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雅雯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味道鲜美的多样化农产品,极大满足了人们日益挑剔的味蕾。与此同时,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如有毒有害添加剂、农药残留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可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展开检测,这是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路径。检测人员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很快发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效避免了部分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大批量流入市场,消除了由不合格食品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快速检测是指一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样品制备、安全检测过程、检测结果出具的检测技术[1]。通常情况下,快速检测技术主要依托理化检验,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在检测效率、时间上具有明显优势。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快速检测方法,一般在2 h内便可出具相应的检测结果[2]。如微生物快速检测法比一般传统方法节省67%左右的时间,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在时间上更具有优势,可在30 min内得出检测结果。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①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效率。快速检测技术成本较低,且不需要过于烦琐的检验流程与器皿设备,有效节约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成本。并且,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可快速获取检测结果,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法,实现对有问题食品的急速追踪、监管与处理,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效率。②极大弥补了实验监测的不足。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实验检测存着一定的弊端,不能兼顾成品检测与半成品检测。但是,快速检测技术则能针对任何类型食品给出精确、快速的检测结果,弥补了实验检测的短板。
免疫检测技术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类型,主要是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个性化组合作为基本依托,通过引入免疫放大方法,最终达到准确辨别食品检测对象中所含细菌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3]。免疫检测技术的种类多,如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等。免疫检测技术的检测范围较广,单酶免疫技术便可对食品进行毒素、农药残留、食品微生物、微量元素等的检测。免疫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此外,这一技术所具有的另一显著优势是样品可自主选择增菌方式,有效省去分离操作环节,检测效率更高。
传统的纳米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该种检测方法在检测时常将固相酶标板当作整个实验的依托与载体。但相关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此种方法易出现接触面狭窄、抗体脱落严重和检测反应速度慢等一些常见痼疾[4]。为了改善此种情况,一些专业人士对传统纳米检测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了磁性纳米材质对原有酶标板的取代,还通过ELISA体系与磁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原有纳米检测技术进行了升级与创新。升级后的纳米检测技术在检测灵敏性、操作便利性及结果精准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拉曼光谱属于一种典型的散射光谱。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统称为拉曼效应。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以及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难度。拉曼光谱法是一种以分析物质结构为切入点的快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不同食品结构中相关物质含量的精准辨识、测定与分析,继而判定该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拉曼光谱法具有高效率检测、高通量等优势,可实现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成分、农药残留物等的精准 检测[5]。
化学比色法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检验方式。该技术方法主要是指在检测中运用多样化的化学试剂或试纸等,让食品检测对象与试剂、试纸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对样品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一般来说,化学试剂或试纸都具有显色物质,检测人员通过运用化学比色法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是否含有某种有毒有害成分。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化学比色法也更加成熟,结果的准确性也逐渐得到提升。
近年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食品的种类还是结构都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与此同时,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新时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通过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确保监管执法的有效性[6]。可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运用于食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避免不达标食品流入市场,减少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水平的提升。如相关人员可在餐饮行业的日常监管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重点对餐饮行业中循环周期短、保质期不长的食物进行检验检测,以便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出不合格的食品。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做好食品卫生安全认证的各项事宜是关键。食品安全认证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工作开展需依托一定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以往的食品安全认证工作一般采用棉签取样法、平板细菌培养法等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样品表面微生物的测定判断被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但从检测适用性的角度分析,这些检测方法受检测时间的影响较大,在检测中可能会出现检测失准、检测低效等问题。随着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ATP荧光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认证方面的应用愈加普遍。ATP荧光检测技术有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认证工作中受检测时间影响的弊端,检测精准度与实效性更高。
食品应急检测需相关部门尽快出具关于某类特殊食品的安全检测结果,一般的检测技术常因检测时间较长而不被采纳,这时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一些权威专家与学者通过研究得知,对于一些高危害食品的检验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精准地判别,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在现代社会,食品中毒事件频发,引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更有效地判断毒素因子,为中毒者实施抢救创造更充足的时间条件。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我国相关政策已明令规定,禁止在农产品种植、生产等过程中使用剧毒性农药,以免剧毒农药渗入农产品内部,威胁食用者的生命健康。目前,相关行业中采用低毒性农药的现象依然较多。一些蔬菜、水果行业等由于使用了过多的低毒性农药,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含量超标。人们在食用含有超标农药的水果、蔬菜及其他的农产品后,会出现不适状况。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可及时检测出待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避免含有超标农药的农产品流入市场。一般来说,可采用溶液测试、生化检测等多种快速检测方式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进行检测,以规避因食品农药超标而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
目前,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或尽可能延长食品保质期,会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非食用添加剂。但这些非食用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罗丹明B、滑石粉等。在食品中添加这些有害的非食用物质属于违规违法的恶劣行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依法打击这种行为。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注重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这些非食用物质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一般来说,可运用现场检测方式来检测罗丹明B、滑石粉等物质,降低安全检测误差,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
在国家全面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新时期,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愈加明显。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可应用于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食品安全认证等方面,还可应用于食品应急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和非食用物质检测等方面,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