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流价值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逻辑分析

2021-11-29 05:04谷佳媚高婴婴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价值

谷佳媚,高婴婴

(郑州大学,郑州 450000)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的发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对新时代道德建设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即要“坚持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这一论断明确了新时代道德规范的建构目标和方向。主流价值是被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同并合乎其诉求的社会价值,从本质上来说,主流价值体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与完善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指导。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需要在主流价值的引导下才能开拓深度、提升高度,取得良好实践效果。

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缘何需要以主流价值建构

社会主义道德从本质上讲其核心问题是价值问题,而主流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质要求主流价值必须用以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实践。

(一)社会道德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价值问题

1.社会道德蕴含价值尺度

社会道德作为协调人际交往和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与准则,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尺度。价值产生于人们的需要,而道德所蕴含的价值正是人类出于道德情感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尺度”的表达,从“人的内在尺度”即人的需要出发,以特定的价值角度为出发点,不是简单地再现和描述世界,而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价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表明道德对世界的把握不是局限于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它自身所蕴含的价值尺度出发,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尺度不仅是道德首要的、基本的尺度,也是道德最根本、最核心的尺度,道德的价值尺度表现为道德客体对道德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意义,客体对主体的需要和满足是其主要特征。人们对道德的内在需要,是社会道德价值尺度存在形式的表达,人们为了共同的需要就应当去讲道德,以一定的价值事实为依据,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准绳,从而做出符合道德的评价。

2.社会道德体现价值观念

社会道德不仅蕴含价值尺度,而且也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尺度是道德的客观依据,价值观念则是道德的主观表现。也就是说,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的主观看法,其主观看法是对事物是否具有价值进行主观判断后所形成的。社会道德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成为以善恶评价为形式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社会道德作为特定社会关系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整体或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共同意愿的产物”[2]。这种共同意愿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作为“现实的人”的社会成员通过个体反思、内省主动地进行个人任性需要的约束,从而使个体秉持“善”“正义”“良心”等道德意识,并帮助人们确定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等。除此之外,社会道德作为一种规范约束体系,其社会调节作用的发挥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准则和公共秩序的象征,本身就昭示社会成员明确行为善恶的界限,而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又会左右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选择,人们心目中总是预存着一种对某一事物何为高尚行为,何为美好样式的主观评价,从而为行为主体明确行动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相应的价值标准和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使全体社会成员积极践行道德实践以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

(二)社会道德规范要依附于一定的主流价值而存在和延续

1.道德规范本身具有依附性

首先,道德规范作为规范性内容体系,其特点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以往社会中的具有积极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总是会得以继承与发扬,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延续和发展,道德规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表明道德规范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先进思想体系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其次,道德规范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借助和依附于某种神圣性和权威性的力量,这种力量维持着道德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节,并通过带有命令性质的规范系统来介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然而,道德体系就是一套道德规则与规范,道德本身没有独立、固定的内容,道德规范的内容依附于政治体系的论述之中,而政治体系所传递出的政治力也深刻影响着价值论述。政治权威影响力的发挥,赋予了道德规范以更加合理性的外衣,权威性力量促使道德规范依附于政治体系而存在和发挥作用,强化了人们对道德规范心理上的认同感与思想上的践行动力。因此,道德规范本身具有依附性,表明了道德必须仰赖正义的论述即主流价值观作为其合理化的基础。

2.主流价值具有可依附性

主流价值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并为社会主体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本身具有可依附性特点。首先,从内容上来说,主流价值具有统摄包容性,包含着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体现着一定集团的意志和利益,支配着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诸方面。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生产和生活实践,在生产与实践过程中规范系统的建构总是要以一种价值的确认为前提,即人们要根据一定的意识形态来规定行为的规范。同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也要依附于主流价值的内容和原则进行社会生产实践。主流价值作为意识形态的本质表达,既为道德的存在提供理由,又是制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的价值依据,其对社会主体的诸方面生活的支配与统摄表现出主流价值的约束性和可依附性。其次,主流价值本身又提供一种可依附性的话语系统,借助其主流价值话语的宣传来帮助社会公众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等,通过主流价值的话语系统,提高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度和践行力。因此,主流价值具有一定的可依附性,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依附社会主流价值获得延续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需要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为依据

1.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内在一致性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具有内在一致性。首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为国家和阶级服务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在社会中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为社会主义发展而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这种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每一历史时期都会存在与其特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道德,因此,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占主导地位,是为国家稳定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服务的。其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其核心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并包括4个基本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践行道德,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由官方倡导和推行的,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其形成本身就是从“人”出发,合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最终使社会成员达成价值共识的结果,表达了社会成员最深切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是使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得以广泛认同的重要实践方式,人们的价值诉求很长时间以来就是由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所展现的。因此,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通过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使主流价值诉求得以合理满足,构建一种和谐的道德生活,维持社会的稳定秩序。所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共同的秩序指向性,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2.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彰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调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个人与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社会主导价值之一,通过发挥其指导和规约作用,彰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产生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与实践中,同样,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观念和思维形态的表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源于社会中的交往和实践的价值需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本质的彰显需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指引,通过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指导与规约,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渗透于道德行为规范之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中所倡导和呈现的概念,很多都出现在道德谱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了普遍性的肯定和认同,同时发挥其指导和规约作用,如对爱国的实践表达,对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的提倡与追求,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向社会与公众传递着主流价值理念,既强调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又为公众渲染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彰显着对集体与个人的肯定。因此,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现实社会发挥协调作用的本源,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反映。

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何以能建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其独特的理论内容反映了构建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基础、价值引领和价值主旨,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构的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理念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构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多数成员道德需求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基础

1.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道德精神需求,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价值源泉

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集中表现,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不仅仅只享受于物质社会的极大丰富,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对道德精神的需求愈加突出。道德精神是人们对道德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和思想意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一种凝练表达,其坚持集体主义、弘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认同是道德精神产生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之一,其承载着全体人民对道德精神的追求,是人们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一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源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行为得到鼓励提倡,背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行为受到制约谴责,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内化于心并达到道德自觉。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支撑,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标准,承载着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追求,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价值源泉。

2.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社会多数成员道德诉求的价值反映,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起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成长都需要道德为沃土,道德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人际交往关系、利益分配关系之中,这些多层次复杂的社会关系及价值判断,体现了社会多数成员的道德诉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道德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价值反映,正是这种道德诉求的产生亟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构建与完善。在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提倡下,崇尚英雄、敬佩模范、向先进人物学习成为风尚,这也表明人们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对道德的追求日益提高。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以维护社会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为价值追求,坚持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其价值起点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社会多数成员的需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离不开社会多数成员的价值诉求,从社会成员的道德需求出发,涵盖着对“公”与“私”、“荣”与“辱”的价值判断,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供了最基本的道德价值支撑,并体现“以人为本”的道德实践理念,它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起点。

(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新时代道德精神的有机统一,表达了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引领

1.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资源

先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为后人培育传承了一整套的美德规范,这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的宝贵价值资源。“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儒家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公正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精神,都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强调一种公正与无私的道德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本质体现。新时代,我们提倡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的本质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强调在政治上“为政以德”,教育上“明明德”,人才上“惟贤惟德”,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表达的“德”之力到“温良恭俭让,百善孝为先”所阐述的“德”之善,这些主流思想和理念,其核心就是一种“德”,无论是在过去的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新时代,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内涵价值。因此,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植根发展之沃土、汲取生长之养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实践行为之中,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植根于人们内心,维系着民族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植根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汲取其道德精髓,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与实践活动,其蕴含的价值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宝贵营养。

2.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反映了新时代道德精神理念,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指引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道德精神风貌和道德精神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4]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正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体现了对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引领,尊崇道德、高扬道德、坚守道德,代表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反映了新时代的道德精神风貌,表明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道德价值追求所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能够获得全体人民认同和信仰的一种价值系统,故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一种价值信仰能够“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信仰追求是新时代道德精神的坚实基础,追求和谐的道德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集中反映着新时代的道德精神理念。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加强烈,美好生活的实现必然与人的精神生活、道德水平密不可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在对国民精神面貌、道德素质、思想觉悟、理想信念的塑造和提升过程中,指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反映了新时代道德精神理念,指引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引领人们追求美好道德生活。

(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主旨

1.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道德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核心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价值取向,从人类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新纲要》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弘扬共产主义道德。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对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表达,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强调道德意识是伴随“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其价值维度在于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道德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5]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是一种自然的生成之物,需要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其核心价值引领,在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价值取向的逻辑指引之下建构而成。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构建与完善,要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指引下,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依托主体和价值取向,建构新时代的道德理论体系和道德话语体系,发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现实化,是完善道德规范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其内涵理念都是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发展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文明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到“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的政治抱负,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正气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舍身报国,他们在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现实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道德担当,将爱民族、爱国家的道德情感升华为一种道德意志和道德信仰。所以,中华民族道德理想是全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理想,是一种责任担当的道德精神和核心信仰,是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道德理想,需要先进道德观念和价值的指引。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其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现实化表达,“爱国”“敬业”“公正”等都是作为新时代共同体成员最重要的道德义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回应了当前的道德诉求,确认人的自由、平等、法治等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帮助人们摆脱一切被奴役和压迫的命运,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道德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现实化表达,其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信仰是作为影响和调节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系统的价值目标。

三、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逻辑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价值认同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主要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任务、价值动力、精神源泉、心理基础等4个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进行引领与推进。

(一)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规定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任务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的不同表达规定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任务。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规定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成员自身所达成一致的价值共识,其内涵反映着社会成员的集体利益与价值诉求,在其培育和弘扬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内涵表达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规定任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规约,其核心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价值引领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之一的“四个自信”,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其深刻的价值内涵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四个自信”的引领下,广大青年学生是“四个自信”的忠诚践行者和薪火传承者,修身以锤炼高尚品德,笃行以践行道德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成为有担当、有信仰的道德新人。因此,对道德新人的塑造是新时代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张要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要与社会治理能力相结合。德治主张自古有之。孔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指出了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从事国家政治要坚持德治为先。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为当今社会留下了丰富的道德遗产、德治传统,从传统中汲取的道德实践为人类社会传输普遍的道德范式,确立道德规范,提供社会治理的范本。德治始终是人类理想社会的一种治理模式,依靠仁政治理社会,道德的约束就会成为主要力量。因此,要完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充分发挥道德的价值,就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与社会治理能力相结合,以良好的国家治理能力来促进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以道德规范的完善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从而达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二)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创设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动力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蕴含着一定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创设价值动力。首先,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凝聚价值合力。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之一,是中华民族5000年传承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对以“仁义礼智信”为其核心思想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能够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抛弃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民族才能有正气、有正义,国家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强力支撑,才能够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因此,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引领力,才能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合力,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与发展,以共同的合力和向心力建设道德文明社会。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供了信仰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就是所信奉的、用以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真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使道德获得了一种信仰的支持,面对道德失范现象屡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弘扬就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供了信仰支撑。马克思主义对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是人们的信仰,一旦没有了信仰,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权威,为所欲为,从而导致道德秩序混乱,道德规范缺失。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社会道德规范的信仰支撑,正是有了这一信仰的力量才使得人们拥有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动力,建构更加和谐的精神家园。

(三)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提供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精神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特征表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供了精神源泉。首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凝聚中国力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达,这一民族精神不仅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遵循规范,是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同时,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作为调节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凝聚中国力量。其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培育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中概括,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提升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作用。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时代精神是指在特定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主流思想观念,其所蕴含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引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是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这一时代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群体共有的精神品质。因此,要坚持这一时代精神,坚持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支撑下,才能更好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四)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奠定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心理基础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华民族道德理想不仅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核心特质之一,也是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同溯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构建奠定了心理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以文化人的道德自信。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不仅是一种道德理想,也赋予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道德自信,道德自信是人对其自身道德本性、道德实践所具有的一种确信心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文化感染与教化人,从而影响和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因此,以文化人是要求发挥文化的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现实选择中合乎德性并积极付诸于道德实践,成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新人,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作为社会主流价值文化,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终极道德关怀的道德自信,使社会成员从单向度片面发展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次,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是新时代社会道德规范心理认同的情感源泉。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是期盼国家富强昌盛,社会文明和谐。在追求国家独立富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对民族自强独立的热望,感受到了他们对民族理想的热忱。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实现最终在于民族的解放、人的解放。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对信仰的坚信与坚守是人们认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情感源泉。这一情感源泉增强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促使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社会。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价值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一粒米的价值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给”的价值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