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1-11-28 08:08:47张馨月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红船院校

张馨月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建党百年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再次感悟建党过程之艰难,感悟早期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积极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通过红船精神感悟思想伟力,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红船精神。

一、红船精神的内涵

习总书记对红船精神的内涵做了准确的表述,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其中,首创精神是灵魂,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执政之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

首创精神体现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为了给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找到出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深入分析当时的国内国际现状及本质,敢于突破旧制度的枷锁、旧思想的束缚,积极探索新道路、追求真理,学习先进思想,开启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希望。奋斗精神体现在:早期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敢于与旧思想、旧文化作斗争,并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百折不挠、迎难而上。面对黑暗势力的强压,早期共产党人仍不惧艰险,毅然决然在各地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奉献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私利,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奋斗目标。早期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为党为国为民可以牺牲一切,始终坚持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

二、“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之钙,缺钙会导致精神萎靡、停滞不前。在信息化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各种思想文化,但随之也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部分缺乏主见以及甄别能力的大学生会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进而迷失方向,忘记初心,理想信念动摇。面对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的状况,需要给他们补足精神之钙。习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一百年前,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艰苦斗争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理想支撑,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信这一理论毫不动摇。一百年后,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青年大学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补足精神之钙,迎难而上。

(二)有利于大学生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3]国家的发展需要青年大学生发挥创造力,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用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争做新时代的开拓者。我国要想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注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激发大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今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资源,将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使高职学生致力于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三)有利于大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中凝练而成的重要精神品质,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实干精神。早期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艰难实践中,立足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凭着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断探索建党之路,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成功建党,铸就了伟大的红船精神。相比百年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是优越的,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也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奋斗将永不停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青年之字典,应无困难之字,新时代青年之口头,应无障碍之语,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为之而奋斗。将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用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建党之不易,继续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青年大学生能够承担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使命。

(四)有利于大学生践行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中蕴含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生动展现了我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今天培养新时代青年服务意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意识的有效教育资源。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我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执政全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得民心”,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纵观今天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的涌入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错乱,混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大学生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无视集体利益的得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使命担当。而这些思想与我们党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相背离,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相背离。因此,将“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三、“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红船精神”进课堂,认识精神实质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党史学习,追溯历史,感知建党的艰难并真正认识红船精神的实质,要在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并积极主动和理直气壮地将红船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以革命先辈们探索救亡图存的历史壮举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中共一大13 名代表不同的人生轨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初心与使命突出人生观教育,以作为中国最牛创业团队的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加强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以及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育;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党的领导、性质、宗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找准红船精神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让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正确认识红船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二)“红船精神”进校园,感悟精神魅力

1.要在“看”上下功夫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加强对红船精神的宣传,如在图书馆、学生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内张贴宣传标语,让大学生能直观感受红船精神的魅力。举办红船精神展览活动,组织大学生观看红船精神展,在观看过程中用心、用情,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感悟红船精神魅力。组织大学生观看关于红船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大学生感受信仰的力量,感悟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比如:组织大学生观看嘉兴学院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它以嘉兴南湖“红船”为创作载体,以中共一大的真实史料记载为主要情景,通过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议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恢宏时刻。

2.要在“听”上下功夫

发挥校园广播的传播优势,让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党史。通过校园广播回顾历史事件、传播历史人物简介、宣传红色经典歌曲及讲解优秀红色影视作品,让大学生在“听”中回顾党史,振奋精神力量。

3.要在“讲”上下功夫

一方面是专家学者讲红船精神。学校邀请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回顾并尊重历史,将史论相结合,从学理上为大学生梳理红船精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红船精神,使大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讲红船精神。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感悟红船精神魅力之后用情讲,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红船精神的认同度。

(三)“红船精神”进实践,践行精神品质

1.要在创新竞赛活动中践行首创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创新创业就业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挥。通过鼓励并支持高职学生参与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创新能力。比如高职学生参与“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在参与竞赛中,学生会根据遇到的实际难题而不断去思考,找到突破点或创新点,不断完善自我,达到提升个人创新能力的效果。

2.要在勤俭节约活动中践行奋斗精神

00 后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在生活中不知节约,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作为时代新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需要弘扬奋斗精神。依托团学组织,开展光盘行动、理性消费等实践活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为学生艰苦奋斗提供机会和平台;校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去企业实习提供机会,通过企业实习,大学生可以亲身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工作的艰辛不易,更加注重艰苦奋斗精神的自我培育和践行。

3.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奉献精神

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得失,缺乏集体主义意识以及服务奉献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仅要发挥理论灌输的作用,而且更要发挥实践的作用,将理论贯穿于实践,在实践中弘扬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国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将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在实践中更好地弘扬首创、奋斗、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三进”高职院校,即进课堂、进校园、进实践,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知”红船精神的内涵及背景,在校园中通过看展览、听广播、讲故事等方式“悟”红船精神,在创新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行”红船精神。三者形成合力,让红船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红船院校
红船
黄河之声(2022年3期)2022-06-21 06:27:08
雕红船
大灰狼画报(2022年2期)2022-05-23 12:57:20
红船向未来
老友(2021年7期)2021-08-05 00:26:19
一叶红船
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 01:55:18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22:34:46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人民论坛(2016年2期)2016-02-24 13:04:58
红船精神对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发展的指导应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