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鄱中医文化思政育人的格局与着力点

2021-11-28 08:08:47李莹张璐周小青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医学生中医药内涵

李莹 张璐 周小青*

(1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赣鄱中医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具有重要的文化育人和思政育人价值。对赣鄱中医药文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和着力点进行探索,能够在实现赣鄱中医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拓展中医院校思政育人的新阵地、新路径、新要素。

一、“五个一致”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赣鄱中医文化具有共同的格局

(一)思政育人与赣鄱中医文化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上具有一致性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习总书记强调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明确了“文化自信”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的,赣鄱中医文化不乏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在医学生培育文化自信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价值的一致性,应积极展现其正能量与好声音,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

(二)思政育人与赣鄱中医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上具有一致性

就中医院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是培育具备德艺双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巩固和个人理想信念的取向。这要求医学生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践行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中,成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赣鄱中医文化滋生在红色土地上,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承载着赣文化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当地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宝库,与中医院校思政课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思政育人与赣鄱中医文化在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源泉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他涵养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同样,赣鄱中医文化在医学生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也有相应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如医学生应做到德艺双馨,悬壶济世,从医为国等要求,这与医学生的思政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一致性。

(四)思政育人与赣鄱中医文化在促进中医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上具有一致性

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资源,什么样的文化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应当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灵魂工程。赣鄱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医学生的意识、品德、修养、性格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在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江西中医药院校应立足赣鄱中医文化这一璀璨而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好这把育人的“钥匙”,积极开拓赣鄱中医文化育人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为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打开新的大门。

(五)思政育人与赣鄱中医文化在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上具有一致性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8]。赣鄱中医文化精神内涵体现了江西风格和中国气派,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医学生认同和接受赣鄱中医文化的过程也是增强历史责任和民族自信的过程,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养成也必然成就着赣鄱中医文化的坚定自信。

二、赣鄱中医文化思政育人功能的着力点

(一)将赣鄱中医核心价值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培育中医梦文化传人

文化的发展可以引领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大学文化,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未来发展的灯塔[1]。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归根结底是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与服务性,培育中医梦文化传人,实现思政育人的创新发展。医学院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学科带动下,以知名中医为支撑,建立赣鄱名中医工作室,扩大赣鄱中医文化的影响范围,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学研结合,将理论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二)以赣鄱中医文化为核心,建设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助力“双一流”建设

赣鄱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融人师资建设应注重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育人价值体系。2017 年9 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仅6 所中医药院校入选[2]。赣鄱地区的中医药院校要利用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需要,加强“中医哲学”、“中医心理”、“中医伦理”、“中医药文化”等人文社科师资的建设,增强赣鄱中医文化与文学、哲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赣鄱中医文化第二课堂,扶持具有赣鄱中医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人文素质教育和志愿服务动,培育赣鄱中医药文化高水平研究成果,构建支撑“双一流”发展的整体思路。

(三)以赣鄱中医经典及名医名家为素材,强化课程建设,开发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是在课程创新方面,要体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学校培养与师承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举办岐黄班、国医大师班、赣鄱中医文化传承班等特色班,推进医教协同发展。二是开展赣鄱中医文化文献挖掘整理工作,通过互联网建设赣鄱中医文化知识数据库。三是加强具有学术潜力的赣鄱中医文化学术研究,整理赣鄱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思维,加以提炼,提升支撑赣鄱中医文化课程建设的内涵。四是文化传承要重视经典,开发“经典回归”教材,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经典回归”阅读活动。五是在文化传播方面,促进赣鄱中医文化与互联网、智能制造、旅游、药膳、动漫游戏、对外交流等有效融合,有深度、有广度的传承赣鄱中医文化。

(四)将赣鄱中医核心价值与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相融合

赣鄱中医药文化融合的政治、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赣鄱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学生管理全过程,如基于学生社团,开展“经典背诵比赛”、“四部经典晨读”、“中医经典小讲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化学习经典,培育学生的德艺双馨的精神追求,升华“仁、和、精、诚”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大医精诚”、“无负司命之责”的职业精神。此外,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赣鄱中医文化,从赣鄱名医成长经历中探索教育的真谛,实现立德树人与医德树人的目标。

(五)将赣鄱中医典籍教育与临床教育有机结合

“中医乃仁学”,其仁学思想和临症技能闪烁在一代代名医的诊疗实践中,体现于中医经典的字里行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赣鄱中医院校要在原有理论教学和学生见习、实习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创新“学经典,做临床”的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赣鄱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精诚计划”等培养赣鄱中医拔尖人才,督促学生系统掌握赣鄱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突出学科优势,结合临床疗效、医学新进展,培育学生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打破传统限制,以创新的理念解决临床问题。

(六)将赣鄱中医核心价值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途径。赣鄱地区的医学院校可将赣鄱中医文化育人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加以传承和创新,建设具有赣鄱中医特色、符合时代内涵的校园文化。赣鄱中医文化凝聚江西几千年医学和哲学文明的智慧,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医学人文底蕴,营造积极健康的主流校园文化,如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中,引入赣鄱中医文化符号,建设赣鄱中医图书馆、赣鄱中医药博物馆、赣鄱中医体验馆、赣鄱中医典籍阅读馆、赣鄱中医名家雕像群、赣鄱中医药科普园、赣鄱中医文化走廊等,与校园景观相得益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此外,可通过团学系统,建设赣鄱中医药新媒体,讲述赣鄱中医药故事,让校园成为赣鄱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前沿阵地。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医药内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