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西方现代医学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因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词缀顺理成章地共同加入了医学专用词汇的构词法中。随着近代西方教会医院的建立,和我国有识之士对洋务运动的发起,现代西方医学逐渐传入我国。早期我国的现代医学教育中使用的教科书来自西方,多使用英语、拉丁语和法语。在医学教材中,有较多专业词汇,即使是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未能进行专业性英语学习,不能将双语教学运用在医学教学中,将难以保证医学教学效果。专业英语学习和医学双语教学的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在医学相关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非母语教材中,通过双语讲解相关形式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并不了解专业词汇情况下,即使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学习教材内容时也会感觉十分困难,甚至存在理解偏差,也就是说专业英语学习属于双语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1]。
双语一种为母语或者是本族语言,另一种为后天习得外语。双语教学即某个学科或者是教育事业,将外语和母语作为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在我国外语主要指英语。医学进行的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首先,双语教学能够为医学教育不断向世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具有较多共同之处。医学传统教育中封闭式的状态,将我国与世界上一流的医学院差距拉大,虽然我国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比较强,但是语言能力却相对较弱。西医源自西方国家,对于医学院校来讲,需给予外语教学充分重视,双语教学的实现能够为医学教育不断发展提供有效平台。其次,医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支持。当前公众健康问题变得越发严峻,人们开始认识到跨国开展医疗合作的意义,这实际上对于医疗人员的能力结构、知识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医学具有较强专业性,外语人才难以胜任。社会对于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外语水平的人才有较大需求,这就需要医学院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最后,有利于促进医学人才实现可以持续发展。很多医学书籍、医学期刊都是通过英文形式出版。医学生要想全面了解医学进展,就需具备良好专业能力与英语水平,不断锻炼自身英语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双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因素主要包括教材、教师以及学生,教师的优质性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完善教材能够使教学质量获得有效提升,教学策略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热情。因此进行双语教学时,需尽量选择具有教学经验、英语流利和具有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且重视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外语学习,重点培养对于双语教学具有热情的教师,在具有条件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就教材来讲,应尽量地使用国外教材。同时教学中,应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讲授重点词汇和难点词汇时,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且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播放原版声像资料,其中包括急救场面、急诊片段等,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技术,也能增强自身领悟能力,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
双语教学主要指讲授专业知识时,通过非母语讲授部分或者是全部内容,内涵上由于地区不同、国家不同会存在一定差异性[2]。我国双语教学为使用汉语以外另一门外语展开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时多采用汉语和英语、汉语和法语、汉语和韩语、汉语和日语等,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语种进行兼顾,笔者以汉语和英语开展双语教学为例,抛砖引玉,总结一下心得体会。医学专业中,专业英语为医学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和专业词汇,这对于阅读和理解教材知识十分重要。多数医学词汇带有特殊前缀、后缀以及词根,单词也比较长,在不具备一定医学基础时,则难以获得较好学习效果。在进行双语教学中,要想教学质量获得充分保证,就需学生掌握丰富专业英语知识,以防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同时双语教学的实施,也能使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和强化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就双语教学来讲,多数医学院校从事双语教学方面的教师并未参加双语教学专业性培训,其中主要为专业英语,因此双语教学实施时教师素质存在参差不齐情况,普遍英语水平并不高,虽然部分教师进行了国外进修,但是专业英语发音和词汇掌握仍处于初级阶段[3]。就专业英语教学来讲,涵盖医学术语比较多,也包含词汇来源与构词法则,大多医学院校虽然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并未制定统一大纲,并且开设时间也比较晚。同时多数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书籍并未经过严格筛选,教师往往会随意决定;专业英语教材与所学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且专业英语教学人员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而不具有医学专业学术背景;学生学习时兴趣并不大,也难以积极参与到阅读和理解中。
就当前国内医学院校使用的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教材来讲,内容在专业程度上比较低,专业词汇较为有限,多数为科普性,并没有将专业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为加强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之间的联系,选择专业英语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时,需体现出实用性,不仅需关注语言信息,也需和学生这段时间中学习的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英语教材可以在专业课学习中使用,也可以作为词汇教材和术语教材。就医学专业使用的双语教材来讲,可以使用国外出版的原版教材,这主要是这种教材对双语实践的实施较为有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4]。并且在国外教材中,往往会有较多病例分析,学生在学习病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问题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而通过专业基础学习掌握临床实践中涉及到的问题。同时使用原版医学教材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中的丰富资源作为辅助,使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
在医学院校中,专业英语教学可以结合具体的培养计划将其设置在各个阶段中。如第一学年在讲授解剖专业知识时,可以设置和解剖学相关的英语专业课[5]。这种同一时期进行学习的方式,能够使专业知识与知识相关专业英语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热情。并且专业课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之间可以互换角色,这能够使专业课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时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专业英语教师丰富自身医学专业相关知识,促进教师能力全面提升[6]。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需教师了解大量与医学专业相关的知识,也需了解医学术语,开展双语教学中,教师除需掌握专业知识以外,也需掌握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在此情况下,具有国外留学背景、外籍华人、国外教学背景的教师便是较好选择。但是就当前医学院校教学现状来讲,具有上述条件的教师比例比较少,难以与高校扩招这一状态相适应,因此专业英语以及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师资整体质量仍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当前教师整体英语能力,尤其关注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加在师资培养中的财力投入和物力投入。
英语属于非母语语言,我国使用的官方语言为汉语,因此在国内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难以推动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在实施时获得较为明显效果。因此医学院校应积极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为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在此过程中,可以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沙龙、英语小竞赛、英语角等,进而使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学教育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医学院校来讲,应积极开展这两方面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创建良好氛围,提升教师综合水平,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