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和,张建锁
(自办料联合汇,河北邯郸 056000)
随着土地资源、环保压力的增加和蛋鸡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发展,单栋(指5 万以上)大规模蛋鸡养殖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鸡场在土地利用率、粪便集中处理、规模效应方面等都有积极意义,但也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养殖效益的“顶棚效应”。只有了解这些限制因素,并采取合理措施去规避、解决,才能降低养殖的风险,使养殖效益向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
一般而言,大约2.4 枚种蛋可以孵化出一个商品母雏。按照此比例推算,单栋5 万规模的鸡舍需要12 万枚种蛋,按照产蛋率和种蛋利用率合计80%计算,需要同批次父母代种鸡15 万套,3 天收集孵化需要5 万套同日龄、同批次的父母代种鸡规模(这个种鸡场如果饲养三个批次要15 万规模)。按照这个理论去选择父母代种鸡场,能满足需要的不会很多。但是,你敢要鸡苗,没有哪个场子说不能供给,其结果是不负责任的种鸡企业(孵化企业)把不同批次的种蛋混孵(通过选蛋机,使批次孵化的种蛋大小一致,鸡苗大小一致),结果是母雏母源抗体差异很大,给新城疫、法氏囊等活苗的免疫带来困难,无论什么时间段免疫,总会出现抗体水平在保护数值以下的鸡,且这些鸡会成为鸡群的传染源。
有一个定理,养殖规模增加1 倍,疫病传播的风险增加6 倍。群体的增大,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不仅挑战原来的管理技术(原来是A笼,规模1 万之内),而且密闭鸡舍环控设备的电脑控制系统及随之的熟练操作,更会带来不小的挑战。限于区域技术人员的缺乏和薪资水平,找一个能熟练管理如此规模单栋鸡舍的技术人员会十分困难。如此情况下,找一个小鸡场养鸡能手来鸡场做技术管理工作,凑合的结果是熟练的时间长,鸡场问题处理困难。
首先单栋和整体规模大以后,不能像原来一样到了玉米收获季节去精挑细选。特别是10 月份,除东北以外,全国广大区域气温还没有完全降下来,玉米湿度大,放在料仓内储存几天可能就霉变。加上没有多余的粮仓去周转使用,会造成霉菌危害的长期持续存在。而在此情况下,出于多种目的使用了3 年及以上的陈化粮,可能会因为霉菌及其毒素问题,而给鸡群、鸡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出于成本考虑和销售人员的“唇舌”功夫的影响。一个规模鸡场往往同时使用几家设备厂的鸡笼等设备。这些设备的规格、环控等不尽相同,给我们熟练掌握、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厂家不同,设备规格差异很大,出于销售的需要,厂家往往会夸大每个小笼格的养鸡数量,实际按照厂家建议去做,单个小笼养殖密度会过大,进而影响养殖效益。比如按照海兰褐管理手册,每只成年鸡占位是490~750 平方厘米(13~20 只鸡/平方米)。我们按照常见45×60 厘米的H笼为例,就是按照最大饲养密度的每只鸡490平方厘米占位,最多养5.5 只,也就是5 只合适,而估计厂家推荐在7~8 只以上。如果鸡场老板不懂得这些,不去根据每套笼具的特点去管理,去饲养一定数量的鸡,那养好鸡就会困难重重。
密闭鸡舍的高密度整体环境差、环控设备调操控技术性较强的事实,加上老板的不细心、不学习造成的操作错误,往往会造成通风量过大或过小。特别是当通风不足时,不仅灰尘多,呼吸道疫病容易发生;而且由于鸡舍湿气不能及时排出,料槽内饲料容易霉变,容易发生霉菌及其毒素的危害。
经过多年的实际考察,笔者以为单栋饲养不超过2.5 万只(需要6 万枚种蛋,3 天收集孵化需要2.5 万套同日龄、同批次的父母代种鸡规模)规模比较合适。如此,不仅国内能匹配的种鸡企业很多,鸡苗选择余地大,而且种苗整齐度高、母源抗体水平一致,疫病防控、饲养管理都比较容易。
养殖效益绝不是简单的乘法,随着规模增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精细化程度都需要提升。在单栋大规模养殖之前2~3 年,就要做好人才的储备。特别是注重环控人员的培育,切不可不舍得花钱,请没有大型鸡场管理经验的小鸡场所谓技术人员管理你的大型养鸡企业。
原料的采购一定要扁平化,由老板直接负责。并且要打破价格的限制,找规模匹配、稳固的大贸易商供应玉米、豆粕等原料,并制定严格的标准,每批按时监测、评估。并且,在鸡场建设多余的,用于周转的粮仓,且玉米的存储时间不能超过5 天。
设备种类越少、越简单,也就越容易掌握与使用。如此,在选择设备一定根据自己鸡场人员的管理水平而定,最好使用一个厂家的设备,不仅方便掌握,而且设备厂也愿意配合日常维修。
养鸡就是养“风水”,鸡场风水就是光照、空气质量和饮水(饮水量和水的质量)。规模小的鸡场可以依赖自然条件,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完全靠设备控制鸡舍环境。所以,老板在鸡场环控人员引进、日常管理、责任心培育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老板可以不精,但是不能不懂环控设备,更要结合自己鸡场地域、鸡舍建筑、环境特点,在温度、湿度、通风控制上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制度,并做好执行情况的日常检查督导和奖惩工作。
未雨绸缪,鸡场在准备干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上述限制因素,并积极想办法来解决,为养殖效益的提升和日后的疫病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