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意义

2021-11-29 00:15侯衍社葛数金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侯衍社,葛数金,2

(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2;2.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71208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来了中国历史的百年巨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开辟民族复兴道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彪炳千秋的壮丽史诗,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1](P20)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正在展开,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意义,对于在新时代主动引领社会变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和奋进中,实现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

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连续性和内在逻辑性。近代中国国家主权被严重破坏,民族自尊心被严重打击,摆在中华儿女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不甘屈辱的中国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无畏探索自强复兴之路,先后尝试过农民起义之路、封建制度内的改良之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之路,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局面,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辩证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中国在近代由于封建专制制度腐败和西方殖民主义的野蛮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受其自身思想狭隘性的制约,目标是“打倒皇帝做皇帝”,正如马克思一针见血指出的“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2],农民起义之路难以担当起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的重任。封建官僚中的开明人士寄希望于通过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求自强国富的封建制度内部改良之路由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最终也难以力挽狂澜。维新派企图通过变革政治制度以变法自强也以失败告终。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三民主义”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号召力,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其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与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亿万中国民众血肉相连,致力于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为了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3](P635)这一特殊的中国革命道路开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天地。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突破了近代以来阻碍中国发展进步的最大瓶颈。“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4]

(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3](P66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马克思精辟地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5](P59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正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认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逐步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落后基础上很快建设起一整套现代社会赖以依托的工农业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中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和全球产业链条的基础,同时对于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自主、国家经济的健康运行意义巨大。与此相伴,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这些进步和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条件和宝贵经验。

(三)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辩证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6](P116)在改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大胆尝试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式方法,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的严峻国际形势面前,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破浪前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出了生产力发展的更大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复杂形势下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党和人民面临着如何实现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时代课题。当前国际方面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能源危机、生态失衡、暴恐势力等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奠定的良好发展基础、经过实践检验日渐成熟的科学理论、广大群众真心拥护改革开放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目标指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上任伊始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奋斗实践,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中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工程已经开启,社会主义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联系学生和书本的纽带。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味性,可是怎样的教师能带动课堂气氛呢?

二、百年探索在中华民族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重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力量和民族前途

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有诸多朝代更替,但文明一脉相承,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形成了真诚善良、坚毅勇敢、宽厚宽容等民族品格;形成了刚健有为的民族力量;形成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中华民族在近代遭遇了外来侵略和剥削,从令世人瞩目的东方巨龙到被斥为“东亚病夫”,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取得创立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伟大成就。这是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也是重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力量和民族前途的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重塑了民族精神

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P591),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体现。中华民族近代受侵略遭凌辱的历史严重打击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重塑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凝练地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P3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将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表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9],这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又突出了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和高速铁路网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名片,重塑了伟大创造精神,中国由“富”到“强”的发展仍然需要伟大创造精神提供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成当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带领中华民族甩掉“东亚病夫”帽子,走进了世界民族之林,重塑了伟大奋斗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激发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改革开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抗击新冠疫情等成就,重塑了伟大团结精神。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形势和艰巨神圣的历史使命更需要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伟大梦想精神作为开拓进取的精神旗帜和内在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重塑了民族品格

在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开创发展中,中华民族内在的优秀品格被唤醒,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发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品格;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形成了锐意创新的时代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号召中国人民立足本职岗位,强化了使命担当的精神品格。舍生取义、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使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品格的新发展,也重塑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民族自信品格的重塑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在近代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割地赔款,民不聊生,几近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殆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是争取民族独立,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后是通过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现正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新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硕果重塑了民族自信的品格,民族自信将成为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重塑了民族力量和民族前途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磅礴力量。清王朝积贫积弱,亿万军民、幅员辽阔的偌大国家敌不过人口区区千万级别的欧洲列强,令人扼腕痛心。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可悲状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命运。经过惊心动魄的革命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力、军事战斗力、经济发展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显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重新焕发,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越来越突出。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破解了历史上王朝兴亡更替的周期律,正在朝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起崭新的社会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平等权益。当前,在取得第一个百年目标决定性胜利基础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正信心满满,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必将发生更大更好的转变,顺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百年探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使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形态社会主义转变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统一,在长期探索中终于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发展和强大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行的道路。在这一探索前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传统社会主义向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形态社会主义转变。

(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了“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巨大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财富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主张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城市革命暴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力量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情况。一方面,当时的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和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远未达到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人的人数比农民少。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汇聚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广泛革命力量,通过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和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民族国家的实践,一方面中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成就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真理价值,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成就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了“怎样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路

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怎样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开创性探索。邓小平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国家尝试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以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国策,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党建思想。胡锦涛针对中国高速发展但发展具有粗放性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主义发展观做出了新贡献。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路,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自身建设的推进、科学发展的呼唤和践行等等,这一切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振了社会主义的信心,抑制了东欧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冲击,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垄断地位,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先进品格。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了“怎样强大社会主义国家”之路

当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一方面,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这是对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并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原则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党的十九大在继承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快速发展强力回应了种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攻击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四、百年探索对人类历史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提供了一种富有启发意义的走向现代化的新形态

马克思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包括生产力发展客体尺度和人的发展主体尺度,[10]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对现代化相伴随的现代病的清醒认知。中国道路开辟的和平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道路开创的协调发展之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道路开创的生态和谐之路尊重自然界规律而提高人类文明。马克思曾在《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11](P9)中国道路努力破解当今人类文明面临的人与社会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自身灵与肉的矛盾困境,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建设性、富有启发意义的走向现代化的新形态。

(一)开辟了自主、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资本逻辑的一体化霸权力量从资本主义刚刚诞生时就已经显露出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是通过对内进行野蛮资本原始积累,对外进行殖民掠夺、打开海外市场实现的。“西方中心主义”者推广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全球扩张和统治,维护资本的永恒统治。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更没有实行海外扩张;靠的是顺应时代发展,运用人类文明成果;靠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从而开辟了自主、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新路。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具有主体选择性,从而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多样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党的领导为主导力量,依靠人民主体力量,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力量,在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致力于推进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在对外方面,中国道路坚持和平发展,用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以对话化解敌意、以合作化解分歧,以共赢为价值目标,摒弃“国强必霸”的西方思维惯例,开辟了自主、和平、合作、发展的新道路。?

(二)开辟了“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西方的现代化道路遵循资本主导的逻辑,其价值导向是“以资本增值为本”。资本的非理性扩张必然带来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强国势力不断扩张和被剥削、被掠夺国家愈加落后的严重分化;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暴富和工人阶级生活窘迫的两极分化。与之相反,中国现代化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经世济民”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逻辑和发展逻辑,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满意”。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推动政治民主,实现人民全面当家作主;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维护宜居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中国还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共赢、和谐,积极推动实现世界人民的福祉。

(三)开辟了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之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主导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资本实现自我增值的欲望驱使它去开发、占有无限多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落后国家进行资源、能源掠夺,将污染严重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废弃物,导致这些国家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基本特征,迅速实现工业化必然要求大大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此背景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甚至以征服自然、索取资源、改变环境能力的强弱作为先进与落后、发展与不发展的标准,而自然界也以自身的方式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惩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危机日益突出。

中国的现代化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让人民享有宜居的生活环境。中华文明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阴阳互补,逐渐形成了道法自然、和谐共生、贵和尚中的生存方式。中国共产党以西方国家生态危机之困为鉴,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出现了“生态文明”的论述,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导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注重生态效益、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路。

五、中国共产党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主动应变,积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正在展开,人类文明发展处于十字路口,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主动应变。

(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饱受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痛苦。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的一百年时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历史巨变,中华民族觉醒并不断奋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辟,需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沿着正确道路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将创造一个强大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二)积极推进中国道路稳步发展

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共性和“中国特色”个性的统一。中国道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经济上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上民主法治、社会上稳定和谐、文化上特色鲜明、生态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文化多样性相结合,政府有为与市场有力相结合,一党领导和政治民主相结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共享相结合,并且卓有成效地消除了贫困现象、改变了落后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建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对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那些既想尽快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卓有成效的启示和借鉴。

(三)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动新型全球治理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发扬,蕴含着和合、尚中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旨在创造一个公平正义、互利共赢、共生共荣的国际环境,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革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目标体系,其实践初步开创了全球经济、金融、文化、社会沟通协作的新领域、新空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助力世界众多国家能源、资源、商品、货物、科技、信息的优化配置,旨在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参与国提供经济、金融支撑,旨在帮助各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速各参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将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东盟十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将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推高到新的层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包含中国和现有世界经济政治组织一如既往的合作。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气候大会等组织的活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为世界做出中国贡献。

过去的一百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奋争的一百年。百年前的红船展开了中国共产党的航程,百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伟大变迁。通过长达百年的不懈探索,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开辟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并创造了可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借鉴的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发展了中国,也大有益于世界发展,将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