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虚实”思想及其当代运用

2021-11-29 03:44马紫晶
军事历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虚实孙子兵法孙子

★ 张 露 马紫晶

“虚实”思想是孙子兵学思想的精髓,其中的核心指导原则“避实击虚”被古今中外无数兵学大家、胜战之师所推崇。唐太宗更将其视为战争制胜的根本所在:“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尽管历经两千多年的时代变迁,“虚实”的具体表现形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所强调的“知敌”“欺敌”“分敌”“制敌”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学、脑科学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的前夜,孙子所强调的“虚实之道”也以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知敌”:知彼知己、先胜后战

孙子的“虚实”思想首先强调的是敌情分析,主张在战前要做到充分有效的“知敌”,厘清敌我力量的强弱所在,从而为以我之强点打击对手软肋奠定基础。为此,孙子高度重视敌情研判,全篇约6000字的《孙子兵法》中蕴含着大量的敌情分析观点,据专家统计,仅用于分析敌我情势的量化分析词句就多达1500 字,占到了全篇的1/4。②参见傅光明、李开锦:《论〈孙子兵法〉的量化分析思想》,《中国军事科学》2010年第4 期。

在孙子看来,敌情分析是弄清敌我虚实情况进而实现避实击虚的首要前提,与敌开战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对敌研究。有鉴于此,《孙子兵法》首篇《计篇》就提出了要开展敌情研究,即所谓的“五事七计”,并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指出“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其后,在《形篇》中又用“度、量、数、称、胜”对影响敌我双方战争实力的主要因素做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孙子的敌情研究虽然以“知敌”为根本着眼点,但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竞争性,认为战争是敌我力量竞争的艺术,在了解敌人的静态数据信息基础上,更要关注敌我间动态竞争比较,因此,其在《地形篇》中提醒指挥员“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孙子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人民军队的制定作战计划指导原则,要求指挥员要“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种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①《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9~180 页。。在他看来,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计划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敌情认识过程,并将之贯彻到人民军队的作战之中,指导了一系列著名战役。而美国人在吸收借鉴了孙子兵学思想后开发出了用于指导国防建设的“净评估”方法,②Thomas G. Mahnken, Net Assessment And Military Strategy, New York: Cambria Press, p.13.并在与苏联的冷战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关于“净评估”方法在美苏竞争中所发挥历史作用,可参见前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前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历史功绩所做的评价。参见[美]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巴里·沃兹:《最后的武士:安德鲁·马歇尔与美国现代国防战略的形成》,张露、王迎晖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序言”。在美国人看来,《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就是在“论述评估”,而孙子所强调的“知彼知己”恰好揭示了“净评估”方法的本质性要求(竞争性分析),④Thomas G. Mahnken, Net Assessment And Military Strategy, p.13.而这也正是孙子“虚实”观所强调的首要内容。“净评估”方法在半个多世纪里对美国国防战略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其开发的初衷是瞄向与苏联间的“冷战”,但这一思想框架也广泛适用于新军事革命、中国的崛起、核武器扩散等各类议题研究。⑤参见[美]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巴里·沃兹:《最后的武士:安德鲁·马歇尔与美国现代国防战略的形成》,第286 页。

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特别是Alphago 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后,人们突然开始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时代里,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及各自存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迄今为止最为深入的分析,并通过人工智能构建起与真实战场高度近似的军事竞争环境,对敌我交战的各种情景进行智能化模拟推演,从而在开战之前就对各种情况有了近乎全面的掌握,并通过SWOT 分析等方法找到敌我强弱点,真正将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落到实处,达到孙子所强调的“未战先胜”的效果。当前,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借助人工智能设计战争、研究战争的设想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

二、“欺敌”:形人而我无形

孙子的“虚实”思想不仅仅强调交战之前要开展敌情研究、识别出敌人的薄弱之处,做到先胜后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敌我强弱态势的转化,通过隐形与造势使敌人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而自己的真实情况得到隐藏,达到孙子所说的“形人而我无形”,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形人而我无形”的实质是要运用侦察、佯动、伪装等欺敌手段,让敌人充分曝露自己,而我的情况不为对手所知,从而实现对战场信息的有效控制,形成敌明我暗的效果,使我处于主动地位。

为达到“形人”的效果,孙子提出了“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⑥《孙子兵法·虚实篇》。等欺敌手段,即通过分析研判、火力侦察、佯动诱惑、小战试探等方式驱动敌作战体系的变化,从而发现其作战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令敌人的虚实情况充分曝露出来。而要达到“我无形”,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被动隐藏,特别是在当前卫星、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传统方式的空间越来越小。真正最有效的方式是主动“示形”惑敌,通过假目标、假动作、假命令、假图像、假声音,把假戏演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诱使敌人产生误判且深信不疑,即“形之,敌必从之”⑦《孙子兵法·势篇》。,以致“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从而达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⑧《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地步。

传统意义上的“形人而我无形”⑨《孙子兵法·虚实篇》。通常是接战之前的环节,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一过程事实上已经与作战融为一体,如直接对敌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的网络病毒袭扰,不仅会达到试探敌能力虚实的效果,而且有可能对其指挥控制系统“致瘫”甚至直接接管。据悉,2007年,以色列对叙利亚秘密核设施发起攻击之初,就是通过光电脉冲武器对叙利亚雷达发起攻击并接管了叙利亚的雷达网,控制了叙方防空雷达显示内容,结果是尽管天空中已经布满了以色列的F-15 战机,但叙利亚防空雷达却显示一切正常,于是以色列通过技术欺骗让老式的F-15 拥有了F-22、B-2 一样的隐身作战能力。①参见潘友木等:《新兴领域战略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22 页。除网络武器外,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对“形人而我无形”同样影响巨大,一方面它的出现让隐匿行踪难上加难,谷歌地图爱好者就曾通过追踪运动手环轨迹,分析出美军在中东的军营驻地及其兵力运用规律;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也让“形兵之极”有了新的方式,仍以前述运动轨迹大数据分析为例,如果知道了对手正在通过运动手环追踪我方信息,完全可以通过制造虚假运动信息诱使其做出错误判断,从而达到智能化时代的“形人而我无形”。

三、“分敌”:以十攻其一

制胜强敌的关键是要做到使敌力量分散,而我力量专一,从而能集中我绝对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打击,实现“以镒称铢”“以众击寡”,这也是孙子“虚实”思想为后人所称道的重要方面。孙子对于敌我虚实的看法,从来不是简单的、静态的,而是强调虚实的相对性,认为虚实是可以转化的,特别是在看似敌强我弱或相对均势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推动敌我力量的虚实移位。

孙子坚决反对“以少合众,以弱击强”,而始终强调要遵循众寡规律,即他在《谋攻篇》中所强调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要做到这一点,在孙子看来,关键是要创造出有利于我的局部优势,使敌我力量出现我专敌分、以众击寡的局面。对于如何创造有利于我的局面,除前面提到的“形人而我无形”外,更主要的是要时刻掌握战场主动权,通过各种诱敌、扰敌、惑敌等诡道方式,始终保持我主动、敌被动的局面,牵着敌人走,使其“不知战地,不知战日”,不得不陷入“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②《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困境,从而不得不分兵而备,以至于“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③《孙子兵法·虚实篇》。。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正是对孙子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恰是因为有效运用了游击战术,使得看似弱小的人民军队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善于打“神仙仗”的粟裕更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高手,他通过运动战、夜战等方式,在敌人间反复穿插,将一支队伍用出了十支队伍的效果,创造出几乎每一次交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奇迹。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运动战、夜战等曾有效“致人而不致于人”④《孙子兵法·虚实篇》。的方法大大折扣,但诱敌、扰敌、惑敌的新“诡道”却也在不断产生。现代战争已经拓展到陆、海、空、天、网络、生物、能源、脑科学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出高度的混合性与智能性特征,这事实上使得战争中所要防备的领域和要求更多了。比如,鉴于能源对于战争和民生的重要影响力,美军已将其作为主要作战领域,能源的生产、运输、储备、使用等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打击对象,一旦其发起此类攻击,必然会给被攻击方造成极大被动,使其面临巨大压力。生物战、网络战等也都具有类似效果,攻击发起方可以用极小的代价给被攻击方造成巨大的危害,从而使对手的有生力量不得不被迫分散,从而达到现代条件下的“敌虽众,可使无斗”⑤《孙子兵法·虚实篇》。。

四、“制敌”:避实击虚

制胜强敌是孙子“虚实”思想的最终目标,而制胜强敌的根本就是要遵循其一再强调的“避实击虚”原则,即“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①《孙子兵法·虚实篇》。。与欧洲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所强调的“大规模会战”不同,孙子更强调精确作战,主张集中我方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软肋,避免与敌人硬碰硬、拼实力,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对决。

在孙子看来,战争胜负更多决定于斗智而非斗力,因此要在时间和空间上避敌强点,通过运用高超的谋略,能动地制造和正确选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其弱点,达到“以柔克刚”的胜战效果。为此,孙子强调交战中要避敌锋芒,“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②《孙子兵法·计篇》。。历史上,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多次强调“不以一城一地论得失”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当然,孙子所强调的避让并不是一直回避下去,而是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③《孙子兵法·军争篇》。,即要运用高超的谋略筹划,在与敌较量中保持主动性创造性,能动地发掘有利时机,迅速集结优势兵力,瞄准敌人弱点痛击。

智能化时代的开启,使得传统的战争形态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在既有技术条件下曾经行之有效的“避实击虚”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效能,如传统的夜战方式,在今天各类侦察卫星密布的情况下已经失去了威力,夜色不再是我方的天然掩护色。在这样的条件下,“避实击虚”需要有新的内涵和作用基点。智能化战争的突出特点是对数据分析模块、网络信息体系、指挥控制系统、存储与支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这些领域也就成了其突出的弱点。从避实击虚角度,敌人的“大脑”(指挥控制系统)、“神经系统”(网络信息体系与数据分析模块)、“四肢”(存储与支持系统)可成为我打击重点。实践中,可借助人工智能分析获取敌真实情况,然后利用电子战集群模拟进攻力量,诱敌主要兵力兵器现形拦截,这样一方面可掩护己方真实作战力量不被攻击,另一方面可借敌主力曝露之机对其作战体系关键节点发起进攻,从而实现智能化时代的“围魏救赵”。

猜你喜欢
虚实孙子兵法孙子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举办
《孙子兵法》组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孙子壵
孙子列传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孙子垚
孙子垚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