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宜君(江西理工大学)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整个市场环境形势严峻,国家大力倡导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各行业企业为了提升企业效益,也逐步开始着力结合自身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企业创新。一些学者也以企业创新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的发散方向和研究路径进行了开拓性或深入的研究。我对这些文献的发现、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
截止到2021 年4 月,根据万方数据库数据显示,《北大核心》《CSSCI》等核心期刊中发表的关于“企业创新”或以“企业创新”为关键词的论文多达62490篇和39440篇,这表明学者对于企业创新这一主题还是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企业创新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未来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为了顺应全新的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诸多影响,结合现代企业的升级发展,企业应该适当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和调整[11],以便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及升级利用。有很多学者通过研究也验证了会计制度创新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和生命力。张来武(2013)[1]提出可以通过制度的升级、变迁来推进企业创新和改革。王燕(2021)[4]、蒋牡丹(2020)[5]等学者运用实证和线性分析证实了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顺应创新和改革趋势,促进现有的财会制度换代升级,也可以加速企业顺应创新趋势。传统的管理会计制度显然还是存在着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那么,会计制度的创新可以作为增强会计在企业中实践相关性的有效措施之一[7],换言之,会计制度应当从制度内部进行创新和扩充,蔺民轩(2019)[11]再次强调了会计制度的创新方向,企业可以从会计核算范围以及会计报告制度这两个层面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另一大方向和着力点,是提升单位劳动力效率的关键所在。企业有序平稳的经营发展往往离不开管理的合理标准化
从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分析。股东作为拥有企业决策权的利益相关者,决定着企业的前进方向,把握着企业命脉,所以股权的分配和占比往往也影响着企业有关决策。任海云(2010)[26]通过对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于企业来说,股权集中相对于股权分散更有利于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并且指出了股权制衡的不可或缺性,这一结果与早些年李丹蒙(2008)[2]、杨建君(2007)[3]等人的研究结果结论一致。从管理层角度看。新常态下企业严重缺乏高效的内部联动体系,甚至缺乏部门联动的相关意识,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谢海云(2021)[13]提出企业可以尝试通过结合本企业内部数据,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方式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各部门间的相互联动。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尽早完善显得日趋重要[18]。人才储备是企业的后备军力量,优秀的人才也是企业的血液和中坚力量,管理层应当充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现代企业处于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并且中小微企业数量剧增,市场竞争压力大,特别是企业的职能和模式变得不再单一,往往采用综合、融合和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往往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根据消费者需求,或者从消费者喜好角度出发做出转变。Cillo Paola (2021)发现CEO 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成为新型商业模式的一种催化剂[14],现代背景下的企业,不再以保持对消费者的神秘感为卖点,转而主动与消费者拉近距离,甚至直接向社会大众敞开流水线以增强信任,密切企业高管和消费者间的互动可以直接获取消费者需求和喜好,同时也向社会传递出一种企业贴近大众生活,为消费者考虑的经营信号。共享经济作为现代消费喜爱的一种便捷的经济模式,给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带来契机。张晴等(2021)[15]选取共享经济背景下覆盖面广,具有显著特色,并且受消费者青睐的共享单车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提出企业可以从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四个维度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人力资源激励策略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应用原则之一[17],懂得用人,有人性关怀的企业才可以从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中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
公司的股权制约关系等因素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冯根福等人(2008)[19]发现经营者持股比重和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更有利于促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个比例一般在45%左右时可以形成最大限度地正向影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提升股票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但对于民营企业,这一结果却截然相反。在低成本仿制技术的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明显低于国有企业,这是因为受到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等内外部因素影响,自我创新的成本远远高于直接引进新技术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研发投入,又更加减少了创新产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创新优势无法转化成商业化绩效的优势[21]。
Jin Nam Choi(2004)[23]首次提出个体性能效应的作用,提出创新的自我效能感会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相应的调节作用。顾远东(2010)[22]对Jin Nam Choi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发现组织或团队的创新氛围可以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从而进一步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顾客参与企业的创新也可以作为企业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因素[27]。仅凭企业的自身感知无法快速和准确地抓住市场机遇,企业通过互动导向战略和提升顾客参与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效率,以较少的投入增加企业绩效。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往往也会起着中介作用。
李文贵(2015)[6]发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里,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完全一样,股权结构起到调节作用,通过非国有股权比例和不同类型民营股权的研究,得出个人持股比例越高的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欲望,个人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可能更愿意承担风险去创新。人们往往可能认为相同性质的企业,或处于相同产业中的企业,因为存在不同的认知,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理论,政策制度是企业考虑创新制度不可缺少的背景环境,在“一带一路”、大数据及“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创新和改革设立了更高的门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专业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直是整个企业创新的关键步骤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黎颖(2018)[9]的多篇文献中都提出和反复强调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国家和企业都应当重视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发现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还是颇深的,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创新给企业绩效带来的益处大于带来的风险和弊端。学者们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扩大企业的地域范围,关于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研究,比如企业规模,成立的年限等都可以作为分类标准。在进行研究时应当尽量控制外部环境变量,将外部环境作为综合考量的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学者们研究“创新”选取的行业主要还是偏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但在对于近几年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医药行业等都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是中小型企业面临最困难的投融资问题,也只有少量文献研究如何通过创新去提升融资质量和数量。此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因为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应当尽量区分。最后,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对于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自身优势,取得最大企业效益。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判断,保证企业绩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