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之光

2021-11-28 08:08:47胡丹婷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语文

胡丹婷

(赣州市金星小学,江西 赣州 341000)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将时间和精力放到了知识教学层面,而没有关注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和价值观的建议等,这样的教育过于片面,与当下学生发展的需求不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各学科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此主题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分析

(一)重智育轻德育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德育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来看,仍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现实考试压力的影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导致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够系统和全面[1],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开展质量。

(二)德育教育内容的选择缺乏梯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这样学生在递进性的德育知识学习中,才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进而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2]。但就实际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来看,往往存在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梯度的问题,也就是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使学生无法与老师所讲德育内容形成情感共鸣,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多样化的德育教育途径

要想让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就需要注重德育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来看,很多老师对其重视度不是很高,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学习和研究,使德育教育陷入了途径较为单一的困境中[3],影响了最终的实施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德育知识传授

德育知识的传授,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记住德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对其深层次的内涵进行理解,能够在生活中主动践行掌握的德育知识。所以,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找到更加有说服力的途径。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蕴藏着多样化的德育素材,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实例,将原本抽象的德育内容以具体化的例子进行展现,能够加深学生对德育思想的理解,减少德育教育的阻碍[4]。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德育知识的顺利传授。

(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安排不够平衡,在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背景下,能够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智育与德育之间的教学界限,让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成为德育思想渗透的重要载体,这样就可以在让学生获得丰富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念、个人品格等进行塑造,使小学生的成长路线更全面[5]。

(三)实现师生平等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平等交流和互动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而通过融入德育教育,既能够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又能够在更具有真情实感的交流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思想等层面的困境,让学生在德育思维层面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6]。

三、点亮小学语文课堂德育之光的具体建议

(一)利用德育故事,落实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德行”,德育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的灵魂。但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一件难事,如若教师只会对学生讲: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做不对....不仅无法让学生听懂,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孩子中间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让他们获得教育。

比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课文,教师可以针对有学生“伤害小鸟”的现象开展话题讨论:文章讲述了父亲带着“我”在树林行进中发生的事情。文中的父亲可以通过树叶动、气味来判断森林中有很多的鸟。但是学生对此却不是很理解。于是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父亲对鸟喜欢的语句。并提问学生: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引导学生谈一谈身边是否有伤害小鸟的现象,那么日后应该如何做呢?在大家的谈论中,激发了学生“爱鸟、保护鸟”的情感。再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课文时,老师可以开展“热心助人、舍己为人”德育教育的好故事。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鼓舞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热心助人”的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通过课堂分享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对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落实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对其学习时,会出现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将与德育主题相关的生活化内容融入教学中,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德育学习中的困境[7]。同时,这样的德育教育设计,也能够让原本比较沉闷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实现对德育知识的主动转化。

比如在教学《升国旗》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升国旗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观看以及其特定音乐背景的感受,会从中感受升国旗时的庄重氛围。同时,在学生阅读课文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下进行,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会联想到电视中看到的各种与升国旗相关的事件,如此就能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升国旗背后蕴含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通过对情境化语文课堂的构建,将能够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又能够达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借助识字教学,落实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生词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对汉字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有更多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中国文化的映射,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8],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茶”汉字时,这个汉字的上面是草,中间是人,下面是木,将茶和人保持最好的境界是天人合一进行了展现;“禅”字,左边是表示的是“示”,右边表示的是“单”,表明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够单纯,心思单纯时,即使处在十分混乱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得到禅!通过在识字教学中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进行挖掘,学生可以在识字中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哲学和智慧,既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能够在启迪学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同时,学生在养成对汉字背后文化深挖的习惯之后,会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借助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要重视德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对教学中不同时机的把握,还需要注重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这样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中,才能够真正认同德育知识,并外显于日常行为中[9]。

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学生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设计“保护校园环境”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实践的方案进行制定与实施,并将各组实施的整个过程用手机录制下来,由老师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各组的实践视频进行展示与讨论,此过程中,学生会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再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走入生活寻找与花生一样品质的“人”“物”等的任务,并对找到的对象进行观察,以小短文的形式,描述清楚选择的原因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并让学生将完成的小短文,张贴到教室的后黑板上,由学生课下抽时间相互查阅。还可以在学习完助人为乐主题课文之后,将学生带到敬老院之中,感受老人无人陪伴的孤独,既能够实现对其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品质的培养,又能够激发学生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通过对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学习的德育知识的感受更加强烈,强化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对德育教育落实中问题和意义了解的基础上,从德育故事、德育情境创设、识字教学与实践活动等方面,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其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新世纪人才,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