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8 23:57陈让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现状阅读教学策略

陈让荣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认知世界的能力、审美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师生互动不灵动、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表达方式单一的问题,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探寻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3-0147-02

A Study on Pragmatic-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HEN Rangrong  (Jianxi School,Nanp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cognition of the world,aesthetic ability,and expand students' thinking. However,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nflexibl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ingle teaching method,and single expression of students. This phenomen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the article explores two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aiming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Status quo;Strategy

小学语文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些年来,以语用为取向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语用教学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学生语文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1)满足社会需要

在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获得新知识、全面认知这个世界、促进思维全面发展、增加语言的理解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拥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拥有非常多的机遇,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很强,那么他在这个社会所拥有的机会明显要比一个不乐意与人交谈、不愿意育人沟通的人多得多。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建语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满足语文课程要求

第一,从课程性质和特点分析。语文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多种属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学属性、社会属性、工具属性、综合属性以及工具属性等,在这些众多属性之中,语文的工具属性和它的人文属性是最突出的表现。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用这种取向,可以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及特点展现出来。

第二,从课程功能分析。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两项重要功能,即语言教育、人文教育这两项功能。在语用取向下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这两种能力提供更大的指导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创设出来的情境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的认知结构会重新组建,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将语文的两项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3)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拥有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些孩子期盼着在书本中同这个世界里的人展开沟通,这些孩子对获得新知识、全面认知这个世界、促进思维全面发展、增加语言的理解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有着极大的渴望。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外部因素分析。一是资队伍令人担忧。一些乡镇小学,年纪比较大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教师年纪大、身体和精力不达标,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刻苦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投身到一线教育事业,这些新老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没有师范专业学生系统的教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还有部分教师因为语文教师队伍人手不够,而跨越岗位任职的现象。这些非专业的新老师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砺自己,至少在上任岗位的一年之内是没有能力出色完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二是教师负担比较重。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因为人员不足,很多语文教师同时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师角色,如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是科学教师、思想品德教师,甚至班主任,身兼多职让这些教师苦不堪言。他们一方面要保持正常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学校总务处、安全办的各种安排等。例如,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寒假与暑假期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并且要提供家访照片、家访视频以及一些书面资料,为了加强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师还要去河边、池塘边巡逻;学校安全部门要求班主任分别在早晨、中午进行检查,并向安全部门汇报学生的到校情况。以上种种要求都计入教师的考核之中,这就导致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要为了各种琐事奔波忙碌。在这些重负之下,教师没有时间投入备课之中,就出現了备课只是形式化的现象。

第二,教师自身因素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强的比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受到其他年纪比较大的教师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大部分都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教学平台还不够完善,很多教师都没有出去学习的机会,加上平时负担重、时间短缺和个人生活等原因,能够勤勤恳恳钻研业务的教师还比较少。

(2)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

第一,受到教师授课水平的影响。目前,一些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够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延续下来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这些教师由于没有专业的学习背景,平时又没有时间去探索课程标准、去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在教学的实践中,只是翻开课本和辅助资料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地教学,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第二,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这种索然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恶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语文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种。内部动力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需要,由于受到教师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会逐渐弱化;而外部动力是需要外力来驱动,如老师学生能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就会促使其学习动机增强。

第三,家长方面的原因。在孩子的教学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家长都重视阅读,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虽然他们也给孩子提供书本支持,但是去不参与到亲自阅读之中。很多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即便孩子是在家里阅读,这也是教师应该负责的事,而孩子是否完成了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就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平时经常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这就产生了儿童留守的现象,还有一些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阅读越到难题时,也总是有心无力。

第四,语文课程设置单一。语文这门学科应该有很多课程设置,如培养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然而,现阶段的语文课程非常单一。很多学校的教学表上只有语文这两个字,基本看不到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被细分的课程。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由于没有对阅读课程进行有效的设置和评价,这就出现了教师为了分数而挤占阅读课堂的现象。

第五,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语文的学习是在一个动态中完成的,在这个动态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评价能力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阅读也更是如此。目前,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往往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实现的,这就丧失了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

3.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合理备课

一个作品离不开语态、语象、语义三部分。每一本教材都存在着一个语体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地掌握这个形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教材,融入教材,对教材整体把握,找出教材语体形态的构成特点,小学的低年龄学段,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的字词、读音、句子以及标点符号,而中高年龄段则需要关注文章的段落构成;语象在学生对课本的阅读中起着引发学生情感、想象以及思考的作用,会使学生主动关心课本中特有的场景、画面、色彩等,例如:在学习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学生可以想象出一幅茫茫的大草原。草地与天空连成一片,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其中,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让人心驰神往;所谓的“语义”,就是指课文的深层含意。它与语态、语象相互作用,语义存在于语态和语象之中,不可分割。例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要明白诗人通过这幅春天的图画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高效教学

第一,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一是创设情境的意义。所谓的语用为取向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建的各种情境中,所展现的交加效果和交际意义。情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开展有效学习,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师生交流才有意义;其次,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语言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时期,中段的孩子渐渐开始有了逻辑思维能力,而高年龄段的孩子则已经开始发展逻辑思维了。由此可见,小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最后,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有了这个动机,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多,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些与主题有关的音乐、动画、图画、朗诵等情境,这些情境的有效使用,可以缩小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在讲解《梅花魂》这节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梅花相关视频资料,再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

第二,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一是概述和复述。概述与复述不同,前者需要学生运用少量的语言把文章内容描述出来,而后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整个故事都描述出来。概述主要可以通过摘录段落、扩充题目、合并段意、串联六要素这几种方法来实现。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其概括为扁鹊三次主动请求为蔡桓公治病,却都被蔡桓公拒绝,最后蔡桓公因病去世,这里使用的就是扩充题目的方法;再以《孔子拜师》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孔子千里迢迢(时间)去洛阳拜师(事件)这个故事,而这里就用到了六要素法。二是补充提示语。所谓的提示语,就是指在课文人物语言文字前或者后出现的有提示作用的语言。例如:在课文《小摄影师》中,提示语一共出现了三种用法。提示语在前: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提示语在后:“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提示语在中间:“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让我进去吧!”三是描述语象。教师在对课文解读时,要启发学生去描述语象。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文中有一段周恩来目睹了租界一个男人被洋人轧死,并且受不到不公平待遇的场面。这个情景可以请几位同学来扮演文中的角色,如中国巡警、围观的路人等,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文中的人物情感,进而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第三,教學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在阅读教学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通过语用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以及重组后的认知结构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结构里的迁移能力又是判断的主要标志。这种迁移又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式,前者需要在课文内部找到迁移点,后者需要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之上,在课文中找到类似的文本中的迁移点。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获得新知识、认知整个世界、扩展思维等方面的主要方式,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语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丹.试论“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42.

[2]陈瑞琴.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62.

[3]杨虎成.基于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3):141-142.

猜你喜欢
现状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