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玲 席琳乔 王栋 陈立强
摘 要:草业科学是一门涉及天然草地资源调查与开发保护、牧草育种与栽培、草坪设计与建植、饲草料加工储藏等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形成30余所高校招生、年毕业人数约1500人的草业学科人才规模。文章就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历史、当前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標、欧美草业人才培养体系、国内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草业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在未来乡村振兴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期望为草业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科建设;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145-04
Abstract: Pratacultural S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invol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resources, forag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law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age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 After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the scale that more than 3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recruit students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with an annual enrollment of about 1,500 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the current scale and the target of education,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system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domestic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cultivation patterns and so on a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alty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prospected, which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Keyword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ducating mod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草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涉及草地生态环境保护、牧草生产加工、草坪学、草地放牧管理、地被景观构建、饲草种植、动物生产、草产品加工、草地经营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型农业学科。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草产业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发展观的重要组成,准确定位草业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学科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基于此出发点,作者调研了近10年(2011-2020年)国内各高校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发展历程,比较国内外开设该专业的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理念,并对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定位作一比较和探讨。
一、草业科学学科发展溯源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草业科学教育,隶属于畜牧专业。20世纪50年代着手建立独立的草原专业,由于当时草地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较大,草原专业在我国备受重视,为草业科学专业前身。当时的草原学由于发端地不同,形成了三种体系:一是发端于欧洲的农学体系;二是借鉴于美国的畜牧学;三是源于俄罗斯的草地农学。关于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任继周院士撰文有详细介绍[1]。草原学最开始界定为研究草地作为放牧地提供饲用植物资源和研究与草食动物之间界面行为的学科[2],经历了钱学森院士“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任继周院士“草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演变。1993年草原专业改称为草学(草业科学)专业,属畜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草学专业升格为农学本科一级学科。草业科学研究对象拓展为草地-草原生态系统,从草地-家畜界面延伸到地境-草丛-草畜-社会界面[1]。
二、美国与欧洲草业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在北美、北非肯尼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中, 草业专业是作为独立的草原“学院”或“系”机构存在,而欧洲一些国家,如俄罗斯的草原“学院”或“系”包含于农学院校中[1]。美国有21所大学开办草原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聚焦于对草原资源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不涉及草坪学与饲草学[3]。涉及草业科学的本科教育主要分为草原教育、草坪教育、饲草学,并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其中,草原学隶属于自然资源管理部分,草坪学隶属于园艺、景观部分,饲草学属于畜牧学部分。美国草原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包括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公共职位、私人牧场、生态或环境类的咨询公司、农业企业、农业科学的教学单位等[3]。
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以草地放牧或饲用牧草生产为基础的草业生产在农业产业中占居重要地位,而我国在传统上是一个重农轻牧、以粮为纲的国家,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比重较高,畜牧业以养禽和养猪等耗粮型养殖为主,草地畜牧业所占比重较低,造成畜产品生产与作物种植争地的矛盾长期存在。
三、国内各院校草业人才培养历史和现状
我国草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始于1978年,那时我国仅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有3个草原本科专业,但到2005年开设草业专业的学校就增加到29个[2]。到2020年,全国开设草业科学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有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31所高等院校。在我国,目前除广西、海南、湖北、河南、天津5省外,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校都开设了草业科学专业。经统计,我国各省区开设草业科学专业的院校有31所,设置草业科学相关专业34个(见表1),其中河北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3所院校各开设2个草业科学相关专业,专业课程及学生培养方向各有侧重。2020年全国草业科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近1500人,各学院主干课程和人才培养定位有共通之处,也有区别。主干课程和人才培养定位等相关资料可在各高校招生网页上查阅,在此不再列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立草为业”的思想后,国内草业学科由单纯的草原学扩展到涵盖草原畜牧业、牧草生产及加工业、草种业种草养畜业、草坪及城镇绿化业、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受损草原恢复与治理工程等多个领域。到本世纪20年代,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地由原来主要开设牧草和草坪学,扩展到草原保护与利用、牧草生产加工、草坪绿化、牧草栽培与育种4个大的领域。经对全国34个招收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院系进行分析,可将专业所属学院归属为4类:农学院、草业学院、动科学院和环境景观学院,各类学院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有34%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草业学院,有38%的专业归属于草业学院;其次有34%的专业属于动科学院(各高校的具体院系名称略有差异),其余1/3属于农学院(占19%)和环境景观学院(13%)。这也间接印证了各高校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在上述主要4个涵盖领域中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差异性定位。
上述31所学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核心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国草业科学专业教育发展呈现出的这种区域性差异,主要与各相关高校草业科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不同有关。
从办学定位来看,一是南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在逐渐由生产需求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也正如欧阳克蕙等[4]提及的那样,由单一的技术人才需求转向技术和管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如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二是北方高校主要形成了以草-畜结合、生态景观、牧草培育等为主的不同的专业特征[5],如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是以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双一流”院校则建立起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本科教育模式。四是以省属地市级地方高校逐渐构建具有地方区域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规划、各省经济发展和各地社会需要的特点,如呼伦贝尔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
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分析,存在推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的以学术型为重的培养路径[6],如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草业学科基地班;同样存在侧重于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如兰州大学草业科学(草业经济管理方向)、青岛农业大学;也存在偏重于面向产业应用和生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塔里木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从更深层次原因来看,这种不同是由于各专业设置地区的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所致。
四、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
在农林人才培养理念上,我国紧跟国际前沿发展,紧密结合国情和行业需求,提出与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培养目标计划。2013年,国家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实施了草业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等差异化类型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如内蒙古农业大学[6]、新疆农业大学[7]。2019年底,教育部倡导“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设理念,相关高校修订了相应人才改革方案,如新疆农业大学[8],立足学校发展定位、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国家需求,正在由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同质化现象严重,向分类差异化、服务区域化发展方向变化。在草业人才培养层次上,定位于培养四类人才:一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二是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四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导向上偏重于,一是学术研究、教育类部门;二是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营型人才;三是园林绿化、生态保护行业;四是畜牧养殖类行业。
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决定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国家支持农业向特色、休闲、康养农业等业态转型。国内部分高校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定位正在结合物流、電子商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体现草业科学种、养、加产业链,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我国草业科学的人才培养正处于由人才培养同质化向多维度发展的调整转型期。
五、学科人才培养的问题
经过4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探索,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增加,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导向等方面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但草业科学仍面临政策背景、产学研脱节、学科知名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王堃[9]提出“将草业人才培养放在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然而在国家以粮为纲的整体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饲草料栽培可利用的土地空间有限,且可利用土地多为坡地、林间闲地等种植成本高且难以规模化利用的区域。这一背景总体限制了我国草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空间和规模。
草业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涉及草地利用保护、畜牧业生产和园林设计建植等,优点在于拓展了就业面,但由于涉及学科门类多,实践课程难以面面俱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也导致草业科学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学而不专”的原因所在,这一现象也在国内其他高校存在[5]。
另外,由于我國草产业比重小,学生对草业科学专业认知度低、转专业问题突出[5],在我校也存在这样情况。升学深造人数比率较高[5],但跨专业报考人数多;草业人才严重缺乏,但跨行就业现象突出,存在“有业不专”的现象[9]。
六、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展望
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作者认为,与草产业有关的发展机遇包括:发展牛羊产业和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国土绿化行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推进草原禁牧轮牧休牧、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稳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开发休闲草地农业旅游等。内容包括饲草生产利用、牧草栽培种植、草地绿化、草原保护利用等草业科学专业的各个领域,这为我国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者建议我国北方草产业继续围绕饲草生产和草地生态维护功能这两个主要版块开展人才培养,而南方草产业重点将围绕环境绿化美化开展专业建设。然而,由于草产业目前整体处于一种“碎片镶嵌式”的产业业态,建议以工程学理念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第1-2学年完成通识和专业基础课程,在第3学年将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各院校选择性开设“牧草栽培加工工程”“草坪绿化工程”“草原保护利用工程”“牧草育种工程”等中的1-2个方向供学生选择,第4学年,与企业产、学、研结合,在企业开展长周期生产实习,提升实践技能,部分有科研潜力的同学可尽早参与科研,提高科研素养。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草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现代化水平尚待提高,国内院校已经注意到草业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同质化现象,部分院校已经在改革探索的路上迈出了步伐。乡村振兴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输送充足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草业科学源头浅说[J].草业科学,2004(10):68-70.
[2]胡自治,龙瑞军,张德罡,等.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J].草原与草坪,2005(5):5-10.
[3]崔霞,胥刚,高诗文,等.美国草原本科教育的现状与特征[J].草地学报,2020,28(4):881-888.
[4]欧阳克蕙,谢国强,李德荣.新形势下南方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J].草学,2020(S1):47-49.
[5]付娟娟,张士军,刘军华,等.草业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家畜生态学报,2020,41(12):88-90+93.
[6]王忠武,韩国栋,红梅,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情况及实施效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J].草原与草业,2018,30(2):1-4.
[7]张树振,张博,靳瑰丽,等.卓越农林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6):15-16.
[8]谢开云,靳瑰丽,孙宗玖,等.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20,37(8):1656-1667.
[9]王堃.中国草业人才资源现状及整合策略[J].中国畜牧业,201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