网也较难实现。

其二,道路。津巴布韦农村的路面以土路为主,比较坑洼泥泞,无法实现报纸的每日顺利投递,也导致报纸这种媒介很难到达普通农家。

其三,电视传输。能够看到电视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家拥有卫星锅,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没有普及、廉价、稳定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电视的普及率之低和看电视的成本之高有较大关联。

其四,移动通信。当地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与稳定都成问题,而且成本高昂,使得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也成为奢侈之举。没有价格低廉、信号稳定的网络是阻碍女性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重要原因。

基础设施不完善,再加上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和知识水平有限,使得数字时代在津巴布韦远未到来。津巴布韦政府力图改变这一状况。《津巴布韦国家信息与传播技术政策框架》中提出了系统的信息通信技术政策去发展知识社会。然而,这些政策未能有效惠及农村地区的女性。

受访女性普遍表示,她们未能获得政府支持,也尚未看到未来新媒体会在当地普及的希望。无论信息通信技术教育、网吧的建立、基础建设的完善还是财政支持方面,政府都未实际介入。因此,许多受访女性认为,政府关于到2020年建成知识社会的承诺未惠及她们,或许新媒体的发明只覆盖了城市人口。目前,政府不多的努力主要服务于可负担新媒体高昂接入费用的人群。津巴布韦政府信息传播技术部长姆万都西表示,政府已经意识到数字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建设目前只惠及到了城市地区,会努力覆盖和惠及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所有人口。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与津巴布韦在数字领域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

四、走向“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合作

“一带一路”的五个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关键的一环,它既是整个倡议的重要目标,又是其他领域相通的重要基石。这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指向。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津巴布韦与我国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正式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目前的合作主要偏重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于中国的投资,津巴布韦已完成了水电大坝、机场等项目,即将开始建设火电站,在道路等基建领域也已起步。国际传播工作是否可借助这一进程,围绕媒介与女性开展工作,真正推进中国和津巴布韦的“民心相通”?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设想。

(一)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当地女性发展

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存在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包括缺乏普及、稳定、廉价的供电、电视数字信号、移动信号和移动网络,以及适合出行的道路等,这些都成为影响信息传播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障碍,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以农村为主要生活区域的女性,加剧了当地的性别数字鸿沟。

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帮助推动津巴布韦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发展,不仅可推进当地的整体与均衡发展,而且也能够为中国和津巴布韦的“民心相通”建立良好基础。

目前,非洲对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加大,我国在疫情期间通过数字技术助力非洲抗疫就是该领域合作的较好尝试,而我国通信公司在非洲多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获得的丰富经验都可成为未来在津巴布韦进行该领域合作的借鉴。

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之外,我国媒体机构可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与津巴布韦相应的媒体机构开展合作,凭借中国经验,分享如何在农村地区大面积覆盖各种媒介信号、如何降低这些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成本及如何进行相关硬件设施的维护等。

(二)以媒介和数字平台助力当地女性经济赋权

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是受访农村女性不断提及的问题,也是当地女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实现经济赋权?中国的数字经济经验可以提供有效参照与帮助。

媒体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广播是当地女性经常接触的媒介,我国的国际广播如“中国之声”可通过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广播公司合作,注重民生经济类节目的内容,开展帮扶和教育,通过传递相关信息与知识,帮助女性改善财务状况等。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数字扶贫拥有丰富经验。疫情期间,借助数字平台,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带货直播中,成为扶贫、减贫的重要渠道。我国可组织有经验的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向津巴布韦女性分享经验,包括如何掌握资源、打通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对接等,直接参与到女性经济赋权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组织的合作可以发挥良好作用。中国的全国妇女联合会在女性赋权尤其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女性的经济赋权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巧娘工作室、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赋权路径都可分享,供津巴布韦女性借鉴。合作方式可包括与当地妇女团体和女性赋权机构加强沟通交流,举办线上线下的会议、论坛、工作室、培训合作,提供教育指导等,以期通过合作达到赋权当地农村女性的目的,并以女性经济赋权为切入点,加强两国在妇女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以教育合作奠定女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津巴布韦农村女性在媒介使用方面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受教育程度低,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这导致了她们阅读能力和媒介使用能力欠缺,进而引发对媒介使用的抗拒、排斥和恐惧。更重要的是,许多女性对未来不持热望,以不自信的态度消极应对或被动接受现状。教育和媒介相结合,可以提升她们的知识水平,也可以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可能会打造整体性的社会心理工程。

教育领域的合作在参与主体和形式上可以多元化地在多个维度展开。

在国际层面,我国可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和媒介领域的发展中国家赋权项目、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教育赋权的津巴布韦项目等。一方面,参与此类国际项目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参与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的体现;另一方面,我国可通过国际平台开展与津巴布韦在教育领域的合作。

在政府层面,两国的教育部可进行义务教育、女童和妇女赋权教育的经验分享,促成一些教育项目的合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津巴布韦的信息部可在媒体从业人员培训和当地女性媒体技术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公民社会层面,我国的全国妇女联合会和民间妇女组织可与津巴布韦当地的妇女组织合作开展女性赋权教育培训;我国各层级教育机构如以女性、媒介教育为特色的机构可与津巴布韦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农村女性经济赋权、技能提升培训、自我赋权意识教育等项目,推动当地农村女性的经济赋权、财务状况改善、媒体技能掌握和主动寻求自我赋权机会的实现。

五、结语

性别数字鸿沟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原因,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皆需认真对待。该问题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正面的长期应对势在必行。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必须直面这一问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全球共同发展,更是打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女性面临的性别数字鸿沟,主要来自于当地经济不发达的现状和女性的不平等状况。要解决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是重要环节,此外教育和数字经济发展也是关键助力。这是中国国际传播应该寻找的抓手,即通过当地女性发展实现“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注释:

① 《津巴布韦》,外交部网站,https://www.yidaiyilu.gov.cn/gbjg/gbgk/66284.htm,2018年9月14日。

② Zimbabwe Government.ZimbabweNational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PolicyFramework.Harare:Zimbabwe Government.https://www.techzim.co.zw/wp-content/uploads/Zimbabwe_National_ICT_Policy_Framework_Dec2005.pdf.2005.p.13.

③ Internet World Stats.InternetUsersStatisticsforAfrica(AfricaInternetUsage,2021PopulationStatsandFacebookSubscribers).https://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1.htm.2021.

⑤ Nhamo Anthony Mhiripiri,Bruce Mutsvairo.SocialMedia,NewICTsandtheChallengesFacingtheZimbabweDemocraticProcess.Crisis Management:Concepts,Methodologies,Tools,and Applications.IGI Global.2014.pp.1281-1301.

⑥ Ruhode,Ephias,Vesper T.Owei,Blessing Mukabeta Maumbe.ArguingfortheEnhancementofPublicService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ThroughE-Government:TheCaseofZimbabwe.In Paul Cunningham and Miriam Cunningham(Eds).IST-Africa 2008 Conference Proceedings.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rporation.2008.pp.1-13.

⑦ Shakespear Mudombi.AnalysingtheContributionofICTSinAddressingClimateChangeAmongstCommunalFarmersfromTwoDistrictsofZimbabwe.Diss: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2014.p.51.

⑧ Petros Gavai,Samuel Musungwini,Beauty Mugoniwa.AModelfortheAdoptionandEffectiveUtilizationofICTsinCommercialAgricultureinZimbabwe.Journal of Systems Integration,vol.9,no.4,2018.pp.40-58.

⑨ Mike Mutal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ICTs)inBingaDistrict,Zimbabwe.Afric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8,no.2,2018.pp.55-62.

⑩ Joel Cooper.TheDigitalDivide:TheSpecialCaseofGender.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vol.22,no.5,2006.pp.321-322.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津巴布韦赋权
超图结构上合作博弈的赋权Position值
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影响
换新币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津巴布韦的绍纳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