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险情处理中警察心理应激控制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11-29 00:34时彩颖王志红周荣臻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险情心理

时彩颖,王志红,宋 勇,周荣臻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210023)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在所遭受或察觉到的环境变化中,面对应激源给机体带来的威胁所作出的一些适应和应对的方式。发生应激有三个要素,一是应激源,即引发应激反应的事件;二是应激反应,即由应激源造成的一系列机体感受和行为;三是应对,即基于认知的调节和对抗应激负面情绪的行为。

警察职业工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必然要时刻面临心理应激反应。警察心理应激反应是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从而引起的警察机体上的各种反应[1]。警察属于高度危险的职业,尤其是在野外险情处理中,他们经常会面对各种不良的境况,由此即会产生应激反应,使得他们身心受到伤害。研究表明,警察长时间处在应激状态下,不仅工作积极性会越来越低,而且还会诱发各种心理障碍,造成心力损伤、疾病甚至出现死亡的可能。

一、警察心理应激的特点

(一)长期性

警察进入工作状态后就可能需要应对各种突发性或恶性事件,从而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各种类型的突发性或恶性事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人们根本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心理学家认为,野外险情的不确定性特征会给警察带来严重心理负担,造成他们持久保持应激状态,进而给身体带来更重的负担。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任务多、面对突发事件多,特别是一线警务人员可能会经常面对各种突然的野外险情工作,从而导致心态紧张,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必然会让警察持久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二)高强度性

在警察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危及自身安全的人或者事件,他们无法避免各种暴力事件,甚至出现遭遇死亡威胁的情况。在野外险情处理中,尤其是野外追捕或野外执勤时,警察的安全风险增加,危险性上升,这种高危险性的人或者事件会让警察处在很强的心理应激状态中。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一生中也很难遇到这种极端的心理应激,但是对于警察来说,尤其是对于基层警察来说,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会经常处于比普通人要高很多的高强应激状态[2]。

(三)职业性

通常情况下,警察心理应激的形成主要是由职业导致的。为了保障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警察始终会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会经常面对各种危险和威胁事件,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会面对死亡威胁。高危任务、预期威胁都会让警察时刻处在应激状态下[3]。

二、野外险情处理中警察应激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一)心理反应

1.焦虑

焦虑是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具体包含紧张、恐惧等。适度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助于警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而过度焦虑就会影响警察的自信心,让他们的认知出现问题,还会影响思维,并让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警察心理学认为,警察的焦虑有两个类型,一种是状态性焦虑,是由应激源造成的,是警察在应激状态下所形成的短时间、异变的情绪;另一种是人格中的焦虑,也就是经常习惯性地呈现紧张、不安全的心理特征,会在内心夸大生活中的危险,而后会避免某些活动。

近年来,暴力袭警时有发生,袭警者的手段非常残忍,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野外追捕和野外执勤任务频度高、强度大,使得警察的应激程度有所上升。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察长期处在焦虑、紧张和恐惧中,长久如此,会让这种情绪固化到个体性格特性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人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情绪,继而造成遇事退避的现象。

2.抑郁

心理学家认为,现实环境决定了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警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高一些。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警察具有很高的风险、很强的压力;另一个方面是警察的心理由于过度地挤压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警察的抑郁是基于应激源和自身能力所呈现的结果。从相关的研究来看,在野外险情处理中,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会导致警察出现抑郁,主要表现是悲观失望、没有动力、自卑、睡眠和饮食障碍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3.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就是人们遭受到持续性的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没有自信心,继而产生无助悲观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会对个体心理带来破坏,继而会让警察失去勇气、丧失自信心、降低自我价值感,并使他们的行为趋于消极。实际上,经常在野外处理险情的一线警察,在面对突发的紧急事件时,即便是调动了身心全部的应激能力,也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类似的情况越多,习得性无助越会加强,当事人就有可能陷入意志完全丧失中。

(二)行为反应:回避与逃避

警察也会有回避与逃避的心理需要,这也是因为警察具有高应激的职业特征。譬如,网络信息传播便捷化和自媒体的普及化,在给公安工作带来便利与监督的同时各种恶意投诉警察事件也在增多,甚至出现了一些诋毁警察的事件,种种不实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酵,成为警察心理健康中非常重要的应激源。由于害怕引发恶意投诉,有的警察在工作中就表现出患得患失、胆小躲事。

三、野外险情处理中警察心理应激控制能力提升策略

(一)减少或消除警察的应激源

提高警察在野外险情处理中的心理应激控制能力策略,对于他们顺利从事警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减轻乃至消除警察心理应激,需要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消除应激源。一是要能控制住可预见性的应激源;二是减少没有确定的、无法预见的应激源[4]。

(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警察在应激对应中,需要获得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这一系统是指可以让本人感受到的,来自不同层面所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助力[5]。

第一,社会支持。警察心理应激控制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一方面是提高警察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让更多人认识警察、理解警察、爱护警察,从而改善警察的执法环境,降低警察的心理应激;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解除警察的后顾之忧,让警察在一个安全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第二,组织支持。公安机关要落实好维护警察身心健康的责任,增强警察的依靠感和组织感。要加强队伍建设,调节好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优良的组织运行机制,减少公安机关内部的应激源[6]。还要强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配置警力,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使警察获得更多的从警知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执法能力和野外险情处理能力,树立职业自信心。此外,还要建立专业的警察心理服务机构,为警察做好心理疏导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形成的负面心理。

第三,家庭支持。家庭是警察最大的精神力量之源,是能够给予他们长久心理支持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庭关系能让警察在遇到问题时获得强大的支撑力量,让他们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充满力量。也就是说,从家庭获得的爱能让警察有更强大的精神支撑。家庭成员要充分理解支持警察的工作,做到知法守法,成员间要真诚团结、互助互爱、理解包容,不使警察因家庭而产生负面情绪,为警察顺利从事高风险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提高警察个体的应对能力

警察个体要通过积极进行个人心理调节,增强心理适应力,提高控制心理应激能力,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投身公安事业。

第一,增强职业自豪感,建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自豪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不竭动力。警察是一个十分崇高的职业,维系着社会的平稳运行,能够从事这一职业是十分光荣和幸福的。警察要有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充分认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警察避免消极情绪,继而热爱这个职业。

第二,正确面对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警察也不能例外。面对挫折,有的人吸取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有的人怨天尤人、不知所措。警察需要具有强大的抗挫能力,在出现挫折时一定要正确归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健康。警察在险情处理心理应激中体现着个人的心理素质。警察心理应激控制能力与其心理素质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想要降低心理应激、摆脱心理困扰,提高其自身素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7]。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提升业务能力,减少应激心理,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论

心理应激障碍是在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作用下产生的。警察职业的高风险性、高负荷性、高强度性特点决定警察是极易产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人群。尤其是在野外险情处理中,时常会诱发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警察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警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保证警察队伍的质量,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而且对提高野外险情处理工作效率,推进警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亟需减少或消除警察的应激源,打造社会支持体系,提升警察个人应战实力,以提升警察在野外险情处理中的心理应激控制能力。帮助警察认识、面对、接受现实和表达各种复杂情感,这是提升警察心理应激控制能力的第一步,做不到这一点,警察就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感受并消除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险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可爱的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康复训练对精神患者控制冲动行为能力的对照分析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