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双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连年扩招,学校的就业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仅靠学校就业主管一个部门来完成就业工作的管理模式已成为过去。如今的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的使命,是培养能为区域发展贡献技术的技能人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
很多高职院校一味的借鉴重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和职业岗位对新技术和人才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重创新、重应用,重实践操作的特点,致使高职学生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难以适配当下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其次,在开展企合作中,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仅仅是企业的人事部门和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对接和沟通。教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的作用只是接纳学生的实习,参与人才培养程度非常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管理团队是由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甚至招生就业办公室为主要负责,各系毕业班辅导员兼任,人员配置不足,专职人员少,辅导员流动性大,且缺乏与就业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难以高质量地提供服务。此外,各高职院校虽普遍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但多流于形式,工作职责界定不明确,就业管理工作僵化。
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与教学、学科建设并重的重点工作中,也并未将就业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考核中,导致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度不高。此外受限于人员和经费,就业部门很难安排专人负责健全的信息跟踪体系。对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情况以及学生投递简历、面试等就业中间环节了解甚少。虽然定期通过电话、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评价,但关注度较小,尚未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的朝阳产业,这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能力和资质要求较高,缺口不断增加,大学生必须具备市场和相应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综合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管理围绕教学转,教学围绕招生转,招生围绕就业转,就业围绕市场转,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
在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站位以及所持的价值观,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内外双循环发展进程下,政府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无不优先考虑经济增长,而就业工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就业并重”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文件。因此如何使就业市场高效配置资源是政府应解决的问题,即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
高度智能化和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是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的全新特征。这种经济形态下,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新技术而非人力,导致企业用工需求降低。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结构尽快做出调整,但大学生均处于具备专业素质但工作能力处于未知水平。
大学毕业生进入自主择业源于1993年,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能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的自主性较差,难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
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院校编制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指引,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办学方向,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竞争力的重要关节,是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差距的桥梁。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资源共享,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校企人才共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三赢”模式,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方式,实践与理论、招生与就业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管理团队对于全面提升就业管工作水平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应保障人员配置,其次可邀请专家宣讲团为学生做职业规划讲座,最后可邀请校友和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高质量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此外,应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学校主导-院系落实-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新机制。
育人是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使命,而就业是育人中的重要环节。在就业工作开展中,要以就业、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联动模式,形成全员全程的广义就业工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质量。其次,应健全就业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将初次就业率、就业质量纳入毕业班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建立就业与招生、教务等部门的联席制度和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使之成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就业指导并不是就业管理部门一家之事,而应该积极动员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其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塑造正确的择业观,这也是将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应建立困难毕业生帮扶台帐,开展个性化帮扶,使之克服求职中存在的负面情绪,构建诚信、乐观、实际、进取的心态,以适宜的自身定位实现最佳的人职匹配。
以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在提升就业管理工作水平上取得了如下实施成效:
(1)加强了指导。提出学报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办学方向,面向企业开展了“用人单位需求调查”,面向本学院学生开展了“就业期望调查”,根据需求信息初步拟定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2)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明光浩淼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订单”式校企合作,学生的课程设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学生毕业后至少为公司服务2年;设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公众号,及时将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进行发布和解读,方便毕业生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
本文探索了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其原因,提出构建科学化精准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之有效的校企平台和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反馈机制,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为提升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