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启示研究

2021-11-29 07:26郭一丁张科晓
关键词:语言艺术话语总书记

郭一丁,张科晓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构建一套讲得清、听得进、传得开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灵活多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又平易近人,直指人心,既具有思想引领的功能,又植根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具有重要启迪。目前关于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果丰富。通过对文献资料梳理,研究方向主要有两类。首先是对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生动性研究。这类文献主要整体概括和分析习近平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并辅以真实的语料加以说明。张彧[1]用在常言中见真理、在平凡中见伟大、在言谆中见意重三组排比归纳习近平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脉络清晰,用词精妙。赵伟[2]总结为用大众的语言阐述深邃的理论,用生动的表述阐明深刻的道理,用形象的事物体现抽象的逻辑。表达清新质朴,但部分论据不够充分。彭龙富[3]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语言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据。论述深刻,观点有新意。杨瑞森[4]从习近平语言的通俗性和鲜明性、深刻性和哲理性、真实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阐释其语言力量所在,语料翔实,论述全面而深刻。其次是对习近平语言艺术的价值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张爱艾等[5]认为习近平语言深入浅出,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引领治国理政方略,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治国理政的思路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路径。这部分研究中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研究。许克斌等[6]认为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有益的启示,要换位思考,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百姓生活实际;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还有部分学者深入研究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教师与教学、话语转换与创新、话语权提升等多个视角进行阐释。杨威等[7]认为习近平语言艺术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构建、内容丰富、方式改进以及传播优化提供了诸多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提底气以增权、涵文气以增质、寓生气以增温、接地气以增效。刘建成等[8]在总结习近平语言特征后提出要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正确导向,使话语富有“灵魂”,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主题,使话语蕴藏“思想”,关照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对象,使话语饱含“感情”。杨晓波[9]认为思政课教学创新要戒学究味,添加生活味;戒平淡无味,添加文学味;戒严肃味,添加风趣味;戒说教味,添加人情味;戒陈腐味,添加时尚味。除此之外,张智等[10]认为习近平的群众风格语言对宣传思想工作话语有重要启示,宣传思想工作话语要说有魂的话、说有根的话、说有趣的话、说有情的话。

总体而言,虽然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相关研究对象丰富、研究领域宽泛、研究成果多样,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显示了该研究的必要性及日益成熟性。但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是重复论述多,较缺乏富有创新性和洞见力的研究成果。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中不乏有见地、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论述,但选题重复、框架雷同、观点相近、论证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了整体的研究水平层次。二是定性研究多,较缺乏科学的实证性研究。当前关于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研究多是基于抽象分析进行的,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对话语内容、话语特征、发展动因、话语路径等问题的实证性探索。三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要从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等方面对习近平语言艺术进行研究。对特定方面的关注和聚焦使得研究以“小切口”进行,覆盖面小,论述更加清晰;但研究视野的狭窄使得本学科对习近平语言艺术研究呈现较为松散的趋势,现象性研究多、描述性研究多、局部性研究多。在现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习近平语言艺术表层次的梳理,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范式,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启示意义也有待深入阐释和分析。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迎来大发展大变革的黄金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观念和思想在持续更新发展,其语言艺术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正面临话语客体高质量的话语需求和话语主体供给力不足的困境,相应地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作用也受到更多关注。所以,深入研究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并提供实践可行的话语创新方法和路径,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视角下习近平语言艺术分析

1.善于使用比喻,有声有色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为学生爱听的话语,必须增强其吸引力。表现手法上要力求多样,在修辞手法、句式搭配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通俗易懂的事物解释抽象的道理,化深奥为具体,同时形象生动,极大地加强了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他把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盐”,这个比喻启示思政工作者要调好“盐味”,使教育内容原材料与其他调料相适应发挥出最佳味道。他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形象说明理想信念的必需性;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指出青年阶段形成和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1],“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12]等比喻表现出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对其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此外,他把“中国梦”比作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生动体现出“中国梦”植根人民的鲜明特征,表达了其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指引作用。用“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比喻,形象说明我国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喻指各民族团结友爱。用“大海”比喻我国经济,展现出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用“眼睛”和“生命”之喻表达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

2.善于使用俗文俚语,有根有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立足不同场域,面向不同受众,要说符合教育受众用语习惯的话语,力求将少数人理解的话语转化为面向大多数人的话语,转化话语传播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使用百姓能听懂的语言,直白朴素,通俗易懂,反映出他深厚的人民情怀,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3],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14]不仅形象地说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也向全党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冲锋号,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信心。他用“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15],强调疫情防控工作要紧抓不懈,语言朴实但闪耀着哲学的智慧。他用“牛栏关猫”强调建章立制的重要性,要扎紧制度的笼子;用“雨过地皮湿”要求主题教育必须常态化、深刻化;用“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捡进篮子都是菜”委婉批评目光短浅的干部,强调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用“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16]揭示民族团结工作必须用心做事,以心比心,将心换心;用“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17],希望广大留学人员能心怀祖国,坚定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引用外国的谚语,表达深厚的邦交友谊,分享发展思路和智慧,展望美好的合作未来。他用乌兹别克斯坦谚语“只有结满果实的大树才会引人注意”[18]表达对中乌两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希冀。他引用德国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19],希望二十国集团深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善于引经据典,有理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不能缺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必须汲取意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援引古代诗词、典故、谚语来阐明道理,用传统文化的魅力消解单纯理论的虚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引用《礼记·学记》中“亲其师,才能信其道”[12]说明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积淀,提高理论修养,更要提升道德水平,用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引用毛泽东诗词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20]勉励青年要胸怀大志,矢志奋斗,勇担时代责任。引用《放歌行》中“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20]告诫青年人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光阴,博学笃志,不断提高本领。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21]要求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还借用《七发》中吴客开“要言妙道”为楚太子治精神萎靡之病的故事,告诫全党必须加强道德自律,补足精神养分,才能抵御邪气。他又用杜甫诗句“风雨不动安如山”[22]要求党员干部用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和使命。在话语传播上,他重视话语创新,引用刘禹锡的诗句,要求“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3]。

4.善于使用讲故事的方式,有血有肉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是理论的单向灌输,而要深入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企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照和受教育者情感认同的高度统一。讲故事的方式情景交融,真实可感,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容易使听众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师。不论是发表的重要讲话、调研时的谈话,还是发表的文章,都经常使用故事来表情达意,讲源远流长的红色故事、人民奋斗的幸福故事、改革开放的发展故事、国家交往的友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动情地回忆了一位初中政治课老师讲述焦裕禄事迹时数度哽咽的故事,他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24]。总书记以亲身经历揭示了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思想引领力和强大的价值导向性。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述自己在农村下乡时“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书”的故事,身体力行地鼓励青年人要多读书,爱读书,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内化为自身积淀,不断积聚发展力量。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阐释信仰的力量,勉励大家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高远,追寻真理。在对外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善于讲两国人民真诚交往的“朋友情”,讲述两国人民具有情感交集的故事,有利于激发情感共鸣,增进两国人民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国会发表讲话时谈到秘鲁作家、记者安东尼奥·阿尔塞和秘鲁汉学家、翻译家吉叶墨两位朋友的故事,体现中秘两国人民感情相通、友谊绵长。2016年他在智利《信使报》发表署名文章时讲述了智利大诗人聂鲁达多次访华的故事,展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联系。

5.善于使用流行语言,有滋有味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话语主体不断增加的话语力量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社会发展应声相和,解释时代,回应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瞄准时代,吸收了流行语言,富有新意。2015年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在网上走红,其中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网友热议。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化用为“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25],以亲切的姿态表达对世界各国投资商的欢迎,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持续开放声音,引发全场热烈掌声。无独有偶,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访问时也曾幽默地借用“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一热词,表示自己的个人时间被工作所占据,其富有时代气息的表达引起网友纷纷点赞。他曾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富有创意性的语言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豁达乐观的精神。此外,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出现的“硬核力量”“刷屏”,2016年中的“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15年中的“蛮拼的”“点赞”等,这些新年金句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出我国领导人关注时代、贴近时代的眼界与视野,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

6.善于使用肢体语言,有心有意

肢体语言是语言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承担着语言传播载体的功能,巧妙传达着情感态度信号。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语态沉稳大气,自信从容。语调圆润有力,富有磁性,语速平缓,停顿有序。他讲话时表情和善可亲,笑容可掬,目光坚定,温暖人心又给人以力量,极大地消融了距离感,增加了亲切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出行时不封路,不扰民,经常走到百姓中去,在老百姓的炕头、田边上、灶火边与乡亲们唠嗑、拉家常。他在腾冲和顺古镇考察时与游客亲切打招呼。在敦煌莫高窟,他主动与大家握手问候,询问大家从哪儿来,路途远不远,路费贵不贵。在高台县城,习近平总书记临时下车与围观群众握手。在八步沙林场视察时,他主动拿起开沟犁,与林场职工一起开沙沟、铲黄沙。在北京四合院与群众一起贴福字、包饺子。在江西井冈山与村民一起打糍粑。这些不摆架子、融入群众的“接地气”举动,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营造了自然、放松的话语环境,有利于体现话语的真实有效性。

二、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价值启示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与动力。实践基础上的话语创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丰厚的语言艺术,激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建构了话语新样态,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提供了光辉典范。

1.习近平语言艺术激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

话语载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与教育客体有机联系的一种关键连接节点,是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物质形态[26]。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力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有之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囿于高校之中,与外界衔接度不广。习近平强调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该深入机关、企业、军队、社团等社会的基层组织细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场景,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视域更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出版发行《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著作,公开发表电视讲话等,利用传播载体增强话语效果。思政工作者也应回应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语境,善于使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兴传播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增强话语有效性。在外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并发表重要讲话,用物质载体传递话语信息,让历史的智慧和经验照进现实世界,实现历史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我们也应借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素养强、道德素养深的教师队伍,强化队伍载体,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2.习近平语言艺术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1)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完美结合。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27]89政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目的与归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立场和观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对大众的思想引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任何话语都绕不开时代背景下的“政治话语”,但是政治话语也离不开孕育其生长的现实土壤,否则就会陷入“自说自话”的话语怪圈。随着话语传播生态格局的改变,政治话语效果式微。只有话语主体关照现实,将抽象的政治话语转译为老百姓的话语,才能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才能使老百姓真正接受、真心拥护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他扎根基层,人民情怀浓厚。在多种场合经常使用啃“硬骨头”、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钉“钉子”等政治妙喻,化深奥为形象,使党的执政理念深入老百姓心中,加强了老百姓对党的信任。“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28]“既要挂帅、又要出征”等话语,既通俗易懂又立意深远,缩短了理解阈值,使不同受众都接受到了话语信息,增强了话语传播的效果。

(2)民族话语与时代话语的完美结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会对人们的性格特征、心理偏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民族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精神根脉,只有植根民族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保留话语特色。在全球话语交往时代,民族话语是我国对外形象的重要支撑,但在网络传媒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民族话语能力出现交往困境。植根现实,关注时代,打破民族话语的封闭性,实现话语的有序流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他的语言既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又回应时代;既意蕴深厚,又具有现实吸引力。同时他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厚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的沃土。他引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29]强调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适应,与社会协调。而社会主义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失本源,枝繁叶茂。

(3)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完美结合。说理话语即运用说理的方式将道理讲清楚、说明白,来达到说服他人,使他人接受的目的。通过说理的方式,宣传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力和接受度,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加快,说理式的话语缺乏互动性和感染力,传播效果下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应是单纯理论的外部灌输,而应该以亲切生动、引人入胜的姿态展现在教育客体面前。叙事话语便是更为开放和平等的话语体系,不同于自上而下式的说理话语,它是大众凭借自身的认知感受和情感体验来实现的。故事是具有连续性的片段。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民正过上美好的生活,每天有无数热烈深刻的故事在中国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上发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裕的话语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故事的第一讲述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厚的基层工作经历,了解基层,又有丰富的知识积淀,视野开阔。他依托自身丰富的储备,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用拉家常的方式从小处切入,避免宏大叙事又直抵人心。

三、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方法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的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社会活动或实践方式[30]。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特定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社会成员,是一种意识导向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同时又旨在满足受教育者的精神需要,增强其认可度和理解力。二者之间的张力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进行弥合。

1.更新话语理念,说可赞的话

可赞的话即在传播过程中最容易获得受众广泛点赞和肯定的话语,所以必须以新颖的话语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规律,促进话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性话语理念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性话语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论述,体现出其超前的全球眼光和领袖风范。走入新时代,我国所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不同历史文化根基的文明交流与冲突呈现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赢得话语权,必须要有开放性的眼光和视野,针对不同社会思潮进行敏锐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对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进行透彻地说理与价值引领,在话语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平等对话话语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语言平易近人,他经常用既如长辈又如兄长的亲切姿态与百姓拉家常。建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必须改变陈旧话语形式,建立平等对话的话语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双方共同分享一定场域的话语空间和话语资源,使得话语权力在话语空间合理流动和分配,才能在主客体双方良好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育目标。三是故事性话语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要讲好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历史进程,又要讲好振奋人心的普通人民逐梦圆梦的现实场景。

2.丰富话语内容,说可信的话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可信即要求对理论的全面、彻底掌握,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工具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首先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话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自身的话语形态,对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起着引领作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对其他话语形式的指导、渗透,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话语权,同时提炼社会实践中的大众话语。正是对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指导,才使习近平的语言可敬、可亲、可信,与人民群众共频共振共鸣[10]。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要关注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众话语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言简意赅,回应教育现实关切,用精当的语言阐述深远的道理,规划发展理路,避免“长、空、假”的错误倾向,还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处于动态化的发展过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其人文根基,能为其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伦理价值、道德观念等内容富含着丰富的精神养分,为当代人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追求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土壤,吸收积极向上的网络话语。我们处于一个话语媒介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网络正重塑话语传播格局,改变着话语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因时而动,吸纳新的网络文化符号,借助新型传播媒介站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分析新形势、新背景下的思想动态。总之,通过经典话语的理论性、大众话语的受众性、民族话语的特色性、网络话语的创新性,才能做到点面结合,既全面地织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又有重点地阐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可信度。

3.转换话语方式,说可亲的话

亲近是基于平等待人而产生的情感层面的交流。在教育过程中,亲近的话语意为被受教育者主动接近、积极悦纳、自觉消化的话语。说可亲的话语就要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和发展价值,将教师在动态教学环节中的决定性地位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切深入学生内心,说出“亲近”之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生硬的教材话语容易形成教师“一言堂”式的话语权威,教学术语的堆积带来学生对教材术语的排斥感和生涩感,降低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教育的情感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话语必须要体现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展示其强大魅力。但同时教学话语是在教学情景根据学生动态反应中生成的,所以要更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习惯,回应他们的话语需要,在师生双向交流中完成教育任务。第二,要从预设性场景转变为生成性场景。生成性场景即教育者根据课堂活动表现临场创设的话语场景,教育双方均是以“进行时”的状态存在。教师担任着场景的缔造者,思想的引领者,完成了教育话语的转化,极大消解了“教师中心化”地位对话语的遮蔽。生成性场景可以补足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的“预设性场景”不足,实现对教育个体主体性的尊重,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生成性教学不代表不需要任何的预设,教师的前期准备、生成性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4.彰显话语魅力,说可感的话

可感的话语是一种通过情感共鸣作用于客体,使其产生强烈认同,进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正向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感染人,一方面是因为话语内容所包含有真理性;另一方面还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彰显话语魅力,从而起到话语直达人心的效果。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说好生活话语。生活话语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在于实践的生活是生动丰富的,它凝结了群众的智慧,能用通俗的话语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以小见大,删繁就简,巧妙吸引教育对象的眼光,从而能有效弥合理论的学理性与客体理解力之间的张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关照现实世界,在人们熟悉的话语中寻找范本,用生活话语解释理论、建构话语、回应现实。二是要用好幽默话语。幽默话语能够构建起强大的“情感场”,作用于对象知觉器官,从而使其感觉和心灵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一旦对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触动,就更容易接受情境中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穿插小故事、歇后语、讲笑话、讲段子等方式增加语言的幽默度,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三是要吸取流行话语。流行话语不同于自上而下形成的主流话语体系,其生成与传播更能体现特定时期社会情绪的表达与文化诉求,总是更吻合受众的文化心理,吸聚的对象更年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尊重大众的创作力和传播潜能,吸纳时代的新鲜素材进一步提高亲切感,满足对象的偏好需求,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 语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载体的话语,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借鉴有益的经验。习近平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诸多共通之处,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导向性、学理性和时代性。基于此,习近平语言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了借鉴可能和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意蕴深厚的习近平语言艺术中提炼话语素材,在话语实践中明确价值转向,激活话语载体,创新话语模式。在更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彰显话语魅力等四个层面具体推进,努力将习近平语言艺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双向互动中,逐步探索建立一套能听懂、能接纳、能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话语总书记
画与理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